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份就开始期待的电影,今天终于刷了第一遍。
故事发生在四个高中生之间。
琳,女主角,天才模范生,但不是书呆子。她会计算自己转学的成本,会因为老师私下售卖考试卷气愤,会当着校长的面去指责学校收取赞助费的行为。
班克,同校的另一个天才少年,有着和琳相同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和妈妈相依为命经营一家洗衣房。为人单纯,善良,正直,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奖学金出国。后来因为被打,错过新加坡全额奖学金留学机会,加入作弊,逐渐走上黑化之路。
格蕾丝,琳转学后认识的富二代好朋友。学习成绩很差但还蛮单纯善良的,一直在以金钱和友情为筹码,让琳帮助她作弊。有时会让我觉得,因为生活圈子不同的原因,她会把琳当做好朋友完全是因为对琳的一种需求,目的性太强。
小巴,富家子弟,不学无术,格蕾丝的男朋友。也是这场作弊的始作俑者,期间对班克的所作所为有点让人觉得为达目的不折手段了。有一幕,他和他父母亲吃饭,父亲的强势,与他的整个人物性格造成了反差。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生活,实际上却连一个人最基本的自由都无权选择。
除了剧情的真实,导演的拍摄剪辑手法,电影中背景音乐的运用都是非常出色的。150分钟全程无尿点,整部电影节奏把控自然,高潮迭起,从班克被抓到最后被黑化过渡自然。
想说自己感触比较深的两个点,一个是琳和班克关系微妙的变化,二是在金钱诱惑下,我们最终的道德底线是什么?
琳和班克第一次同框,是在一个比赛后台中,因为单亲的经历相同吧,所以两个人彼此距离会近一些。因为紧张班克在卫生间呕吐,弄皱了衬衫,琳特别温柔的帮他打理了抚平了衣服。当时两个人的气场,就像高中的时候,我们会为自己喜欢的男生在篮球场加油,然后小心翼翼的送上纸巾和水。
所以,我喜欢琳这个角色,聪明却又不带一点攻击性。
第二次同框,两个在悉尼,准备参加STIC考试。那个时候两个人的距离就疏远了很多,也是第一次琳开始觉得他们的作弊行为开始触碰到她的底线了,他们拍了第一张合照。就好像明明知道我喜欢眼前的这个人,却不能与他亲近。到最后两个人的选择让他们形同陌路。
一个少女心的视角,琳是喜欢班克的,她一直很在乎他的感受,一直想去保护他。影片最后,两个人的对手戏也是很精彩,我想琳最后的道德底线就是她所爱之人吧。为了不让父亲失望,也是遗憾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把喜欢的人推到了悬崖边,也让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最后琳决定说出作弊真相,班克黑化。
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择?我做人的道德底线到底在哪?我会怎么权衡金钱和其他情感东西的利弊?
琳在影片中说“我们必须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本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不公平的,就像影片中的富二代可以不付出任何努力就轻易得到他们想要的成绩出国留学的机会,而琳和班克只能凭借自己的奋斗去得到一些,好在电影中给了他们天才的脑袋。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拥有的只是自己,他们没有波士顿大学毕业的老爸,没有琳这样天才的大脑,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仍然离自己的梦想很远,现在有一条捷径摆在他们面前,你让他们怎么还去坚守那所谓的道德底线呢?
昨天也问了好多朋友,如果是他们会怎么选择,好多人都会选择去走这条捷径,说实话,如果是我,我也会。但我也想清楚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家人,朋友(不包括男朋友,钱比男朋友重要),对别人的伤害性,如果触碰到这些,可能再大的金钱诱惑,也不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