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看电影电视剧以来发现一个问题,没有统计,不知是否准确。很多电影或电视剧的终极大boss在开场的早期都是一个真正称得上的善良人士,道德水平远高于最终主角,而主角却往往是有道德瑕疵的人。然而时也命也,时代的无奈、命运的不公,一次次冲击着他的道德底线,直到某一个节点,那一根弦突然断裂,就彻底放弃了世俗的道德评价,失去了道德的枷锁,进入道德虚无主义,“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终极“坏人”。让观众们惋惜不已,这么一个好人,怎么最终沦落,然后愤懑于世道的不公。
这样的人初始的道德底线往往是比较高的,高于周边的大部分普通人,他们践行着自己的道德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有一定的理想主义。他们往往又还是社会上的一个小人物,行为受到了世俗的压迫和拘束,但却无法依靠正规的途经获取足够的力量来打破这种压迫。世俗社会这一大染缸却是如此的腌臜不堪。他排队被人插队,去理论却被人殴打,去找警察却被和稀泥,要是再言辞激烈一点,甚至会被公权力倒打一耙;他帮助老头老太太,却被人骗;他拒绝工作上作假,却被同僚排挤,被上级打压;他向上反应不公,却被设计陷害;他老老实实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却被社会搞得家里鸡犬不宁,甚至可能家破人亡……
在道德底线一次次受到冲击的时候,一次次对道德是什么产生了质疑。由于其理想主义人格,自己的道德不允许去偷一根针,因为与偷一条人命是同样于自身道德不符的;自己的道德不允许去欺骗别人,因为与压迫别人致家破人亡是同样于自身道德不符的;自己的道德不允许去强人所难,因为与抢劫杀人一样是同样于自身道德不符的……但这个社会却逼迫着他一定要他去偷、去骗、去抢……他不像世俗的人一样,对于偷一根针与偷一条人命能有着灰色地带的模糊。他会用尽所有的力气去反抗这些不公,去维系自身的道德底线。然而由于他的无能为力,他会在无法承受社会压力而不得不迈出第一步的时候,道德底线便会轰然坍塌。
于是,他像《创世纪》中的许文彪,在一次长跑中思索,最终向终点反方向奔跑;他像《星球大战》中的天行者阿纳金,无力挽救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最终成为了黑武士达斯维达;他像《笑傲江湖》的林平之,尽管不是大boss,不过亦有其意难平之处……
再来问一下道德是什么?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提出来了一些说明。但具体到每个人的道德观都不太相同,社会的道德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亦是为了维系社会能发展下去而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就像法律亦不是维系公平正义的武器,而是统治者维系统治的工具。道德形而上学那种为践行道德而产生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似乎是一种乌托邦。然而还是这句,每个人的道德观都不太相同,故而教化有一定的意义,社会环境的治理也有其相应的意义。让我们的社会能更美好,不再一次次冲击那些无能为力者却有着较高道德底线的人,不再一次次给他们伤害,其实也是不再让他们道德观崩塌而变成道德虚无主义,变成社会反面的大boss。
多啰嗦的一句。后来也才理解,为什么强行练功容易走火入魔;钻牛角尖容易偏激;看这些哲学的形而上学太多而把握不了的话容易产生虚无主义。自身能力不够的时候,就无法把握好那个器。这也是古人所说的“过刚易折”,也是“没有精钢钻就不要揽那个瓷器活”。似乎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中庸之道确实算是一种没有办法的折中办法了。
后话,当然也有一些自始至终没有黑化的人,他们是更高层次的人。有如《三国演义》影视剧中的陈宫,从“我愿弃此县令,随公去图大事”,到“我为国家随公至此,但也绝难与他共事”,到最终“今日有死而已”,那一眼回望后决然赴斩刑,也最终因有曹孟德成全,“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往许都养老,怠慢者,斩”之缘故。有如大明于少保的“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然而这也都是各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