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8月26日,
长达28年的“甘肃白银连环凶杀案”终于破获。
这桩手法极其残忍的离奇案件,多年来悬而未决。
真凶落网的这一天,诸多细节更是让我们毛骨悚然。
也难怪,迅速有国内片方宣布筹拍以“白银案”为题材的电影。
这样的题材想拍好并不容易,既要要对案件的还原,又要涉及案件背后的复杂隐情。
不过,在白银案改编的电影问世之前。
笔者先给大家讲一部同样是根据一桩真实发生的悬案改编的犯罪电影——
我是杀人犯
I'm a Killer
上世纪的70年代,波兰的一座偏远的小城市里。
接连发生了妇女被奸杀的恶性案件。
电影一开场,第九名受害者的尸体刚刚被警察发现。
受害者尸体上的伤口触目惊心,均被褪去内裤,但却未遭到性侵。
更要命的是,当警察查看被害的身份证明时,所有办案人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死者是波兰工人统一党第一书记的侄女。

随后,警方更是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暗示了这其实是一场有蓄谋的「政治谋杀」——
凶手计划在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典前,杀死30位女性。
70年代的波兰,整个社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巨大的经济与制度的矛盾引发了空前的社会压力。
高昂的物价导致全国发生了大规模罢工事件,波兰民众与政府之间关系非常紧张,整个国家被一片愁云惨雾所笼罩。
面对凶手的不断挑衅,警方为了安抚民心,不断投入了大量警力,但调查始终没有进展。
在大人物的亲戚惨遭毒手之后,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警方高层急于破案。
于是,警方高层决定抽调精明干练的年轻中尉雅努什担任此案专案组的领导,彻查此案,并阻止命案继续发生。
但雅努什却知道:
这表面上是给自己立功的机会,其实不过是警局高层的互相甩锅之后,想把皮球踢到了自己这里。
尽管进退两难,但雅努什只能硬着头皮上,展开对案件的调查。
急于取得突破口的雅努什尝试了当时所有最先进的破案手法,如:计算机数据对比分析;邀请英国专家进行罪犯心理画像;百万赏金征集线索
可结果警局虽然收到了成堆的举报信,但都只不过是朝阳群众为了凑热闹碰运气,对案情毫无帮助。
案件调查依然毫无进展,而且,又有两名女子横尸荒野。
来自于媒体与上级的不断施压,让雅努什这个一向精明强干的警探也感到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失去理智的雅努什决定孤注一掷,想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引蛇出洞。
他命令手下穿上女装故意在偏僻的公园内行走,以此引出凶手。
但更讽刺的是,不仅没抓到真凶。
就在当晚,警方的眼皮底下,又有人遇害,已经是第12条人命。
就在雅努什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之时,他灵光一现发现:
公园在场人员名单和计算机数据分析后提取的名单中,有相互重叠的一个人——
沃尔克。
从各方面来看,沃尔克都符合警方对作案凶手的线索分析。
迷途之中的雅努什仿佛抓住了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证据是否充分,就将沃尔克逮捕归案。
但沃尔克入狱之后拒不承认犯罪事实,而警方也没有得到任何直接证据。
可是巧合的是,自沃尔克的入狱之后,再没有发生过同类型的凶杀案。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所有人都将沃尔克视作凶手,不管沃尔克如何抗争自辩,没有人相信他的解释。
与此同时,雅努什不仅受到了上级的褒奖,也成为万众敬仰的英雄。
但案件的真相远未被揭开,警方又一次受到了凶手的挑衅的信。
已经被名利冲昏头的雅努什拒绝相信这信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领导已经暗示他此案告破,并许诺给他一台彩电。
在当时波兰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的巨大社会矛盾之下,那一台彩电几乎相当于今天送了一套别墅。
荣誉和利益,趋使着雅努什不得不做出选择,他选择了沉默。
随后,案件宣告侦破,法院一纸判决书,沃尔克将被送上绞刑架。
面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沃尔克一言不发,他似乎已经放弃了对这个国家司法机关的一切信任。
在死前,沃尔克甚至被做了「面部模型」纪录。
以待之后陈列在波兰的犯罪博物馆,作为波兰司法体系都光辉和荣誉的证明。
影片的结尾镜头意味深长:
多年后,已经身体发福升为少校的主人公,带领众人参观专为表彰侦破这个案件而建立的展览馆。
当他离开众人独自和用冤死犯人脸模做成的栩栩如生的塑像对视时,却陷入了沉思……

随后字幕徐徐升起——
波兰政府已于1990年拆除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展览馆。
这部电影根据波兰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电影,最让人震撼的并不是影片里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在演绎完这些沉痛之后,得知所有情节都源于真实的罪恶。
但是影片拍的很克制,重点并不是放在如何侦破案情,而是试图追问案件背后的复杂隐情。
片名虽然叫做《我是杀人犯》,但却将主要戏份放置在查案的警察雅努什的身上。
影片的片名其实一语双关:
从追查谁是「杀人犯」,到选择“制造”一个公众所需要的「杀人犯」。
雅努什其实代表着导演想要批判的一类人的所有特征:
他自私、怯懦、急功近利,但他也有自己的责任感,也有深陷种种压力时的自我挣扎和无能为力。
本该是捉拿杀人犯的正义执法者,自己却成了杀人犯;正义没有得到伸张,无辜的人却因此含冤而死。
这背后的荒谬却是在讽刺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器对于人性的碾压和摧残——
或许,我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变成扼杀生命的杀人犯。
但在电影之外。
这故事又何其相似?


个人公众号:迷影映画(ID:miying1994)

我是杀人犯Jestem Mordercą(2016)

又名:制造嫌疑犯 / I'm a Killer

上映日期:2016-09-20(格丁尼亚电影节) / 2016-11-04(波兰)片长:117分钟

主演: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 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 阿伽塔·库 

导演:马切伊·佩普日察 编剧:马切伊·佩普日察 Maciej Pieprzyca

我是杀人犯的影评

鸥怩
鸥怩 • e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