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继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20年的《我和我的家乡》之后的又一国庆大片,它实在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反而因为对它的高期待,看完后的落差感让我很不是滋味。

这三部曲在我心中的地位是逐渐下降的。《我和我的祖国》还不错,《我和我的家乡》还行,《我和我的父辈》就真的挺一般的。依旧是四个小部分构成的电影,吴京的《乘风》、章子怡的《诗》、徐峥的《鸭先知》和沈腾的《少年行》。这四个部分也是通过时间顺序来进行的,从抗日战争的《乘风》到1969年研发卫星(还是火箭固体燃料)的《诗》到改革开放的《鸭先知》再到2021年现代的《少年行》。我的喜欢程度依旧如同这四小部分地时间顺序般逐渐降低,《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如果前两部分我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后两部分我就很难接受了。特别是后两部分,几乎完全变成了喜剧式的电影,虽然我也很喜欢看喜剧电影,但我总觉得放在这里就特别不合适,前两部分和后两部分形成很大的反差感。

再来说说细的部分,吴京的《乘风》有《战狼2》的影子,个人英雄主义过于明显。但电影里的有几个部分还是特别打动我的,一个是乘风(吴磊饰)一行四人迎着鬼子的围攻毫无畏惧地往前冲的那一刻,另一个是马仁兴(吴京饰)在得知那个女人生的孩子的名字也叫“乘风”抱着孩子时的那一刻。忽然想起了在电影里,乘风战死的那一刻和那个女人生孩子的那一刻时间线是重叠的,我想吴京导演所想给观众表达的意思就是“乘风”的重生吧。

电影里有个片段让我很是困惑,当骑兵们准备与鬼子们决一死战往前冲的时候,马仁兴明明都中弹落马了,不知为何后来又怎么的,突然跟没事似的,骑上马冲锋和鬼子干了起来,还在和鬼子boss一战中把人家给杀死了,真是牛逼的很,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战狼2》的个人英雄主义影子尤为明显。拿着战旗的情节也跟《战狼2》相似。比起后俩部分,我还是挺喜欢这个部分的。

其次是章子怡的《诗》,感情细腻,也是挺好的一部分。但我不太喜欢电影或者电视剧甚至是动漫里常用的一种手法:出现一些反面人物,他们会说一些不利于主角的话,让观众听了很是气愤,以此来唤起观众内心的那种“正义感”。其实这种“反面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但绝对是少之又少的那部分人,甚至有些人不太可能存在,很违反现实。比如说这部分电影里有句孩子对母亲说的话:“他们说我爸是造鞭炮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炸死。”这样的话在孩子口中说出我个人认为是不太现实的,十来岁的孩子能说出这种话?这样的手法在后面两部分中出现得更为明显。徐峥的《鸭先知》里,他的孩子在班上各种表扬他爸,结果当他读完夸他爸的那篇文章读完时,突然站出了一个小孩揭发他说的话,言辞特别激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像是这个年龄小孩会说出的话。当他揭发完以后,整个班的小孩都开始嘲笑主角小孩,还往它他身上扔各种东西。试想,那可是在课堂上啊!而且还有老师在场,这些学生不但不怕老师,还作出这种行为,实在是…把我给震惊到了,简直不可思议!沈腾的《少年行》里也同样用了这种手法。也同样是十来岁的小孩,反面小孩总是会各种各样的站在主角小孩的对立面,说着那些“让观众听了都想揍他”的话,然而我觉得这种话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太可能存在于一个只是10来岁的小孩的脑中,就整的好像是“宫斗”似的。用这种过于夸张的手法来衬托主角的无奈,实在让我谈不上喜欢。简直是amazing!

最后分享一段在《诗》部分我很喜欢的台词: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告诉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荣和梦想,挫折与悲伤。告诉你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而你,我的孩子,是让平凡的我们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我和我的父辈(2021)

又名:My Country, My Parents

上映日期:2021-09-30(中国大陆)片长:156分钟

主演:吴京 章子怡 徐峥 沈腾 吴磊 黄轩 袁近辉 任思诺 韩昊霖 

导演:吴京 章子怡 徐峥 沈腾 

我和我的父辈的影评

Emmilk
Emmilk • -
椿
椿 • 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