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结束还有15分钟的时候,玩了好久手机的小伙伴抬头问我这部片到底讲了些什么?是啊,导演将这部一个高智商贫穷才女策划一场跨越太平洋的的作弊来发家致富的电影拍得如此惊心动魄不亚于一场谍战片的目的是什么呢。直到最后一幕女主琳的坦白自首似乎才将目的揭晓,但这仅仅只是演绎了一场青春之痛吗?
导演似乎讽刺了很多。
巧取名目收取高额赞助费的贵族学校,为富家的天之骄子们营造着代表高贵身份的乐园,同时也不忘以一些蝇头小利吸引一些家庭平凡又成绩优异的孩子来平均学校的教学水平。琳对父亲哭诉:“您有没有想过我在原来的学校会更快乐”。这不是一所真正教书育人的学校,女校长更看中的是名誉与金钱,昨天琳和班克还合作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今天校长就调侃他们成为争夺留学奖学金的对手,没有对人才的怜惜,仿佛像是即将观看一场有趣的争夺战。
如果葛瑞丝没有在拍照的时候帮琳整理仪表是不是就没有之后的事了,琳的那个表达无语的白眼是否已经预示了这场塑料花姐妹情。公子小姐们衣食无忧,花天酒地,头脑笨拙又无心学习,但是,他们有很多钱;琳和班克聪明勤奋,但是家庭困难。那么,用成绩去换取金钱,正如琳自认为的,她没错,这是双赢的事。这不是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故事,琳、班克与葛瑞丝、小巴生活在一个金钱划分出来的两级世界里,穷人在不顾一切的挣扎,富人在挥霍,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四人的关系就像脆弱的糖衣,虽然没有赤裸裸的压榨与嘲弄,却在不自觉之下暴露出人性中相互利用与自私的一面。关系破裂在小巴说漏嘴的那一刻,屈辱愤恨的班克和琳出走,这时哭着追上来的葛瑞丝心中怕是三分对失去友情的难过,七分对无法出国的恐惧,所以妥协的说:“我们不做了,把钱都退了,就帮我和小巴。”是的,她还要琳冒险,为了她。
琳和班克陷入了一个悖论里,他们需要很多钱来投资自身的教育,他们出人头地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多的金钱来改变贫困的生活。同等情况下,琳比班克却幸运一点,她有着更加聪明的脑袋,和不那么陷入绝境的家庭,她走到更快一点于是最后幡然醒悟,所以她选择当一名像她父亲一样正真的老师,教书育人的教师。班克最后的黑化让人唏嘘不已,崭新的洗衣机和电动自行车代表着他被毁掉的人生,陷入不公平的社会旋涡中的未来。本来命运相似的两人梦想中的美好未来,连同未说明的小心思,像那张被删除的照片一样,仅仅昙花一现。
在习惯了泰式恐怖片和小清新之后,突然见到这种风格特别的影片时,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鲜明的节奏,有力的镜头,爽利的剪辑,紧张激动的氛围营造,完美再现了印刻在每个人心中的对于考场最后两分钟的恐惧。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这种近乎炫技般的故事讲述让人太累了,可以看到明明诚意满满却用力过猛张弛无度,使本身优秀的立意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