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一直是个让人又怕又爱的喜剧电影人,他的屎尿屁电影几乎是无所不搞,荤段子在里面都显得小清新。在《波拉特》这部典型的屎尿屁电影中,他选择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来对美国文化和构想中的哈萨克斯坦进行恶搞,令人惊异的是片中许多群众演员实际上并不是专业演员,因此在波拉特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面前,他们的“表演”可以说是相当真实了,从这方面来看,科恩所做的几乎媲美行为艺术。
如果说《独裁者》中,科恩对于美国自由理念还是采取一种偏向积极的态度,那么在《波拉特》中,科恩就是明显在对美国引以为傲的政治正确进行调侃,片中波拉特多处诱导不知情的群众演员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导致电影上映之后引来多起官司。在政治正确日益盛行的当下,人人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留意就被扣上XX癌的帽子,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在metoo的热潮席卷过后,或许是出于一种逆反或是某些利益的角度,不少人开始对政治正确生发出一种厌恶感。事实上,metoo这样一个初衷极好的活动在后期也逐渐被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拿来当枪使,使得真正的受害者再次被淹没于一众喧嚣中。
但是政治正确本身并没有错,首先它是一种正确,通过政治权利的肯定来为少数群体谋求生存和话语权,这里的少数群体并非只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少数”人群,所有人在不同层面上都是少数群体,只是看你如何去定义划分界限,那么这么看来,为少数人群发声实际上正是为全人类发声,你永远不知道你何时会处于一个弱势的局面。
而《科波拉》将政治正确这层人人皆善的面纱揭去,露出自私、残暴等人类“本性”,这种作法惹恼了许多观众和群体,因为科恩将他们表现的很“坏”。那么我们是否应当谴责这种表现形式呢?实际上,场域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现实生活公众场合中,必要的政治正确可以保护许多人,但在艺术表现中,调侃戏谑仅是一种个人态度的表露,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种愤懑不满的发泄。因此无需义愤填膺的批判或是为谁发声,毕竟现实中还有更多可气的。

波拉特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2006)

又名: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 / 波叔出城:哈萨克乡下佬去美国搵着数 / 芭乐特:哈萨克青年必修(理)美国文化 / 鲍莱特 / 宝拉西游记 / Borat!

上映日期:2006-11-03(美国)片长:84分钟

主演:萨莎·拜伦·科恩 肯·戴维蒂安 路奈尔·坎贝尔 帕米拉·安德 

导演:拉里·查尔斯 编剧: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Anthony Hines/彼得·贝恩汉姆 Peter Baynham/丹·马泽 Dan Mazer/托德·菲利普斯 Todd Phillips

波拉特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