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国庆三部曲》系列成了“钉子户”,继“祖国”“家乡”后,“父辈”又来了,前两部票房均超过25亿,领跑国庆档,说明主流观众是认可的。
父辈指”父母那辈人”,就跟JAVA语言里的父系、子系差不多,仅仅指代亲缘层级,不是专指父亲。
之前两部“我和我”都是名导+名角,《我和我的父辈》来个合并同类项,导演: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主演还是这四位,前几天院线前瞻我一度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其中徐峥、吴京是老导演了,章子怡、沈腾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从镜头前挪到镜头后只几米距离,但性质完全不同,演而优则导不容易。
虽然篇章从6个减为4个,但减数不减量,平均每篇38分钟,无形中对戏剧结构有更高要求,起码得设置一个小高潮转折。
排序按照故事发生时间,开篇吴京的《乘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角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骑兵团,吴老师战狼变战马。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场大杀器,机动性与杀伤力无解,蒙古带着10多万骑兵从太平洋杀到多瑙河畔,可自从发明了机枪大炮坦克,骑兵被迅速淘汰,血肉之躯终究打不过钢铁丛林。
那为啥到抗日的40年代还有骑兵团呢?因为那时我们太穷.....别说汽车,连摩托都没有,马的机动性总好过两条腿。
1942年,团长马仁兴带领的这支骑兵团,是唯一在日军包围圈里的八路军主力。辗转十几个县,东拼西杀,历时70多天,1200人打到仅剩不到300,7月底冲出重围到达冀鲁豫根据地。
电影聚焦于骑兵团的一次情报任务,“乘风”是马仁兴儿子的名字,吴磊扮演。
最大的看点当然是骑兵冲锋硬刚日军火炮机枪阵地,现代人可能觉得很不理性,但这是真事儿,那种条件下只能这么打。
吴老师最擅长战争片,冲锋表现得异常充分,旗帜接力看得我热血沸腾,马的力量感与人的嘶吼交相辉映,只这一段就值了。
有个很好的处理,没有强调“复仇”,虽然是日本军官杀死儿子乘风,但马团长的一往无前并不单为了报私仇,那样格局就小了。
这场冲锋调动了200多匹马,演员下了功夫,骑过马的都知道:马背上不拉缰绳、上身直挺拿刀,绝不是个简单的动作。
第二篇章子怡的《诗》。
上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美苏玩了命往天上打卫星,《诗》的故事背景是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研发。
章子怡与黄轩夫妇是火箭技术专家,大西北的荒原戈壁间,他们在为国奋斗,没有技术,那就一点点儿的试。
但造火箭不是造小板凳,天天要跟炸药打交道,父亲为了验明试验瑕疵,必须近距离接近爆炸源,危险系数极高。
母亲天天跟炸药打交道,具体技术不太懂,查了下这工作叫“火药雕刻师”,负责固体发动机燃料整形,至今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很多时候必须手工对火药药面进行精细切削。
此工作极其危险,一旦产生微小火星也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可以说天天与死神共舞。
章子怡头回当导演,挑战了一道比较难的题。
《诗》叙事结构相比其他三篇略复杂,其中有一段用了非线性,回溯闪回两次,一是揭密儿子身份,二是瞒住牺牲信息,我觉得比较清晰,但不排除有些观众反应不过来。
章子怡发挥了女性导演走心细腻的一面,把“爱”细分成爱情与爱国,先分别处理,再通过片尾的诗朗诵交汇融合,节奏点儿卡的很准,非常动人,我觉得比《星际穿越》里那段“不要温和得走进那良夜”不差。
另外,火箭发射升空是我永恒的G点。
第三篇徐峥的《鸭先知》。
山争哥哥还是稳啊,单论导演功力,我最认可《鸭先知》。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计划向市场转向,大家还不知道广告是啥东西,故事即讲述内地首支商业电视广告诞生记。
叙事从一篇小学生作文开始,冬冬把老爸夸成一朵花,这是韩昊霖连续三年出镜。
男主赵平洋在弄堂里出了名爱折腾,手工达人加省钱能手,任何新鲜东西他都想试试。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因为鸭子敢先跳进水里,赵平洋就是这只鸭,他不知道哪个小浪花能卷起大潮,但试试又何妨呢?
大家从截图应该能看出来,构图刻意追求对称,色彩高饱和度,加上BGM甚至带了些漫画感,山争哥哥有想法。
冬冬用一篇彩虹屁作文吹完老爸,现实中的赵平洋却是个“失败者”,由于思想太超前,经常被拍死在沙滩上,家里堆着成山的药酒卖不出去。
于是他孤注一掷,拿出全部积蓄,拍广告!这个决定现在看很自然,可在1978年跟发疯差不多,谁也不知道拍出来能不能播,毫无可控预期。
新事物谁也不知咋搞,过程自然是鸡飞狗跳。
《鸭先知》的美术很出彩,街上打拳的人群、路边的招贴画、人物穿着都年代感十足,市井气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