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中国文学为根基从乡土出发刻画了一幅众生群像,贾平凹实在睿智、余华风趣乐观、梁鸿敏感丰富……,片名取自余华先生站在海边的一段人生感悟,也像是贾樟柯导演对这个时代的美好愿望。

曾经艰苦的创作环境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巨人,贾平凹、余华、梁鸿…,然而巨人何以成为巨人,大概是因为有血地的滋养和时代的磨砺吧,他们经历了农业到工业的转变,乡村到城市的发展,他们见证了一个时代,迷茫过,追寻过,所有的一切,到今天,他们才可以云淡风轻付之笑谈,坚强也巨大,敏感也细腻~

似乎文学诞生的土壤向来都是恶劣的,从诸子百家到春秋战国、从新文化运动到85新潮,仿佛时代越是浑浊,文学越是奇迹般的发展,那海水变蓝,文学还会发展吗?当然!只不过那时候的可能文学家可能更关心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说:“你生在那里,你的一半也就死在那里,所以故乡也叫血地。”每一个文学家从“血地”获得的滋养,都在后来的创作道路上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如同贾平凹先生所说的站在家乡看中国,贾樟柯导演似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着浓浓的故乡情怀,大部分作品也是以家乡为背景的,刻画的是小乡镇上边缘人物的忧与愁,从小镇的演变发展来表现中国的演变发展,仿佛一个乡镇“史官”。想来中国何尝不是由数万个小镇组成的呢?也不处处都是加利福尼亚温暖的阳光沙滩,也不处处都是“东方巴黎”。不起眼的贾家庄和了不起的“史官”贾樟柯,看似十分矛盾,实际上是十分统一的,完全符合他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和始终对边缘人物人倍致的人文关怀。称呼他为“史官”是因为他用电影这种独特的在方式在记录着时代和生活。

贾樟柯在事业辉煌时期,完全可以留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一展拳脚,享受成功。但是他却毅然的回到故乡,倾心助注血的在山西办理电影节,电影学院,以前他是让贾樟柯电影走向世界,如今他是想让世界电影和优秀文化都走进山西,这么看来他这个巨人的野心是很大的,贾家庄该庆幸有这么一位年轻人,学成归来真的会去建设家乡。另一方面,对于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来说,城市是一座牢笼,尤其是搞创作,就仿佛在钢筋水泥里很难开出花朵。这一点上,贾平凹和贾樟柯十分相似,他们最初的创作欲望是来自故乡的人、故乡的山和水,所以终究是要回到故乡的土壤里面开花结果的。同样,在这一点上贾樟柯、贾平凹、余华、梁鸿都是很默契的。

海水终究会变蓝的,因为沙子不会永远漂浮~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2020)

又名:一个村庄的文学 / Swimming out till the Sea Turns Blue / So Close to My Land

上映日期:2020-02-21(柏林电影节)片长:112分钟

主演:贾平凹 余华 梁鸿 贾樟柯 莫言 苏童 段慧芳 

导演:贾樟柯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