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不痛不痒的青春故事,看了详细的介绍知道了故事是有原型的。
琳是因为什么开始的,很单纯啊,就是因为帮忙朋友啊,看的我还有一点点小紧张。想来作弊手段不管多高超心中的那份紧张和小心永远都一样,咚咚咚的心跳加快,气不敢大喘,偷瞄监考,手心出汗。
接下来的事情是怎么延续的,是因为帮别人作弊有了市场,各取所需。青少年成长期间,心理价值观和认知还不完整,便做出了这种选择,当然就如结局所说,选择全靠她自己。中途出的意外,因为班克,可不管什么时候,我从来不认为打小报告的人值得赞同,我现在是个成人了,我也还是讨厌,并不想装高尚。别人的人生是别人的,是死是活都是别人的。最后的班克让我坚定,这种人不要沾,定时炸弹。
盛行的给孩子贴金的出国留学,家长只一味的知道往国外送,像某些家长和学校一样,只注重教育过程中成绩的部分,却没有注意到品德的部分。高额学费支付着,教学方法却几十年不变,不知道因材施教,教育失格。其中“让我们选择大学,不是大学选我们”,也是众多学府单纯用分数定义学生的一个侧面体现吧,我当是编剧为了学生喊的。这都是影片反映出的问题,这种别样的青春片我喜欢,谁说青春只有爱来爱去,无休止的考试和家长的斗争不也是我们青春的重头戏吗?!
影片很有节奏,中途加了一个矛盾点,让班克更有“理由”作弊,悉尼歌剧院那儿,班克的一声对不起我觉得他俩已然扯平。(话说女主侧脸比正脸惊艳啊)伴随着这样的市场需要变得庞大,职业作弊者的手段和心理素质也变得更高,利益驱使。
对影片结局不做评论。
班克最后的变节是不是为了琳的改变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当时轰动一时的亚洲考场作弊案是怎么被发现的,但贫富差距可能会造就出很多个琳和班克吧,最后走上的路不一样而已。班克当初不屑的东西,认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作弊本身就是错误的想法,悄无声息的改变了,真可怕,可现实往往就这样。
要说是谁的错呢,说不清,路都是自己走的,就算起了泡也是自己磨的。此片能引起共鸣是因为考试是学生共有的一份回忆,希望这样的青春片也能引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