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电影照例写个观后感~这是小王老师曾经给我们的建议。
前天看了《天才枪手》,当时看了预告片期待挺高,看完也挺开心,有一丢丢感觉网上的好评有些过誉了,但是肯定算值得一看的电影。
不介绍剧情了,随随便便说点自己当时涌上的感受吧。可能会稍有剧透,没看过的慎看。
先说下对女主的一些想法。女主琳,是属于天才那一类的人,男主班克可能稍逊一筹,但是估计也能算。其实世上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多,特别聪明特别笨的都是少数派。所以这种天赋绝对算是一种稀缺性优势了。女主家庭也还可以,但是与富二代生活一比就觉得差距很大,所以才会被诱惑到。第一次帮人作弊是为了友情,第二次虽然被威胁了下,但是实际上还是心甘情愿的,第三次甚至自己提出要找三十个学生。看到中途,我就觉得她走的有点偏,因为像她这样的天才,未来绝对是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财富的,实现阶级的转换并不是没有可能。利用违法的手段来获利是一个及其愚蠢的行为,因为一旦被发现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她来说真的完全没有必要。电影想表现她幡然醒悟,包括后来不准备留学想做老师,结尾的自首,看似是一个升华主题的结局。但是我们试想下,自首之后便是进监狱,不但浪费了宝贵的青春,而且一生都会蒙上污点,她以后很难有所作为,这真是对上天馈赠的莫大浪费。我有种很莫名其妙的对她的惋惜,因为天分、才华这种东西,真的完全不是可以凭借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而一旦见识到才华的魅力,就很难再接受平庸的现实了。所以天才应该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珍惜自己的天赋
班克的塑造有些莫名其妙,很难想象一个开始那么耿直的男孩,后来会直接黑化。觉得处理的有些生硬,对他有些可怜吧,毕竟他是被逼走上这条路的,我感觉应该悲剧化、宿命化一点更打动人,而不是突然想通就准备用这个赚钱。他的节奏比女主始终慢一拍,女主作弊赚钱他刚正不阿,女主准备回头他踏入深渊。班克的聪明似乎夹杂着穷人的固化思维,包括拿到那笔钱后更新了洗衣机买了一辆模特车,包括说女主就算出国读书回来坐办公室也赚不了多少钱,可以预感他的命运不会有太大改变。
格蕾丝这个角色很讨人喜欢,她家庭富裕,又天真烂漫,漂亮还性格好。如果不是笨一点,几乎就没什么缺点了。她对琳主动示好,讲到自己笨的时候楚楚可怜,求琳帮助的时候真心诚意,琳想退出的时候她又抱着琳哭着说“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琳不讨厌自己就好了”,真的让人讨厌不起来。不过仔细想想,她与琳的友谊并不那么纯粹,琳的聪明正是格蕾丝缺少的东西,她对琳的好是资本金天然的本能,因为与她“有利”。而且她与琳的相处浑然天成,让人舒服,没有丝毫不适感。很多人应该也会有这种体会,越是高层次的人,与之相处似乎就越舒服,他们如果要对你好就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却又四面八方都感觉的到。这种“趋利”、这种让别人舒服的才能是他们从小到大的生活和教育所促,是深入骨髓的。如果深究这一点,挺让人绝望。阶层差异的存在,绝对不仅仅体现在财富上,他们的思维方式、待人处物、资源平台,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电影中为了剧情需要,塑造了格蕾丝和帕克之流富家子弟不学无术,但是仍能享受普通人看不到的优待,他们可以花钱上“特殊的补习”,可以作弊考上心仪的学校,最后也不受任何惩罚。现实生活中,哪怕不认真学习,没有特别聪明的大脑,他们的人生之路也简单很多。但是,与电影恰恰相反的是,事实上,许多这样具有优越条件的人,本身会因为家庭重视教育和在乎长期发展,而特别自律和努力。所以,普通家庭的孩子要与这样的人竞争,本身就是没有任何胜算的。现在所说的“寒门难出贵子”,“北上广”孩子的天然优势,都含着这层意思。有些人懵懵懂懂一辈子看不到这点,也不痛苦,固守着自己的生活也觉得很幸福。有些人看透了,痛苦不已抑或愤而追逐,各种道路,都是自己的选择。每每想到这些跟“命数”有关的事,都会很感慨,只能说感恩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比起先天不足或者极度贫困的人,已经是太幸运。剩下的,就是坚定一点,努力奋斗总比停滞不动好。
写到这里,觉得电影反应的很多问题有的点到为止、有的暧昧不清,所以谈不上什么灵魂触动,但是节奏紧凑,特别是作弊过程的高度紧张让人觉得很有张力,值得一看。
最后,讲个真实的笑话结尾吧。
我是跟我爸爸一起去看这部电影的,看到一半时候,我爸爸旁边的大叔说:“电影都看了一大半了,一把枪也没看到。”反正当时我是笑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