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寻根”的大主题有一定完成度,有表面全景式的宏大呈现,(十八个篇章,多种庞杂的表现形式,镜头数次扫过的大众们。)联系到四个线索人物个人具体而微的成长经历,传达某种土地与人之间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关系。
文学在这里只是背景板,是工具,拿掉所有文学内容影片一样成立,更不用提充斥着全片的刻意而做作的表现形式,(大量摆拍、高饱和画面、满溢的配乐、“朗读者式”MV吟诵、景别胡乱变换和摄影机为了情节桥段刻意设计的移动……)
叙事零散,视点模糊,强行营造线索关联,除了余华其余的人物塑造无聊至极。由于篇章破坏了整体节奏,导致我很难完整的与任何一段情感产生共情。看似有把镜头对准大众们,可要么是开头那种服务于剧情渲染的拍法(篇章是啥就拍啥),要么是为了牵出大作家们做个铺垫,展现所谓的“人文风景”。不要提人文关怀了,好歹别剥削这些拍摄物体,把他们拉到镜头前面读文章是什么意思?
包括这四名作家谈及经历时候表述出类似“文学成功学”的内容,那种阶层跃升的感觉,以及自己“大作家身份”和作为被摄物体的大众们之间的剪接在一起时的尴尬,让我很多时候以为这是在讽刺他们所表述的内容……在吕梁文学周那一大段活动报菜名式的点出作家们,还有专门设计出的语录体的字幕就证明,他们和拍摄中涉及的土地与人,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还是照着宣传片的法子拍的,只是因为导演是贾樟柯,仅此而已,毕竟现在的科长和之前地下电影教父的身份不一样了。你要说这是CCTV6出品的纪录片,我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