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影评的时候自己不禁在思考,所有的所谓的影评到底是真正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还是说每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解读?那么这电影到底是好是坏怎么才能有个定论?难道只能看豆瓣时光烂番茄的评分吗?而这些评分往往只是大众的普遍口味,那么这部电影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样?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确实,物质第一性还是思维第一性是个哲学上争论了千年的问题,我这个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微尘怎么能解读透彻。还是聊聊我看的电影吧。
国内刑法明确规定,在国内重大考试中作弊入刑。而在泰国呢,我翻阅了当时亚洲作弊案的背景,果不其然在此之后该考试机构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了时差带来的作弊机率,可证明作弊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允许的。一个法学女的思维总是逃不开理智但是又会掺杂女性天生的感性因素,那么三部分来解读我看到的《天才枪手》。
第一,法律部分。作弊触动了谁的奶酪?考试是一个公司企业学校等检验一个人是否是自身需要的人才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办法。不同的是,在考试中作弊的话,第一种对考试的解读里是欺骗招生单位用人企业,而第二种是欺骗了考生自己。而考试的第一种语境里参与考试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契约,也就是说参与考试的人既然选择了参加考试,就已经认同了遵守出题方的游戏规则。那么作弊便违反了游戏规则,理应受到惩罚。而惩罚是为了满足其他考试者收到不公平待遇的失衡心里,同时也是为了警醒他人考试不要作弊。所以小琳和班克在澳洲的考试中作弊被抓受到了惩罚。
而在生活中,考试作弊并不是什么让人避讳的事。在大学中随处可见考试作弊的小广告,同学之间也会相互商量作弊而换取满意的学分。作弊在这个语境中也就只是一个方法而已,既然有人制定了游戏规则,那么规则由人定怎么玩是参赛者的权利也是一个人生而为人的权利。谁说制定的规则法律就一定是正确的?在电影中,格瑞斯是个热爱艺术的女孩而学校偏偏规定要GPA合格才能参加表演,这样的规定对格瑞斯公平吗?谁说的热爱艺术就必须学习好?是规定的演音乐剧就必须是优等生?诚然,有人可以合理利用时间规划学习将各个方面规划的妥帖平顺,那么也不能因此否定一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的存在吧?世界因为有了不同才拥有了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绚丽,我真的是替电影里受GPA规定而苦恼的格瑞斯鸣不平。如果说格瑞斯是小琳开始作弊的打火机,那么学校的体制与教育则是小琳决心作弊的汽油桶。电影里,某教导主任一般的人物代表了学校制度的一方频频出现,从赞助费到奖学金到留学名额再到班克的退学,这位标签化的女性贯穿整部电影的始终。学校收取赞助费正确吗?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人类繁衍进化的经验本领除了家族传承之外就是依靠老师的传授,由此可见学堂老师的重要性。那么既然学校都开始收取赞助费老师都可以用补课中泄题来赚外快那么小琳在学校考试中借别人抄答案的做法有错吗?是不是我可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来形容小琳的遭遇?前者是个人犯罪问题后者是国家战争问题。而小琳的被惩罚只不过是她没有代表最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这话我也只是这么说说,因为我不是作弊者而且在中国法律制度下作弊被抓的几率很大,虽然在15年考研作弊案的案例中,最后的判决并不使我满意,但是北上广深的高校确实也是用压分提档来降低作弊漏题带来的影响。考试组织泄题者判刑的惩罚结果公平吗?不公平?谁都知道没人为你负担那一年的时光的成本。觉得不公平?那这就是生活欺骗你的前兆。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讲真正的公平正义不是为均,而是给予需要者需要的东西来补足每个人参差不齐的差异。我们可以用理论来解释生活,但是理论总是不同于生活;我们总是想让理论来指导人的生活,但是生活里面还有人性这个变幻莫测的因素存在。思绪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人他告诉我:活着很重要。没错,在理论和实际的交界口,你是否能活下去才是你最关键的砝码。那么在电影中,小琳和班克的作弊选择只不过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活下来的一个小选择而已,这无关任何,只是二者想要活下去的方式。这和小巴格瑞斯选择找人抄作弊一样是一个选择,这和小琳父亲生气小琳作弊一样是一种选择,这和教导主任选择坐在那份工作的庇佑下活下去一样是一种选择。在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为一切需求的前提,而小琳和班克只是满足了自己活下去这个生理需求而已。此处来看,小琳和班克的失误之处在于,二者利用超高智商破坏了游戏规则仅仅满足了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而无视了众人的利益诉求。有时候天才的失败之处并不来源于自身,而是来源于天才走的太快了,快到落在后方的人心里产生恐惧,生怕被天才破坏了规则而自己将无法存活。这里可以回想所有的高智商犯罪,那些作案者是不是站在某个角落里嘲笑法律制定的滞后性,嘲笑人类群体智慧的愚钝性?人类是群居动物,亿年的进化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走过来的。所以触动了别人的奶酪自然会受到惩罚,而侥幸心理免过惩罚的只不过是人类赌徒冒险精神的延伸。这就看你的胆子大还是小了,冒险谁都想,关键是你是否有东山再起的本事和心境。小琳输给体制输给法律了吗?没有,小琳是女性,她输给了情谊。
第二部分:感性部分。电影开篇,小琳因为受到格瑞斯称呼她小琳老师的尊重与整理头发的关心而走上了“帮助”格瑞斯的道路,可以说小琳作弊的初衷是情谊。这里的情谊有积极情谊和消极情谊,包括后来通过教钢琴赚钱也是出于对父亲的积极情谊以及对学校老师的作为而不满的消极情谊,而赚钱只是小琳在满足自己的感情诉求过程中工具而已。影片原名叫《Bad genius》,翻译过来可译作模范生,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天才枪手》这个译名。小琳坏吗?她有血有肉有情谊,那么怎么可以用bad这个形容词来形容她。小琳是模范生吗?成绩好乖乖女可她帮助别人作弊,那怎么可以用模范生来形容她。枪手这个概念是老师眼中的坏孩子但却是学生眼中的救命稻草,这是一个褒贬共存的概念。小琳是学习的天才,这没错。那么《天才抢手》是完美的对小琳的概念化描绘。那班克呢?他是什么样的存在?
班克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单纯善良无心机的少年,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和小琳的人生牵连在一起。他和小琳的交汇来自于比赛,小琳看着班克不整的衣衫想起了善良木纳的父亲。于是去帮班克整理衣衫,我的解读是此时的小琳没有任何功利心,而帮助班克只是她人性中善良温暖的一面的表露。这是小琳的情谊流露,也是我最心疼小琳的部分。从比赛开始,小琳和班克的生活有了交集,在后面的考试中班克提醒小琳有人抄她的试卷。也因此小琳的父亲知道了小琳的作为,小琳也因此丢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而班克呢,影片中描绘班克只是不想让别人抄小琳的卷子而善意的举报,在小琳看来则是班克为了竞争出国名额的下三滥手段。此时的我为班克心酸,他的作为是建立在不知道小琳是作弊参与者的基础之上,而他的举报行为一方面是坚持了自己认同的正义,另一方面也是做了在他眼中对小琳有利的事。那么结果呢?却被误解。小琳和班克本可以是幸福的在一起,因为爱情总是经历磨难。小巴打了班克,班克误解了小琳也知晓此事。这下两人扯平了。两人都不用因为出国留学名额竞争了。两人又站在了同一原点上了。所以两人结伴去澳洲作弊。两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有着同样的未卜前途,但是他们相互依赖信任彼此。所以在澳洲时候小琳在歌剧院前合影,在合影里笑的很甜。我想此时的小琳是幸福的,事实证明她自己也认为是幸福的。
在出发澳洲之前,小琳和伙伴们曾演练如果有人被抓这个将担下所有罪责,但是在班克被抓的时候,小琳却推开了审讯室的门。那时的她承担着暴露自己的风险,而她的目的只有一个:救班克。但是开门后班克安慰笃定的眼神让小琳有了安全感,所以她关上了门。而删照片的一段虐心无数,那是她和班克唯一的合影,小琳在推门后看到班克眼神后明白班克保护了自己,所以理智的她必须删除合影。而这一删除让小琳深感懊悔。在走出泰国机场见到父亲,父亲询问她男朋友在哪的时候,小琳明白自己做错了一切。小琳始终都是爱着班克的,而她也一直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是她一直用一些借口为自己开脱。但是班克被抓后那保护小琳的眼神是压垮小琳的一棵稻草。小琳一直站在世俗和道德的对立面,但是有班克和她在一起,所以她什么都不惧怕。但是看到班克因此被抓她失去了精神支柱,所以她选择了洗脱原有罪责去做一名教师。但是生活和事实并不像小女孩琳想的那么美好。“我以为我是颠覆了一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但其实你已经将我的手抛开。在班克新开的洗衣店里,当小琳听完班克的“宏伟”构思后,她还抱有幻想的试图用自己的那部分钱换回以前那个单纯善良的班克,但是班克的甩手证明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班克从一个单纯少年到和小琳一起作弊赚钱再到因为被抓受到退学处罚再到最后完全的“黑化”,这整个过程是他被生活欺骗了的体现。而小琳则一直明白,无论怎样生活的选择权在自己。小琳可以选择帮助格瑞斯,可以选择用教钢琴赚钱,可以选择去澳洲进行跨国作弊,可以选择回国后继续当老师。整个故事中小琳完全占据主导权,而班克却迷失在生活中。往往事情会一直发生,但重要的是你如何选择。小琳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但班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是生活欺骗了班克吗?我想不是的,是班克自己欺骗了自己。生活没有欺骗任何人,而是我们对生活的解读的心境变了。
小琳是理智的,她可以有血有肉有情义,也可以理智的及时消除感情因素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不是幡动,而是我们的心在动。她可以输一次栽在情义里,但这种事情在她的人生中不会有第二次。但是班克没得选,所以班克才是那个最心酸的人。他的不甘他的恨意,我可以理解,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不能替他做选择。好在这只是一部电影。我们还有生活。
第三部分:生活部分。影片中小巴和格瑞斯代表金钱一方,父亲和班克母亲代表家庭,教导主任和考试监考代表体制和社会。而整部电影代表生活。生活里有比电影更多的欲言又止和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事情会全部按照自己的计划而走下去。没人知道做“正确”的事是否会成功会开心,也没人肯定做了“错误”的事自己收获的就只是沮丧和失落。而坚持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保护自己认为自己该保护的人,爱自己爱的存在总不会有错。其实我更欣赏格瑞斯和小琳的情谊。两个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不同长处的人在这个世界相遇了,通过欣赏通过理解慢慢的成为朋友,这几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是不是这也可以理解成在这个星球上小琳和格瑞斯是命运安排相遇的故知。而相比于班克与小琳功利化和感情剪不断理不清关系,格瑞斯和小琳的故事我要是写的话耽美文的话真的可以写成《学霸爱上学渣》的故事。哈哈。
一部电影看下来除了这些思考,更美妙的在于观影中那些兴奋奇妙的感觉,比如在澳洲考场作弊那段,本身没什么哲理含量但是那却是整部电影我认为最燃的地方。但其实我真的差点错过这部好片子,人生的神奇之处就在有命运来安排有人喊我看这部电影而恰好我又这么听这个人的话看了。人生何止生老病死,还有生活中那些玄妙的契合与存在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美好的瞬间。而人生就是一个一个瞬间组成的,幸好小琳和班克还活着,生命是一场冒险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要是没有那么政治正确的结尾就好了。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小琳班克小巴格瑞斯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呢。其实都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吧。这部片子比较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共鸣。这么些年了,市面上终于有一部不是堕胎撞车富二代霸气男友癌症抢救狗血淋头的青春片了。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对这个世界很重要,但其实,世界大门才刚刚打开。盖棺才能定论,少年你要学的还很多呢。
片子的技术性问题在此不做赘述,不过看完之后可以将泰国片列入以后的观影指南里面了。^_^
叫我发就发呗 凶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