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系列共有三部,祖国、家乡、父辈。2019年看了祖国,还可以,去年的家乡,据说风评不好,就没有看。现在做无业游民,比较闲,就去看了,一样,到了影厅,包场。
先讲总体。“我和我的……”系列的第三步,延续之前两部的风格,电影串烧,讲不同年代的事情。这部,四个年代,抗战时期,艰苦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2021。基调从悲壮到艰苦到轻松再到无厘头。跟国庆档的冠军,依靠宏大叙事、强烈特效和群人群面的《长津湖》不同,《父辈》更多体现主角的个人特点,在塑造角色和艺术表现方面,更加细腻、深刻,有特点。
电影第一不,《乘风》。同样是国庆档,吴京在《长津湖》和《父辈》里均有出演。演的角色基本一样,硬汉军人,我觉得,总体上,《父辈》的第一部是《长津湖》的简化版。服化道也考究,最后还弄了骑兵冲锋的场面,但是就没有《长津湖》的军火特效。不过,跟《长津湖》不一样的是,这里面有一条感情的主线,马仁兴和马乘风的父子情。马仁兴演出了上一辈的父辈的样子,大大咧咧,嘴上不饶人,但是心中关怀着儿子。儿子磕了千里马的马肚子,马仁兴把儿子踹下河,但是儿子脖子受伤了,又给儿子采草药。但是,马仁兴又演出了跟父辈不一样的地方:以前演的都是父辈为儿子牺牲,这回,父辈为了天下苍生,不得不让儿子牺牲。我能感受到马仁兴看到千里马带着儿子的血迹跑回来之后,他一个人带着满手血迹在青纱帐里无语问苍天的痛苦。影片中有一段双线穿插的镜头,一头是诱敌深入的四人小组对着包围的敌人发起决死冲锋,日本人的机枪不断喷射子弹;另一头是烈士遗孀在船上分娩,当机枪停止射击后,烈士遗孀也成功分娩了。这似乎寓意着:有些人的牺牲,换来了更多人的新生。末尾有个彩蛋:抗战胜利后,马仁兴(吴京)回去看那烈士遗孀和这个孩子,抱起来的时候,这孩子非常亲近吴京,主动抱住。回头翻查资料一看,原来这孩子就是吴京的次子吴虑,3岁。挫~怪不得那么自然,那么真情流露。
电影第二部,《诗》,讲的是第一代航天人的故事。这是章子怡主演也是首次执导的,从女性的视角来演绎艰苦建设时期的父辈的生活和工作,徒手雕刻固体燃料,满手缠着胶布,发动机老是出问题,没有高速摄像机,于是就用眼睛直接看看,用遗言来写事故报告。父母忙得没空甚至没命去照料孩子,母亲一个人当爹又当娘,扛起整个家。如果说《乘风》是至刚至强的军人演绎胸怀苍生,心藏爱子的刚中带柔的铁汉柔情,那么,《诗》就是至阴至柔的母亲演绎“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的柔中带刚的巾帼母爱。电影的四部分,这部是让我流泪的。也许,战争年代的生存条件更加艰苦,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面临敌人的威胁,随时丧命,和平年代,至少有饭吃,不用打仗。但是,正是因为是在和平年代,在能够选择不用牺牲的情况下,能主动选择去牺牲的人,更加可敬,也更加令人动容。当年,那群在沙漠深处搞火箭的知识分子,大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留在城市过上在那个年代相对优渥的生活,但是他们却选择到了沙漠深处与死神相伴,为国家造出新时代的利矛坚盾。此处贴出《诗》里面的那首诗:
爸爸妈妈说:
我的孩子
如果可以
我愿意告诉你世间一切奥秘
山川大河
日升月落
光荣与梦想
挫折和悲伤
告诉你
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
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而你
我的孩子
是让平凡的我们
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第三部,《鸭先知》。风格马上不一样,徐峥和他的御用小演员韩昊霖继续搭档,出演父子,我一看到韩昊霖念作文的镜头,我就回忆起《我和我的祖国》的那个修电视天线喜欢小美的孩子。故事并不稀奇,讲的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一个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拍第一部电视广告的故事。觉得自己很牛逼的老公,唠唠叨叨爱财如命但是关键时刻支持丈夫的上海妻子,机灵可爱作文给父亲吹牛的儿子……其中贯穿广告学、小市民夫妻情感故事、教育学等等的内容,风格也以改之前的沉重压抑,变得相对轻快,笑声不断。也许,正是有了建国前30年的抗争和建国后30年的建设,才有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
第四部,《少年行》。这个我觉得一般,讲穿越的故事,带着沈腾特有的开心麻花的机灵,但是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都不咋地,那个机器人被雨淋湿就坏掉,我当时就想,2050年的机器人技术,还不防水?这什么破技术?不过,呢,这部分跟当下的双减还是挺应景的,妈妈不让儿子搞发明创新,要他去上补习班学奥数。
后两部都出现了老师这一角色,但是,都不是令人讨喜的角色,我看了也挺讨厌。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大众眼中的教师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