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众所周知的才女。一般对女子才情的评价往往建立在容貌之上,而对真正才华的考量放任不经。但张爱玲的才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流传已真正站稳脚跟,若说有助于才华的昭示的,怕不是性别容貌而是其一生的传奇性。她的早年两本小说集一唤传奇一唤流言。她的成名作有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金锁记,心经,半生缘,她的一生爱好是红楼梦之类的旧小说。她的盛年在我们视为乐园的旧上海。张爱玲身上有太多传奇性的因素,生于诗书钟鼎之家,幼年早慧目为神童。视祖母与张佩伦的忘年恋为佳话。自己也与大她近二十岁的胡兰成相恋。两人的传奇性不相上下,正如一对双子星座,互喻光辉。中年出亡美国,从此生活在她所不喜的西方世界。她曾说:西洋人有一种阻隔,像月光下一只蝴蝶停在戴有白手套的手背上,真是隔得叫人难受。晚年孑然一身,丢失了美国身份证后辗转于汽车公寓。究其一生,她都没有摆脱掉那恼人的蚤子,在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惶然失措。肯尼迪被刺时,张爱玲道:像我这样的平凡女子,却有在这洗一个碟子的安宁。这就是张爱玲,一生与人世无猜嫌,却从来都如新人一般,世上没有适合她的身份与衣物,行止不容于人世。这是胡兰成对她的评语,怕是她唯一一件合体的衣衫了。

这样的张爱玲比她的小说更加传奇。因为,小说的传奇是在普通人中寻找传奇,在传奇中接通日常。而她本人的传奇,是高高得把经幡挂起,一望便知。她曾说穿衣比说话更能证明一个人,所以她自己裁定衣服款式,穿着老清装走在街头,这份惊世骇俗比起后来李敖倪震之流着长袍在校园内现眼高明得多。张爱玲的清装是完全幻想的产物,正如楚辞中的额冠博带长铗美玉。同样她也用经历来证明自己。那一路的孤绝逶迤,就是一件绝对刺激耳目的衣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张爱玲。

张爱玲绝不是愿意低调的人,她说,要快,要快啊,一切都要快起来。晚了就会来不及。她的胃口也绝不是清淡,是浓艳爽辣富于刺激性,欲出不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出名要趁早,晚了,连那份痛快也不那么刺激了。

如同她的母亲一般,睽违许久再回头研究,尽看着她的短处和痛脚。研究她的人亦在她的流年凋谢之后,去掉她的华丽和刺激,剩下了寂寞荒凉,且把这口口相传。这怕是她不愿意看见的。




贵族的女儿

衰败的血液 腐朽的气息 一管鸦片烟的熏蒸,一切华丽都仿佛冷凝的胭脂,屏风上的绣鸟,是静止的曲谱,而吹笛人早已不再。香炉已冷,余音袅袅,像个梦,也如魇。这便是张爱玲的童年。

母亲在镜前哭泣,圆摆褶裙,耳有明珠,鬓发齐整,父亲在烟雾与弦乐里拍曲狎妓,宽袍大袖,纯正中国士子的风流,惜却那也是遗少的最后风光。家中螺旋楼梯通往一口黑箱,独自玩耍的爱玲把它想象成一个温暖的所在,木器的暖香和铜钉的酸涩构成的是未知和幻想的境地。那时爱玲在飞扬的秋千上,说,我八岁要穿高跟鞋,十岁梳爱司头,十六岁要吃汤团、吃粽子吃一切最难消化的东西。某个角度,张爱玲是早熟的,早早换知人世的美妙与玲珑,她的目光会拐弯,看到影子里,梦境里,看到一盏明前茶的微漾的漩涡里。世界在她眼里,是个宝匣子,随时有可喜的玩意。

她的父亲,张廷重,被李鸿章的小姐严加管教古文修养极佳的遗少,他的定命就是在时代里茕茕独立,孤独度日。虽然父亲这个角色对张爱玲来说称不上亲近,但给了她引以为傲的上朔至曾祖父李鸿章的贵族血液。她的祖母与张佩伦的姻缘被写进《海上花》。现世的婚配便有了传奇的味道,让时间不远的过去迅速退去烟火气摇身做书中人。张爱玲说,这正是她需要的。虽然看起来全无作用。后来张爱玲初初走红沪上文坛时,出席一个女作家联谊会。有人酸溜溜得说:还贵族呢,扔一只死鸡进黄浦江里,全上海的人都喝鸡汤了。毕竟是操弄文字的,比方打得恶毒又让人无可奈何,因为精准。


一张爱玲幼年时的蓝色照片,是母亲亲手上色的。她回忆,母亲终于因为无法忍受父亲的风流做派而去留学时,家中一片慌乱。她和弟弟在角落宛如小耗子,看着母亲和那口黑箱将要去飘零。母亲的旗袍上金色绣线梅钱摇落,细细的经纬织成的衣裳,她走上前去,将小脸挨着,母亲的身体在下面因哭泣而急颤着。对于张爱玲来说,离愁或许转化为对这块布料的触感。正如她后日的小说,讲究质感。描写的情感几乎都有一种实体物质的对应:回忆对应朵云轩上的泪珠,小烦恼对应袍子里的蚤子,初尝情爱的欢悦对应尘埃里的花开。等等

张爱玲在父亲的大宅子里,经历父母失和争吵,经历旧宅子的阴沉,鸦片烟的迷香,以及后来后母的过来后的刻薄。之前,尽管家里的陈腐让她久违外面世界的清新,毕竟也是一种无收无管的自在。不拘着她任意生长。生活起居有疼爱她的老何干。后母带来了家庭政治,为了竖立家中说一不二的女主人的地位,不断开销张家旧佣人,对任何人的的任何话都做细思量,包括张爱玲与小弟。若只要有一句不曾顾及到她的体面便有风雨要兴。张爱玲对后母到来只考虑一件事:后母好对付么,怎么称呼。初时,两厢和悦。张爱玲在饭桌上,说,谢谢妈。还教育弟弟自己要用功。但最终爆发得无比激烈,家庭战争将张爱玲的性格推向极致,几乎影响了她此后的一生。逃离张家,与父亲断绝往来。一同长大性格更为软弱的弟弟,也只有在想到是他们一起度过那些日子,才感到几许亲。

在香港大学三年半,战火从上海追到香港。彼时张爱玲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在港大名列全茅,有着保送去牛津的光辉前景。战争打翻了一切,由此张爱玲对人世变幻无常更为深刻得体谅了。她回到上海,隔断与家庭关系,开始卖文为生。

燕子楼空 佳人何在
须知,既然吾等视张爱玲为传奇。现在所论一切都是诛心之论,只要借他们的离合之情抒咱家自己的兴亡之意。因为客观之上还有客观,从来没有真正这么一个精确的客观所在。

看官都承认张爱玲的那点好日子是让胡兰成带走了。如果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的爱情是一出折子戏,那将是最完美的才子佳人,甚至可以是一个公主王子的童话。因为折子戏是发生封闭的时间与空间里,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只有中间的浓情蜜意。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需鲜活一炉香燃尽的时间。譬如在看李香君与侯方域成亲时的美满,哪会知道最后二人遁入空门,对面相逢不相识呢。张爱玲与胡兰成,就是这么一折骗人的金玉良缘。遇见了,相爱了,私定终身了,写一张婚帖几笔功夫就算结婚了。终日厮守在张爱玲常德路公寓的卧房内。写字、说话、品画,论文章好坏,数交响乐短长。这样琴瑟和鸣几乎要人人艳羡。但究其实质,胡张恋不过一场春梦。一个花骨朵落在头上就惊醒了。他两厮磨时交过着文字瘾,赞美爱玲是:“花来衫里,影入池中,纵使亲近,亦不沾染。你是来得去得。”反了反了,这说的其实是胡兰成自己。
时局未变,情谊却换了江山。胡兰成对此亦有自知,他说:我与爱玲,结了婚也做不像夫妻,一个仍旧是金童一个仍旧是玉女。只合终日在房里厮磨,客气之间仍有些生疏。张爱玲彼时二十三岁,揣着满肚子纸上沧桑,蜗居度日,说是玉女不为过,而胡兰成已是结过三次婚儿女绕膝的人物了,依旧自称金童不免牙酸。

胡兰成的婚恋观是捡到蓝里的都是菜,张爱玲晚年亦不无负气得说:“胡兰成会把我说成他的妾之一”,而张爱玲看爱情,是独一无二,是如江河浩浩、天地绵长:“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现在看来,这简直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人说的痴话。自以为两个水晶心肝玻璃人的小男女,一眼万年。可以想象,她在写这篇《爱》的时候,是如何充满了对爱简直蛮横的胆壮气长。张爱玲是工于写作心计,而实际操作中尤为欠缺。她过于天真又过于盲目,对胡兰成说“兰成你说你没有离愁,我想我也是。但这一次你去南京我竟伤感了,我想过了,将来你就只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也可以。”这真应了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后来温州千里寻夫的时候,已经不受当初惘若浮云那般心境的控制了。在夹巷中,最后一次问胡:“我没有你这样大的志气没有天上地下没有君子小人 在我心中只有你和我 在我这里你是绝对的唯一的 我若是有一条命是给你,就不能也不会再给另外一个人.我爱你就只能是这样。我不要雾数,我不要散乱淤塞的忧伤,昏暗污浊我不要 !”
像张爱玲这样聪敏锋利又高傲的女人,做到这样几乎是极致了。掏心掏肺得催逼天地,只问一个情字。胡兰成也真是极品,他骋目虚空,精鹜八极,曼声答到:“能清刚简洁自然好!但这样修边修幅,到底不是我这个人!人世渺远浩瀚,是浮云千里,光景无限!是烂漫又庄严!这样断裂切割的情爱只能是西方的!是理,不是情!情是花开,是自生自美自凋谢,无可干涉!我不为小周的事辩驳,我只要你明白,我不能选择不是因为我不爱你,而是我不这样来爱你!是'真'的不能选择!世间一切最好的东西也不能选择!我和你既是真,更是极致的好!你总会知道的。”这段话真是感天动地,就是单拿出来看也是绝对的好文章,否则胡兰成也不会在《今生今世》中笃悠悠写开来去。他一定忘记了自己同样也说过,“她的神情,是小女孩放学回家,路上一人独行,肚里在想什么心事,遇见小同学叫她,她亦不理,她脸上的那种正经样子。”他应知张爱玲除了有一副水晶心肝也有这样的幼稚认真糊涂可笑。他知道张爱玲就是拿一根针也势如千钧,遑论是她人生中的初恋绝响。”

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斑驳,牢骚懒歌。罢了这些牵扯不清的感情债,回到当初春阳佳日,常德路的公寓内,桃红色的壁纸,式样简洁的家具,桌上几瓣剖开的新橙,床头的摆着核桃酥与玻璃盅的红茶,曼妙窗纱,透着残照如火。剧中最美的一段:张爱玲递给胡兰成一封信,信里是她的照片,片子上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时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门口告别时两相牵持,镜头无声切换,音乐缠绵婉转。特写的是爱玲那乌黑灵秀的眼珠子,微微上撇的眼线,仿佛真有一朵花不是从尘埃里,而是从瞳仁里开出来。她低头掩门,他愣神微恙。店铺里,暗影沉沉,春天的光使得暗影也格外厚暖。老板娘在板铺上插一束桃花。使胡兰成想起这也如爱玲一样,那姿态真是艳。这怕是最好的时光了,如何表达这种传神细腻无以伦比的美,怕是让导演颇废了思量。
只是当一切告罄时,是搬空了的公寓中,旧物凌乱,故纸堆里半张当初的通信,写着:燕子楼空,佳人何在。响起爱玲诀别的一句:我兰成!真是有无限的惨伤。



五伦之外 孤旅浮孑

君臣、父母、兄弟、夫妻、兄弟。人之五伦。任何人要安身立命比处于这五伦之中。张爱玲偏不。她卖文为生又年少盛名,没有发饷的boos,自然也无君臣一伦。她与父亲断绝来往,与母亲亲而不近,又各在天一边,也无此伦。与兄弟不亲,与胡兰成分手,后来移居美国又与唯一的好朋友炎樱分别。她和莱雅的婚姻一直到赖雅过世,此后二十六年一直到1995年过世,这茕茕独立的二十六年里,五伦之中真的一伦也无!这是怎样的孤独清冷,不可为外人所想见。张爱玲晚年坚持不与人打交道。关心她的人将书稿或者配好的中药,放在她门口再揿下门铃,等她来拿。可就是她这样的人才能做到,与人世无猜嫌,又不沾染。胡兰成写张爱玲,字斟句酌倒是都很贴切。中国人常感叹: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又说天地不仁视万物如刍狗。可毕竟没有谁能真的做到这么清明决断,此身之外不多费气力,天地待我不仁我亦不仁,两厢有礼又不相欠。张爱玲这一生恰逢在天下大乱里,也就成了一段传奇。



《她从海上来》据说是一个黄金班底梦幻组合。制作人徐立功,导演丁亚民,编剧王惠玲。这三人都是台湾戏剧间的腕儿,相互之间几经合作。尤其可见功力的是编剧王惠玲,考证了各种张爱玲研究资料文字记载,将张爱玲一生可考的事迹细细梳理编织成剧情血肉。这对于张迷来说,是天大幸事。对张爱玲以及胡兰成掌故、文字知道得越多,体会越多。赵文瑄在接受采访时,说有这样的班底,再加上刘若英,无论如何他也要演。当被外界批评形象不像胡兰成时,他说只要抓住精神精髓就是成功了。而刘若英也表示,不在乎她和张爱玲本人形象像不像,关键是对气质的把握。而我甚至认为,只要在剧中自圆其说就是胜利,毕竟谁都没有直面过张爱玲与胡兰成。对他们的想象多半出自文字中。周所周知,靠文字猜人模样又是最靠不住的。显然,在这本电视剧中,二十四集侬纤得衷,修短合度,演员的演出又极见火候。与灯光、美术、导演对剧本的把握,这几样综合起来,就折算成观剧时的沉醉、感动、感慨、一点苍凉与十分华丽!

上海往事(2004)

又名:她从海上来 / The Legend of Elleen Chang

主演:刘若英 赵文瑄 寇振海 严晓频 茹萍 王琳 

导演:丁亚民 编剧:王蕙玲 Hui-Ling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