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the Yangtze》,今天看的;《第七封印》,《面包店女孩》

看Yangtze的时候,有点心惊胆战的,毕竟以《China Blue》那样的视角看中国是西方的主流。但是拍摄Yangtze的不是纯粹的西方人,而是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带着为祖父寻根的愿望拍摄的。所以就有了电影中伴着滚滚的长江水,响起祖父清唱一段高亢的船歌;所以就有了“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吟诵,所以就有了农民,土地,父亲的背影和母亲的眼泪,以及拍摄者藉着旁白不断地询问:我祖父的中国在哪里呢?

如果长江和自己无关,那么拍摄者不会长时间的凝视长江水,眼见着水面一点点地涨高,土地一点点地沉下去,那上面的房屋也一点点地消逝。也不会拍摄下Yu家人搬家的全过程,那都是怎样的一堆破烂啊,父亲和母亲把它们抗在肩上,背在背上,抱在胸口,镜头就这样一直一直追随着他们。没有眼泪,没有慷慨激昂的告别,甚至没有回头。

中国的农民,搬家是最不得已。土地是血脉相连的东西;长江黄河连年水灾,两岸的农民却不搬,为什么,因为那块土地上有他们的血脉,祖先都埋在了那里,根在那里,生计在那里,往后的年月也都在那里。Yu家人从长江岸边的棚屋搬到岸上的砖房中说了一句话,“以前住的是差点,但是能吃自己家的菜和自己家的水,现在这些都要买的。”Yu家人过去住的地方真的不是“差点”,是太差了太穷了太破了!可是你能想象他们其实是知足的吗?

Yangtze里还有一个场景,一个很老很老的老太太,也是在江边一所很破很破的小房间里,阴暗潮湿的小房间里,墙上高高挂着一个十字架,那是用两条红布剪成的,老太太取过一个手帕,盖在头上,向着十字架跪下来,我以为她会祷告,她突然就唱起歌来,一首赞美诗,赞美主,感谢主,我一生都要依靠主,神能保护我,不让我离开我的家,不让洪水淹没我的家……

我想起在北京南站的上访村里,也有一个新疆老太太,她挤在人群里,对我说,我也是基督徒,下次来能不能帮我带一本圣经?

在国内的时候,我曾经真正怀疑过神的存在。因为苦难是那样具体的存在着。

伯格曼把《第七封印》的背景设定在黑暗的14世纪是有显而易见的用意的。Crusade的失败,黑死病的蔓延,死亡,是那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那么,神在哪里?骑士从圣地返回瑞典,死亡以死神的形式具体存在而且如影随形,一切丑恶的和邪恶的,行邪术的,偷死人钱财的,奸淫的,取笑人的,女巫,都随叫随到。可是,神在哪里?骑士在教堂里绝望的怅悔,却发现听众是死神;恐惧的人们以为末日要到了,重新上演耶稣上十字架的情形,他们都身穿黑衣,拿鞭子抽打自己的身体,祈求神的怜悯。可是,神沉默不语。

骑士喊着说,我现在要的不是相信(belief),我要的是知识(knowledge),关于神的知识。这也是伯格曼的呐喊吧。神啊,我知道你是存在的,可是我需要你和我讲话,我需要明白一些问题的答案,我需要你回答我,为什么会这样?

最后,骑士和他的随从追随死神而去,神也没有回答骑士的问题;可是那个戏班子的演员却能看见异象,他的一家就没有被死神带走。这是为什么呢?骑士也很希望认识神啊!伯格曼想不通,他用一部又一部的电影来追问同一个问题,却始终没有答案。

《面包店的女孩》是侯麦的第一个道德故事。这些片子都是8、9年前就看过,但现在再看才能有更深的感悟。侯麦六个道德故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或是难题,一个男人在两个女人中间或者一个女人在两个男人中间做出选择。是成全良心,还是成全爱情呢?是在轨道上,还是偏离轨道呢?说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轨道呢?候麦的电影充满了大量的独白和富含哲理的对话,说实话,看这样的电影实在很累,因为要一眼不拉的看英文字幕,影像什么的反而到是其次了。

另外,olivefilms.com有很多伯格曼,楚弗,塔科夫斯基的电影,都是数码转DVD的版本,效果非常好,可以收藏用。

沿江而上Up the Yangtze(2007)

又名:沿江而上

上映日期:2007-09-30片长:93 分钟

主演:俞水 

导演:张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