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在那间仅容纳80多人的小放映厅里,看完了这部充满陌生感的来自内蒙古边境的所谓的独立影片,一时间感慨良多却又无从谈起,只有零散地表达一些自己内心的看法和拙见。
扎赉诺尔的露天煤矿,在现代人看来他们似乎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在赵烨的这部片子里,内蒙古满洲里市这座有百年历史的煤矿里用其原色原味的风景给观众留下了永久的痕迹,运行中的蒸汽机车用它那滚滚的白色蒸汽温暖着人烟稀少并且凄冷的边界地带。
这部片子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导演用其细腻的镜头语言或许是将两个男子之间的沉默情感渲染的过于浓墨重彩,以至于在放映结束时有人提出了这部电影是否有着“断背山”的寓意。导演赵烨疑惑不解说出了自己的感慨,这部电影自播映之时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获得了一系列的国际奖项,没有一个外国人看出“断背山”的迹象,只有中国观众持有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发问,或许正是男人之间特有的含蓄和男主人公李治中的单纯固执给观众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猜疑空间。
关于信号员李治中。
治中这个形象,不善言辞但是骨子里有着满满的温情,他身上有男人特有的含蓄与内敛,但是关键时候总是拙于表达不是一笑了之就是与细节之处见真情。在他的身上,似乎有着草根儿明星黄渤的无厘头又兼具追梦少年许三多的憨直与执着,只不多治中的执着体现在对即将离开岗位的长辈的不舍,与坚持过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无助。
关于风格。
导演喜欢用大场景烘托气氛,整部片子的基调是幽蓝的冷色调,大量的外景将蒙古地区扎赉诺尔煤矿的恶劣的环境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大部分的自然光与外景将故事讲述的更加真实和深入人心,虽然有时候的色调过于浓重,但是也是把扎赉诺尔煤矿的场景再现给了观众。
破旧的蒸汽火车,简陋的煤矿区居所,热气弥漫的澡堂,瞭望无际的广袤草原,稀有的视觉奇观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纪实风格的魅力,导演也说他的这部片子不是以剧情取胜,关键是渲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浓重的离别氛围,解读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与特殊意义。
关于叙事。
总体来说,导演是用煤矿上一个岗位两代人的交接作为故事的切入点,用内蒙古边境上的露天煤矿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视觉奇观,讲述两个男人之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离别的惆怅与不舍,最后完成了对诗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演绎与诠释。
但是,着重描写两人的告别,一路追随,浓墨重彩的渲染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主题升华到了影片的高潮,但是我个人总觉得影片开始部分对两人生活场景的描述难免有些单薄并且过于牵强。厚重的情感必然有充实的生活或者相处的积淀作为承载,否则仅仅告别的概念就有些空中楼阁了。人烟稀少的煤矿区单调乏味的生活,让朱老头和徒弟失去了用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一切都是默默的。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叙述故事的时候穿插了三次小朋友们嬉戏玩耍的场景,第一次,朱老头给他们打野兔子,逗他们开心,很温馨的场景,第二次是孩子们在冰上玩耍打闹,最后一次,是他们捡起被风刮破的塑料薄膜在风中奔跑着,那曾是矿区工人们在行进中唯一御寒的工具,此时,治中为朱师傅送别,默默无声的压抑的告别。朱师傅孩子们的慈爱与自然的真情流露和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表达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朱师傅要走了,告别相处多年的贴心小徒弟,告别自己早已习惯的程式化的生活,告别那片冰冷辽阔的矿区,告别那破旧的飘着小旗的蒸汽机火车。
他给徒弟留下了什么呢?留下了不舍的依依惜别,留下了依旧看不到尽头的高原和乏味的生活,留下了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无奈。送了远远的一程,看到朱师傅的家人来接,治中猛然间释怀了,这一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寓意达到了高潮。治中回去了,这满怀压抑的情愫在空旷的一块篮球场地中找到了最合适的突破和爆发,人物的情绪也把影片的节奏推向了高潮。
总之,导演选择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扎赉诺尔煤矿,选取了自己一直充满着诗意想象的主题,用自己大气而张扬的镜头语言,演绎了两个男人之间的难以开口的一抹离愁,他用原生态的生活引发我们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

扎赉诺尔(2008)

又名:Jalainur

上映日期:2008片长:92分钟

主演:刘远生 李治中 

导演:赵晔 编剧:赵晔 Ye 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