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豆瓣写影评,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突然特想写点什么。
对暴雪将至的期待,其实建立在段奕宏身上。所以不是特别热切,以至于看的有点晚。开始也没有看的很认真。说实话,一开始除了老段的演技,剧情上真的没有吸引到我,最近几年这种犯罪推理的电影电视剧太热了,看的我有点疲劳,所以除去影片刚开始主角和工作人员的对话引得我玩味一笑之外,真的没有吸引到我的点。而且除了段奕宏之外,其他演员只能说是无功无过吧。
整部戏真正开始引起我注意应该是从余国伟得了劳模奖之后吧。领奖台上的余国伟头上粘着令人发笑的人造雪慷慨激昂的讲着自己伟大且崇高的理想,下了台的余国伟却在酒桌上欲盖弥彰的说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这让我突然对这个不怎么说话,有点不会看眼色,有点偏执甚至可以说的有点神经质的人有了点兴趣。 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其实一开始就被人看的清清楚楚了,一个工厂保卫科的职工,一个编外协助调查的工人,一个想要融入体制内的小人物,他的欲望太明显也太可笑了,以至于大家对他欲望充满了玩味的嘲弄。可他自己偏是没那份自知之明,所以他看不到领奖台下其他工友嘲弄的微笑,所以他看不到正式编制的警察对他的不屑和排挤。他只是一门心思扑在案件上,于他而言,这不是三条人命能否沉冤得雪,这是机遇,也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
不得不说,余国伟这个人,偏执到自私自负,在梦想和荣誉面前,兄弟 爱情 其他人的性命好像都没那么重要了。所以他舍得抛下从高处摔下去的小徒弟去追凶手,舍得让无辜的女人去当引蛇出动的诱饵,舍得抛弃理智歇斯底里的去殴打甚至是至一个犯罪嫌疑不大的人于死地。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疯了,疯的彻底。甚至连张队都不能理解他的行为 “很快就要水落石出了,你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啊?”
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好笑吧,抛弃了正常的生活,抛弃了理智,甚至抛弃了自己的朋友和女人成为了这么一个疯子。最可笑的是,当他一下下击打那个无辜的人的时候,心中还以为自己在对凶手进行正义的审判,甚至在把“凶手”打至半死的时候在心里给自己放了曲英雄的赞歌。
可笑也可悲。
1997,对我来说好像还有那么一点点遥远,我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我却好像在其他人笔下真真切切的经历了那个时代。在我眼里,余国伟就像是那个时代所有小人物的缩影,他们在那个时代里摸爬滚打,在那个时代里迷茫无措。那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令人迷失的时代,因为没有方向,所以好像每个人都一样,随遇而安但又不愿意自己的一生如此平淡,想要挣脱牢笼可又有心无力,最后只能成为穿着灰黑袍子泯然众人的凡胎一个,在人流中蠕动不前。
那个时代,对于这种身处体制之外的小人物来讲,获得荣誉是件天大的事,能成为体制内的人更是无上的光荣。所以拼了命去争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这种不计后果又没结果的盲目争取,只会让自己成为笑柄而已。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期待雪。因为有雪的场景肯定是剧情的高潮或者升华啊。但是很意外,整部影片,下的最多的是雨,瓢泼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总之跟下雪沾不上边儿。看一半的时候,我真的一头雾水,既然拍的是下雨,那不如干脆叫暴雨将至不是更恰当了一点。所以,我得承认是我目光短浅了。
整部影片里只下了两场雪,还有一场是人造雪。说来有点想笑,但要是认真的说,这两场雪下的 没什么毛病可挑。
第一场雪,下的人造雪,一是指案件还没查明,二我认为是在暗讽余国伟成为体制内人员的梦想就像这人造雪一样,只让人觉得不合时宜,让人尴尬,让人觉得可笑。
第二场雪,下的真雪,不用说的是这场雪意在案件水落石出,更深层的我觉得这像是这个时代送给余国伟的带着嘲弄的告慰,1997-2008,余国伟的欲望消失殆尽了,这个时代也随着工厂的一声轰响倒塌了。在余国伟拼命追赶时代的时候,时代默默的把他抛弃了,最后什么都没给他留下,只给他一场雪,可又像是在抹灭这一切。抹灭这个时代残留的干涸的血迹,抹灭这个时代遗留的废墟,最后抹灭这个时代的人残存的记忆。
所以与其说是整部片在讲一个追凶的故事,倒不如说是一个小人物在一个大时代里挣扎沉浮的故事。暴雪是暴雪,更是一个时代的肆意洪流。1997,暴雪致灾。1997,人心迷失。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1997,谁又有心思评劳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