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第五天,和羊村的家人们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大家讨论最喜欢第几个故事的时候,就发现大家多喜欢《诗》和《鸭先知》,更喜欢《乘风》和《少年行》的我瑟瑟发抖,以为只是我们几人想法不同,回来后看了看豆瓣评论,发现和我一样喜欢《乘风》和《少年行》的人好少呀,所以决定写下这篇评论,输出一下个人想法(其实没有争论我也会写哈哈),说明不是盲目喜欢嘛,也让我瞧瞧网络上谁和我一样喜欢这两个故事,告诉我我不孤独哈哈。
开个玩笑,切入正题,且不谈剧本合理性,先总结一下这四个故事。《乘风》是父爱与抗战牺牲精神、《诗》是父爱与事业奉献精神、《鸭先知》诗父爱与敢为人先精神、《少年行》是父爱与科技创新精神。这四个总结,算是我自己总结的吧,可能不准确,来杠你对。我觉得前三个好总结,《少年行》到底算是什么精神,可真废了我点脑细胞,如果把《少年行》看成单亲孩子对父爱的期待,看成父爱与关爱孩子,倒是切合主题,但其他几部分,都弘扬了或是呼吁了伟大的中国精神,这个层面来看,这个考虑有些站不住脚,但这个维度确实可以思考。如果把《少年行》看成父爱与克服困难呢,也没问题,需要千万次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研究,小小爸爸只五次就失去了生命,但小小依旧喜欢研制各种设备,失败后得不到肯定依旧努力尝试,不正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嘛,但还是在影片中表现太少,依旧觉得牵强。最后,想到克服困难不也是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进行的吗?而且不论是学校的飞机竞赛,还是小小在家拆卸家具做自己的研究,还是来自2050年的星1号,都算是科技创新的努力吧,所以概括《少年行》为父爱与科技创新精神,应该也没有不妥,欢迎来辩呀~
输出自己喜好观点前,想说的是,之前看过的电影,形成的观念和近期的精神状态,真的是影响喜好的关键因素,以下的话仅是个人观点,难免有攻击性言论,但有口无心,对事不对人,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剧本合理性问题放在最后谈。
喜欢《乘风》,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三号才看了《长津湖》,《长津湖》让我这个喜欢看战争题材的人久久不能忘,《乘风》当中的抗战牺牲精神让我想起了《长津湖》当天的触动。第二,结尾孩子叫乘风的那一段,太催泪了,全剧我的唯一泪点吧,太好哭了。第三,虽然这四个单元中,父子关系都不融洽和谐,但吴京饰演的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是我了解的很多家庭父子的关系。这种父爱要么不表达,要么在以错误的方式表达,但还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无效沟通的父子关系太多了,老一辈含蓄中国人的父子关系多如此,虽说没发生在我身上,我父亲不说,可我能理解他,但还是看到听到了很多这种不和谐,所以有共鸣,有感触。以上三点是我的原因,有人说画面太血腥暴力,不专注演电影情节,把重点放在了马受伤的特效上面。我觉得正是这样吧,才更真实了些,真正的战场,要血腥无数倍吧。中国战争片特效,我感觉目前已不逊色M国,值得自豪。
《诗》精神内核完全没问题,情节也算的上细腻。但在我的脑海中经不住对比呀,我没说她不好,只是先入为主的《起风了》让我对《诗》有了更高的期待。在看这部《诗》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想起的《起风了》的画面。《起风了》是宫崎骏导演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是事业和爱情的抉择。且不谈爱情和亲情的对比,情感无高低贵贱,说亲情永远大于爱情的我不反对也不认同,情感只有投入感情的多少,不要因为《起风了》是爱情内核来攻击我吧,说一下观影体验。在《起风了》对比下,我感觉《诗》的情感表现偏向直白,不知道其他人怎么认为,我更喜欢含蓄的情感表达,可能是家庭的影响,也可能是中国温良的这种文化,我觉得好多东西直接表现出来就失去了朦胧的美感,直接说出来就会苍白,这在我感觉是一种度,不太好把控和衡量。表现的偏向直接,就有点蓄意煽情了,难免会有些不舒服。这只是我的观影感受哈,很主观。还要说的就“我爸爸和原来的爸爸都死了”真的很感人。
《鸭先知》这一部分呢,就是主观上的不太喜欢了,虽然敢为人先确实是一种确实不错的品质,但静观其变深思熟虑也未尝不可。我为什么不喜欢《鸭先知》的精神内核呢,因为第一个下水的鸭子,无外乎只有一只,这是少部分人呀,不是所有人都有敢于做第一个的勇气呀。我这个观点有点小农思想了,但我觉得我说的好像也没问题。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没问题的,但说句抬杠的话,对于住在离春江远的鸭子,公平吗,有相同的下水机会吗?对于国家地方的一些政策也是,获得这些消息的公平性都不同呀;第一个下水的鸭子如果水还没暖怎么办,如果还有浮冰下的暗流呢?我这些话是有点抬杠,但是话糙理不糙呀。老话说枪打出头鸟,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些老理看怎么想了,仔细推敲也经不住的,但为什么流传了这么多年呀。其实不能都像我这么思考,如果都像我这样,可能社会就没法进步了。我也不怕有人跟我争论,因为我知道我在生活中是一个敢为人先的人,正因为这样,要承担敢为人先的责任,要深思熟虑呀。《白鹿原》中,孝文孝武黑娃在新形势下争先站队,很多灾祸是不是都来自于他们的行为呢?白嘉轩本分为民,因其早已看透其中道理。其实,很多事都是一念之间,在重要的事情面前两厢抉择,只要意义大于可能产生的后果,干就完了,管他人先人后。
《少年行》我觉得很好看呀,是沈腾的风格,最一开始,我就以为我和我的父辈是偏喜剧的电影,沈腾的这一段符合麻花喜剧的标准啦。寓教于乐,很多人说沈腾的这一段夸张,有些尴尬。但我却很喜欢,星爷的无厘头,这些年少有了,沈腾的风格远达不到,但我感觉有星爷的影子。中国的电影,我很怕过度煽情,要么就贴近真实,力求还原,不要过多的加工,不要过多的巧合与偶然;要么就做到完全的虚幻背景,在虚拟的背景下加工出新奇,我觉得《少年行》就是这一种,这种立足虚幻的我反而不会觉得尴尬。《少年行》中,有很多梗不太容易注意得到,好像不太喜欢体育的人不太容易发现,艾伦投中三分后的撒盐庆祝动作不正是哈登嘛,还有市二级运动员,哈哈哈哈,市级的还是二级,我哥哥都是省二的运动员,就觉得很自负的好笑,还被理解成了前世是二级运动员,笑疯了哈哈哈,很喜欢。最后跳海救人和李雪健老师的出演,通过广告认出2021年,当成喜剧来看没问题的。
综上吧,所以很喜欢《乘风》和《少年行》,很多人在说喜欢的段落时,讨论到了剧情的问题,说骑兵团没有战术,只知道冲,不知道拿枪。哈哈哈不知道耍的什么小聪明呢,这种爱国题材的电影都应该尊重史实吧,骑兵作战刀确实优于枪,尤其后排还会伤及队友。还有人在讨论《诗》中为什么女儿最终成为了航天员,而不是哥哥,还在说为什么这么巧合正巧他们家的孩子就成了航天员。这种大可不必较真。还有说《少年行》中设置剧情不合理,2050年生产的人工智能如何就有了感情云云,其实大可不必较真剧情。像是两人聊天时聊到的故事,慢慢听他们讲述即可,剧情的走向和安排,每人都有想法,难免成为扣分项,若真是如此,确实无法统一,各执一词,百花齐放吧,没必要较真。
哎,和雪王、小占喜欢的完全不一样,有点难过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