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10-18

上海往事:观剧《上海往事》

还是几周前,在华师大买碟的小摊上,买来《上海往事》,2碟装,共24集电视连续剧。早在两三年前,某日,在学校西门弘基广场的大屏幕前,看到该片的宣传。刘若英饰演张爱玲。我很难想象,奶茶这样温暖的女人,如何去饰演传奇中的张爱玲。

碟片放在家里,一直没有时间看。对我而言,看电视连续剧是需要勇气的。我已经N久没有稳稳地坐在电视机前安分地看一部电视节目和连续剧,不是没有时间,仅仅因为没有耐心。

终于在上周六,一个隐晦的春日,将碟片放入DVD,故事从张爱玲的晚年开始。奶茶仍然是让人温暖的,最初的几集怎么看都觉得不是张爱玲的味道。

花了几天把碟片看完,想来这部未经炒作的电视连续剧是很难热播的。制作者太拘泥于事实,而缺少想象的成分。那些台词对于张迷们都太过熟悉,几乎每句皆有出处。那些台词对于非张迷们又太过文艺腔,一定是要失去理解的耐心的。

但我还是喜欢,多半带着爱屋及乌的心理。知道一个人坐在沙发里看,不免会独自落泪。所以拉着妈妈一同看,我想知道一个外行人如何看待一个天才的荒凉人生。

我担心妈妈并不爱看。果然,妈妈看了打哈欠。但也偶尔做一些无关痛痒地评论,或说:她不幸福,一个人不能只会一门。或说:她怎么能这样?连亲情都不顾。或说:她怎么会爱上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已婚男人,而且还是汉奸?或说:她怎么嫁给一个老头?妈妈最后说,你可不能学她。

我笑,想学也学不来,因为我没有张爱玲一样的母亲。

一个天才的人生当然是不足以效法的了,如这世间的传奇,只供人叹息和惊异。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张迷学者的文章,义愤填膺地写道,张爱玲最大的悲剧是她虽有天赋,但在选男人方面却全无天分。她的失败就是选择了两个不能托付终生的男人。胡兰成比张爱玲年长15岁,人品不足取;赖雅比张爱玲年长30岁,张比赖雅的女儿还要大,是美国的共产党,剧作家,晚年中风,经济困顿,几乎要靠张爱玲去养活他,照顾他。

不过也着实感谢胡兰成的虚荣与卖弄,写就一部《今生今世》,给张迷留下证据;赖雅晚年的日记也作为难得的一手资料,供后人研究揣测。

和现今热播的电视剧相比较,《上海往事》不失为一部精品。但就精品的标准来说,它有很多缺憾。

1、制作者拘泥事实,大段大段的独白和文字表达,让该片缺乏更高的立意。

2、将张爱玲的作品插叙其中,突兀得厉害,对于不了解张爱玲的看客来说,简直不知道在说什么。作品和作家各自孤立,作品的插入如同张爱玲小说的MTV。

3、同时代背景的模糊,人物出场也显突兀,比如昨天看到的一场戏,迅雨(傅雷)出场,在自家书房里和夫人评论张爱玲小说。所有读中国现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傅雷的评论在张爱玲小说研究中的重要位置(不过老实说,我并不喜欢傅雷的论调)。但不是所有的读者都知道,大段大段傅雷评论经旁白读出,后又经胡兰成之口读出,显得十分学生腔。胡兰成的回应文字倒是文采斐然,而张爱玲的回应文字《自己的文章》,戏中也未有表现。而其他人物的出场也有类似的突兀感。

4、刘若英还是温暖的,一口台湾腔,背离了张爱玲的上海风味,张爱玲本人有170cm的个头,又瘦又长。胡兰成在见张爱玲第一面时,两人在胡上海的寓所不知不觉聊了一个下午,临走时,张爱玲站起身来,胡兰成惊异道:你长得这么高,怎么可以?让张爱玲颇觉唐突。影片中为了凸显刘若英的高大,在配戏时找了身材矮小的演员,如炎樱的饰演者。赵文瑄饰演胡兰成,这样的长相的男人太过完美。让人难以憎恨。

尽管这些不足,我还是颇怀眷恋地在银屏前与剧中人一同回首上海往事。剧中弥漫的苍凉意味,倒是可以体味。“时代是仓促的,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那份惘惘的威胁也可以感觉。一同回首不幸的童年,落寞的少年、苍凉又灿烂的盛年以及凄凉的晚年光景,不禁唏嘘怜悯。

最美好的时光竟是在上海的那段光阴,如今的常德公寓65号还在,我曾去拜访,叮叮当当的电车还在街面穿梭。影像中的刘若英奇装异服和炎樱行走在上海的街头,两人文绉绉地闲聊,也只会叫喜欢张的人会心一笑。

还有些画面让人温暖,比如在张爱玲寓所里,赵文瑄手捧一本书,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读,而张爱玲在书桌前埋头写作,互不相干。竟也让人感动。爱情本身从来没有对错。即便是错爱,也是幸运,哪怕一生只有一次。

上海往事(2004)

又名:她从海上来 / The Legend of Elleen Chang

主演:刘若英 赵文瑄 寇振海 严晓频 茹萍 王琳 

导演:丁亚民 编剧:王蕙玲 Hui-Ling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