因为小时候也喜欢下象棋,不然现在很少会看明知有励志结果的“爽剧”。

看了一些剧评,挺多都说是Harmon克服药瘾、酒瘾,自我救赎的过程。但我更多看到的是:她一步步让自己学会温柔的过程(这也是我目前一直在努力的

看的时候一直有一种感觉:自己和Harmon在性格的有些方面挺像。因为每集看的间隔时间较长(一两周8),很多细节都不记得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首先是疏离与防备。Harmon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是东张西望。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身子配合头部90°转四次,将四周各个角落迅速扫视了一遍。接触陌生人时,也是大眼睛盯着对方,等待对方先主动打招呼。

争强好胜。刚看完最后一集,对Harmon的“喜欢赢”印象很深。我想象过,如果自己是当时的Harmon,definitely不会选择“代表胜利的和棋”,definitely会选择与Harmon一样一条路走到黑:我在意的是“第一个与Borgov和棋”的名头吗?我就是想赢,就算赢不了,我也想看看我输在哪里,下次怎么赢。

喜欢单打独斗。当然,这也印证了那句“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要独自花时间钻研棋局,自然没空,大概也不屑参与到teenager girls/ young ladies的社交。而且秉着自己把事干完更高效、爱咋整就咋整的原则,从Harmon身上我都看到了一种感同身受的孤独。当然我也不强,但就是要强。不愿多花时间参与小组讨论,该表态时就亮明观点,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者,如果有精力,就用更犀利的言论反驳;如果懒,就干脆保持沉默——你们爱咋咋8。当然啦,我心知肚明人际交往不该是这个样子,由此引到了下一个性格特点:

过于自我,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or,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我综合多方考虑已经做好了该决定,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但往往drama又打脸的是,事后意识到自己看问题的局限性了,又反悔,结果“too late”。“too late”这个词太让人心痛了。Harmon的爸爸对着她妈妈喊出这个词的时候,双方都心痛得不行吧。一个当初极力挽留,被拒绝、被伤害,走出来一定经历了很多;另一个拥有时不珍惜,醒悟时悔不当初,后半生都活在遗憾中了吧?Harmon妈妈承受不了,选择了自杀;Gone with the Wind结尾Scarlet双膝下跪,恐怕到底也换不回Butler的真心了;Harmon当初残忍拒绝Benny(与他一起住在纽约),加上被Harmon打败,一定令Benny挫败又难过吧。想想自己也是,明明当初the boy主动约饭,分开时也多次提到约下次,但自己误以为这可能只是他不好意思AA的借口。就算AA了后,他最后一次提出约下次,自己也没反应过来,一觉得没必要(我不知道下次见面还能聊什么话题了);二觉得这可能只是他不想让我觉得,他是为了不AA才说下次继续约的(大概是我想多了)。即使后来不断纠结不断后悔,也无济于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害!过于果断,过于自我。怎么会这么盲目自信呢?认为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就只能做出那种选择,怎么就这么肯定自己的目光不会过于局限呢?怎么不试着让局面脱离自己的控制、拥抱未知?我好像太沉湎于把一切都keep in control的感觉了;甚至也产生了自己已经把一切都keep in control的幻想,结果就是过于独断专行、目中无人。

那就学学Harmon吧,她也在试着让自己变温柔。Townes最后出现的时候,她大胆在众目睽睽之下冲上前抱住了他;在酒店里,也真心渴求他的原谅;赢得比赛后,也第一时间打电话给Benny等一票适时伸出援手的朋友、如同家人般的Jolene。最最重要的是,Harmon也意识到了她当初欠下了10美元,要还的却远不止10美元。所以我想,最后一集Harmon看到一堆老头在下棋,大概是想起了Mr. Shaibel吧;剧的结尾她扔下一堆晚宴一堆拍摄,走到他们中间下棋,大概是另一种弥补Mr. Shaibel的方式吧。


后翼弃兵The Queen's Gambit(2020)

又名:女王的棋局 / 女王的开局

主演:安雅·泰勒-乔伊 伊斯拉·约翰斯顿 玛丽埃尔·海勒 托马斯· 

导演:斯科特·弗兰克 

后翼弃兵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