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9

狗牙:一部警世的政治寓言

这部让兰斯莫斯声名鹊起的代表作当年在戛纳首映时引起极大争议,简直好比是21世纪的《索多玛的120天》。这种比喻有点言过其实,然而看到影片中那个极其病态的家庭以及与世隔绝的孩子,还是免不了让我联想到帕索里尼遗作中的萨罗共和国。兰斯莫斯第二部作品延续着处女作中开辟的作者标签,用一套足以自洽的逻辑建构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空间,再配上一套荒诞的规矩来维持这个“世界”的运转。幸好,导演摆脱掉处女作《吉尼塔》里晦涩费解的情节设计,在这个充满现实意味的故事里创造出荒诞幽默感与警世的寓意。
从现实层面来看,这是一个管教严厉的父亲采用极端手段来教育子女的故事。各类匪夷所思的手段层出不穷:禁用电话、雇佣女性满足儿子性需求、训导家人像狗一样吠叫等等,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孩子于世隔绝起来,禁止他们离开这个家。尽管片中的刻画过于荒诞,但在当今社会里不少家长的类似心态可谓屡见不鲜。他们往往用“爱”的名义来过分管束或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在成长中遭遇错误与失败,事实上这种溺爱总是适得其反,孩子无法获得自由思考的空间,也无法通过自己的思想去了解和适应外面的世界。
然而,影片并非旨在批判当今的家长式教育观念。在我看来影片更倾向于是一部警世的政治寓言,这才是兰斯莫斯最厉害之处。影片中那个几近封闭的家庭好比是极权统治下的社会,父亲对应着独裁者,母亲是维护统治的帮凶,而他们膝下的子女无疑就是被压迫的百姓。独裁者为了维持统治,首先利用谎言通过愚弄的方式,渲染外部世界充满了危险,并筑起围墙将人圈养起来;其次是禁锢思想,将语言和知识过滤后再“传授”给人民(片中父母故意曲解某些词语的意思,及父亲主动“翻译”Fly me to the moon歌词最明显);还通过更多奖罚分明的手段,不断在人民面前树立威严,进一步维持高压统治。
影片名字其实翻译成《犬齿一家》要比《狗牙》清晰准确多。“犬齿”这个极其重要的符号在后半段情节发展上埋下了强有力的悬念,大女儿不惜敲掉自己的犬齿,借以逃脱出这个家庭,事实上却是暗中隐喻着自由的思想已开始在她身上萌生,此前她和妹妹在庆祝父母结婚周年派对上的独自狂舞可以看出端倪。而所有这一切正是与父亲带回来的那名女职员息息相关,正是那名女子将外界的真实面貌带给了她,令她终于鼓起勇气反抗这个极权统治的独裁者。
兰斯莫斯对制定/破坏规矩的设计似乎乐在其中,在之后的《龙虾》也有类似的刻画。而在本片里,女儿最后出逃的命运在结尾画面中嘎然而止令人浮想联翩,而《龙虾》的结尾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除此之外,这位希腊导演还在片中使用大量非常规的构图,只呈现人物的下半身、足部,或者把头部切出画框之外。这种怪异的美学效果一方面印证着希腊“诡异浪潮”的意味,同时也契合着影片的主题:极权主义压迫下的人就如动物一样,无法得到人性化的对待与体现。甚至在父亲带来的女职员与儿子发生性行为的段落中有更触目惊心的表现,两人完全是机械一样冷冰冰的状态。
兰斯莫斯用这部寓意深刻、形式炫目的作品敲开了戛纳的大门,此后入选主竞赛的《龙虾》和《圣鹿之死》都能在类似的结构与氛围里体现出独一无二的作者意味,同时也引领着希腊的“诡异浪潮”在影坛上创出一道耀眼的光芒。

狗牙Κυνόδοντας(2009)

又名:犬齿之家(台) / 非普通教欲(台) / 犬齿 / 犬牙 / Dogtooth / Kynodontas

上映日期:2009-05-18(戛纳电影节) / 2009-11-11(希腊)片长:97分钟

主演:赫里斯托斯·斯泰尔伊约格卢 米歇尔·瓦利 昂格利基·帕普利亚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编剧:艾锡米斯·费利珀 Efthymis Filippou/欧格斯·兰斯莫斯 Giorgos Lanthimos

狗牙的影评

William
Willi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