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妈在家看剧时候刷的电影。总体而言,章>吴=许>>沈,章子怡part最佳,徐峥part略显套路油腻,吴京part太血腥,沈腾part不及格。平均下来够及格分了。
我的父辈系列只拼盘了4部作品,这样摊到每个电影头上的时长,比前作家乡跟祖国系列都要长,能更好地完成作品。
虽然看之前,就看过评论都表示章子怡的《诗》最佳,看的时候,觉得虽然尚有可提高的部分,但是四段对比起来,的确全片最佳。而且,只有诗这个单元紧扣住了,My country, My parents的题,其他三个单元估计拿的是中文电影名,真正拍是我的“父”辈了。
《诗》这个单元故事好,镜头美,连整个叙事都如同诗般美丽,作为唯一的一个女性导演的作品,只有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一个女儿,并且是由女儿继承了母亲的事业,而非作为这一部分的主要电影人物——儿子。另外三部,则全在生儿子,生大胖小子。
还有个很触碰到我的点是,雨夜跟儿子吵架的那一晚,母亲跟儿子吵着,我就是你爸,你爸能做的,我都能做。真的是,很多时候,在中国式丧偶婚姻中,母亲真的是,又当爹又当妈地把娃养大,这句台词真的很杀我。
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就是儿子跟妹妹一起在家点孔明灯那个镜头的光影,真的是太美了,两人在家里抖动着也明灯,窗外的灯光照亮了孔明灯,也照亮着儿女的梦想,点燃孔明灯,点燃希望。最后,父母给儿女留下的那首诗也超级动人,那种为了祖国科研奉献自我的精神,真的打动人心。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不足的,大概就是,这一部分拍摄也有点像诗,父亲的死那里太隐晦了,以致于我跟我妈都没反映过来父亲是挂了,甚至在儿子追问母亲的时候,我妈还在问我,他爹是去搞绝密项目的科研去了,还是死了?
第二处不足之处是片尾,虽然请到了陈道明客串比较强,但是陈道明跟海清真不像一代人啊!他们俩咋看都不是兄妹俩啊!!!!让我一下子出戏了,要不还是请两位年龄段近点的演员吧。不那么大牌也行的。
《乘风》是吴师傅很熟悉的军人题材,完成度也很不错,儿子没有回来,只有马回来的时候,虽然知道一定是这个结局,但是还是忍不住掉眼泪了。
BUT,吴师傅拍的真的太血腥了啊!炸断的手脚什么的,真的没必要拍的这么仔细,做出来特效给我看啊!我妈对此也有点接受无能,这部电影还是做为献礼片,全家老少在国庆的时候,去电影院看这么血腥真的好么?虽然我知道,这是为了展现战争的残酷性,但是,真的不用做这么逼真的啊!上一次我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么血腥的战争片,好像还是《血战钢锯岭》。
《乘风》的取景好美,拍的很多镜头的色彩,构图都像油画一样的美。最喜欢的镜头应该是最后大战前,吴京贴着他的马,就像抱着自己的儿子一样,眼神坚定而忧伤。吴师傅的文戏真的可以的,很细腻。
儿子的死那里,个人觉得,不拍儿子死前的那个慢镜头特写会更好。其实吴京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儿子回不来了,一直在码头张望,看到马回来了,人却没有回来,摸到马身上的鲜血,这里情节已经都给到了,前面的镜头,也拍过吴磊的战友是怎么死的,观众完全可以脑补出吴磊是怎么死的情节,外加吴师傅自己的失神悲痛的表情,情绪也铺垫到位。没有必要补满吴磊死前的特写。
如果不拍他死去的样子,在我的心目中,吴磊永远都是那个笑着在马上纵意的少年战士,而不是他死的样子。其实这里有点让我联想到《新独臂刀》,封俊杰的死的镜头,只给了个中远景,没有给特写,但是我知道他死了,那个笑的一脸灿烂坐在绳子上问雷力,我们去太湖务农好不好的双刀少侠封俊杰——死了。这会比让我看到他惨死的样子更伤,更惋惜他的死。
马回来的那个情节我也很喜欢,因为理智告诉我,马是回不来的,肯定是会死在那里的,但是马却神奇地回来了,有种异样的浪漫,就像《金枝欲孽》最后一集,乌鸦叼来了孙白杨的半个扳指给了他的父亲:对不起,父亲,最终还是没能兑现与你的承诺。就让扳指/乘风带回我的信息,陪你继续走下去吧!
张天爱的角色不错,我都没认出她来。作为一个孕妇,军属,当时窝在地窖里的群众里,后面镜头扫过,是有中老年男性的,但是,她是拿着枪守着洞口的那个人,最后也继续着革命的事业,在有限的时长里,角色立起来了。吴师傅电影里的女性角色的戏份 ,人设通常都还挺不错,可惜,他的电影永远是大男主,即使担着女主的名号,戏份也只能是当工具人打辅助的。
再缺说点,一是太血腥了,二是一定要生个大胖小子,中国影视作品,啥时候能生个女儿???三是对于不了解骑兵团战术的普通观众来说(比如我跟我妈),最后的大战纯纯地感觉是去送人头的,直到看了些豆瓣影评才知道,这是一种战术。但是,普通观众是不会去为了看电影还查背景知识的,如果在电影里稍加介绍,会更好一些。
虽然好像挺多评价觉得,吴师傅总是在拍战争片,老套,没新意。但是,话说,一个人能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沈叔叔不也只拍喜剧的嘛。也没见着人吐槽,他总是只拍喜剧没新意嘛。
《鸭先知》题材很棒,到去徐峥家拍广告前,电影的情节与节奏我都很喜欢。但是从拍广告那里开始,就完全是春晚小品的节奏了,在家干大事的丈夫,让儿子拖着妻子在外面,然后妻子回来后,即使之前与丈夫不合,在外人面前,也一定要维护丈夫的面子,最后窝囊丈夫扬眉吐气,与妻子重归于好,我们是幸福快乐的一家人。真的太套路了!
最后依次出广告那里,是有触动到我,但是,这里触动到我的是一种时光荏苒的情怀,并不是徐峥的电影。所以,我觉得这一part,徐峥完全是把电影套路吃的透透的,知道哪里盖塞笑点,达到什么样的笑果,哪里该煽情,哪里调动观众的情怀,升华主题。实在是太套路了,套路到显得油腻。我实在是吃不下这一套。
但是徐峥这部分的布景实在是做的太好,太还原了,他们穿着的衣服款式,老式短袖衬衣,长尼龙袜子配凉鞋,家里的摆设,红沙发是那个年代的标配,楼梯间堆积着杂物,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这一点,比邓超的中国乒乓做的要好太多了。中国乒乓里的邓超,不太有年代感。
至于沈叔叔,我可能跟开心麻花以及沈叔叔都比较八字不合吧,一直不太欣赏开心麻花的作品,也笑不出来。而且,虽然马丽一个人丧偶式带着孩子,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也没有再找老公,努力把儿子拉扯大,但是儿子心心念念的,却是一个失位的父亲的符号,长大之后,做出的一切,就是为了,给自己弥补一份虚假的父爱——论我和我的父亲!作为一个女性,What can I say???
看完三部《我和》系列,觉得《父辈》其实也不算差,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是三部里面,评份最低的。看到章子怡的作品,也想说,请女电影人多出来拍些作品啊!多多讲述自己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