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借两个资优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理想之丰满,现实之骨感。有时候,努力是无法打破阶级的壁垒,改变不了生活并不是你不够努力,不够优秀。
代表中产阶级的小琳,智商高,还上进且带着精明的特质。各种比赛荣获大奖,奖学金拿到手软,是众人称羡的对象。她相信着这个世界,相信一切都能凭借努力得到。但一次数学考试,给她的人生观带来了冲击。她发现那个自诩最恨作弊的公正严明的数学老师,其实是一个卖试题牟利的伪君子。老师一句:“成绩差又不来找我补习的人,这次别想及格了。”让她第一次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
当然,数学老师的个人行为,只能算某些人的丑陋面貌,但随之而来的一张收据,她明白了努力和优秀并没有什么意义,钱才是万能的。于是小琳开始黑化,利用自己的才能去牟利,以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兜兜转转,结局只是获得了不多的金钱,却失去了理想(留学的机会),也失去了自己。这是中层阶级的悲哀。
而代表底层的小班,更是一个社会悲剧的缩影。小班不仅才华横溢,还正直,有原则底线,无论友情的绑架还是金钱的诱惑,都不能使其动摇。他貌似真的可以凭借努力去跨越阶层,只要继续努力着,一切触手可得。但其实这只是生活在给我们描绘一个美好的泡影,然后把它在世人面前无情撕碎。即便你意志坚强,即便你知道社会一切阴暗后仍奋发向上,那又怎么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可以轻易把你一切努力抹去,你拼命努力制造的“财富”(知识),只能被上层的人榨取,你不同意,他们有无数方法让你无力抵抗,乖乖就范。这就是底层的悲哀,连选择的权力都被剥夺。
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那些人,轻易地获得他们想要的一切,包括金钱,包括升学的机会。优秀如小琳和小班的人,都被如此剥削,更何况那些没机会接受教育,没机会展示天才的人?虽然电影最后还是给了大家一个有希望的结局,但现实生活中,又能有多少如此公平的结局?
之前有个段子“如果你出生时买不起,那么一辈子也别想了”,话虽调侃,却深刻地刺中阶级之间的鸿沟。而在号称知识分子聚集的知乎上,对穷人的态度也是冷漠的,认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不过是因为自己懒惰,但我想说贫穷真的不都是罪孽,很多时候,贫穷是不幸,它值得同情。
即使大家没能有充满同情的救助,也希望大家出于人道主义,不要去鄙视穷人,甚至是去指责。毕竟那样的生存,那么多的无能为力,那么多的打击碾压,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斗志,足以让一个人失去希望的能力,成为一个你以为的懒惰,无用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