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把校园青春片拍出碟战片的感觉,区区“作弊”这样的小事而已,快速的剪辑,别出心裁的特写和动作设计,竟能把人看得心跳加速。特意看了一下导演纳塔吾·彭皮里亚,百科、豆瓣甚至imdb上都没有关于这位导演的更多介绍,说其是2017年电影界的一匹黑马亦不为过。1981年出生的他从2012年开始执导作品,且每部作品都是导演兼编剧身份,很像我国的徐皓峰,每部作品里都是导演本人的印记。
艺术的魅力在其精神内核。用商业电影批判教育制度和社会现状温和又能扩大其影响,这是一种聪明做法,而本片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没有经典商业片的放肆和爆米花气质,在克制的叙事中设计了大量极具感染力的细节,作者的厚积薄发由此可见一斑。
作弊的伊始是女一号因为“小琳老师”的虚荣答应帮女二号补习,结果考试的时候居然发现女二号的补习资料就是考试的内容,而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成绩不好有不主动找我补习的同学就别想通过考试了”——很显然,不是巧合也不是考题泄密的重大阴谋,就是老师图一己私利用考卷帮私下找他补习的同学补习而已。女一号没有戳穿老师的小九九,也没有觉得为自己和其他同学鸣不平,她就是关切地问了一下女二号有没有记住这些题目,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将正确答案给了朋友而已。导演没有用一个镜头表现女一号对老师这种收钱补习然后用补习题目当作考试试题行为的内心较量,如果说第一次作弊行为是女一号黑化的伊始,那对老师及教育体制的批评是极为克制的了。但是导演用了大量的特写来描述这次作弊行为,铅笔在答题卡上涂写,鞋子在地面上滑行,女二号的失误与老师的哈欠连天,在“作弊行动”发生的几分钟内,所有的时间和行为细节都被放大了。荧幕外的观众也随着剧中人物的化险为夷狂飙肾上腺素。
作弊获利行为进入批量复制阶段,却被男一号“耿直的关切举报”捅漏出来。单纯善良的男一号当然本无恶意,这个阴差阳错的举报也充满了可爱夸张的细节。男一号提前交卷,故意在女一号旁边摔翻自己的考题,镜头随着男一号笨拙的语言提示转到地上的考卷上,上面竟写着你旁边的男生在抄你的答案。男一号提醒完女一号,去给老师交卷时顺便举报了旁边男生,但是老师说什么呢?老师说,不关你的事你先走吧,我一会儿去看看。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老师对作弊的容忍度是极高的,说不定女一号贿赂过老师,所以女一号的作弊获利行为在老师那里可能是获得了默许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一号的钢琴课可以公开招生,大批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幅度提升老师却没有任何疑问。这个批评够克制吧。只要这件事情不捅漏出来,老师、女一号、广大学生都是作弊行为的获利者,当然作弊这种事情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所以男一号不识时务的举报恰好损害了多方利益,而校方也不得不对男一号作出表彰。
而谈到影片的另一大主题——贫富差距的巨大以及社会上升通道的妖魔化,作者的批评也极为隐晦。女一号、男一号、女二号、男二号,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都不是纯粹的正派,女一号和男一号代表普通阶层,女二号和男二号代表富人阶层,而这两个阶层之间不存在主要矛盾,甚至他们都被刻画成亦正亦邪的角色,存在某种同盟关系。即使男二号雇人殴打了男一号,迫使其加入犯罪团伙,作者也没有刻意表现男二号的十恶不赦。这种温和的处理淡化了观众的愤懑不平。而男一号通过这次悉尼之战,仿佛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手段,此前不谙世事的耿直荡然无存,在不公的社会里,上升通道的妖魔化是必然的,作者最后还是主旋律地批评了男一号的黑化,虽然不甚直接笔者仍旧认为这是一大败笔,至于女一号最后的洗白,还是剪掉为最好。
关于女一号和女二号到底是不是真朋友,作者的态度也极不明了。朋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彼此认同,高中生,谈不上什么精神交流,女二号认同女一号的智力,女一号认同女二号的生活态度,一起玩一起上课一起考试,其实是相当纯粹的友谊。但一时的认同不代表可以永远是朋友,最后女一号和女二号的决裂也代表了作者对朋友有效期的态度。作者用了大量镜头语言表现女二号对女一号友谊的情真意切,也用了大量的镜头表现女二号利用女一号对自己的友谊要求其帮自己作弊,但是对二者友情的态度却极其克制,既没有批评存在利益关系的友情不是真友情,也没有大力赞扬一方有难两肋插刀的朋友关系。这可能也代表了现代社会大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在彼此认同,又没有完全彼此认同,前面是朋友,后面又好像不是朋友。
影片用大量的镜头表现“考场如战场”的紧张和刺激,甚至在女一号远赴悉尼考试时,拿2B铅笔都是执剑的姿势。在男一号举报的那场考试戏里,全体作弊同学整齐划一的动作,心照不宣的战略部署,奋战到最后一刻的决心和勇气,充满了荒诞不经的讽刺。而在考试结束后,女二号虔诚地在佛像前祈祷女主前往不要被拆穿。泰国是全民信佛的国家,而本片少数不多地出现佛或祈祷的镜头,几乎都是在乞求佛祖保佑作弊行为的顺利进行。遇不顺而求诸信仰,这是人类普遍的弱点,而神佛如若不管你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还能称其为神佛么?
所以整部影片看似大胆的快节奏剪辑和拿作弊这一“三观不正”行为作为切入点来进行社会批判,实则作者的表达和批评极为隐忍和克制,甚至最后的洗白有点主旋律得用力过猛。但是用这种文戏武拍的风格以及不落窠臼的叙事和剪辑方法来拍校园青春电影,并且赋予其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的确是电影界的一大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