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悬疑片,而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青春片。而且,刚好是我们拍不出来的那种。
《天才枪手》上映最火的那段时间,我其实并没有赶上去看。
印象里它一直被人说成是一部有关考试作弊的悬疑片。更多的标签则是泰国电影。我对悬疑片是有点偏爱的,这几年小语种悬疑片市场很火,几个西班牙电影,意大利电影甚至德国片都在小成本悬疑片的领域走出了好莱坞没有走出的道路。
这无可厚非。悬疑片的精髓在于剧情的精妙程度,只要剧本足够扎实,庞大的预算,不需要以假乱真的特效技术,给你一个两室一厅的精装修就能拍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悬疑片的拍摄成本,可以让更多小制作的电影公司拥有一战成名的机会。《完美陌生人》,《彗星来的那一夜》就是标准的教科书范例。预算稍微大一点,给你一个废旧仓库,就是一部《玩命记忆》。国内市场我看的不多,这几年看过的,想得起来的只有孙红雷的《全民目击》算是反转比较多的悬疑片。《你好疯子》设定过于俗套,尝试这种题材当然是好样的,但是这种类型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看完《致命ID》再看回这个很难再有什么感觉。
而泰国片我却是一直都没有接触,很多年前只看过和《两小无猜》,《怦然心动》以及《小时代》,不对,没有《小时代》,并列的《初恋那件小事》。所以这一次听说连泰国都拍了一个国内拍不出来的悬疑片,多少还是有一点好奇的。
直到我看完了,才反应过来,之前的印象完完全全就是对这部电影的误解。
这他娘的根本就不是悬疑片。
首先我必须承认,它的确具有成为一部精彩的悬疑片所必备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在豆瓣的标签是“剧情 犯罪 悬疑”。
作为一部悬疑片,创意是最重要的。任何一部悬疑片要是没有一个精妙的创意作为内核,其他成分再完备,也不会及格。而所谓的内核,其实就是整个故事的背景。这个背景是导演直接告诉我们的,整场故事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而得以叙述和发展。比如《全民目击》,电影一开场就把观众带进庭审现场。导演直截了当地告诉观众,这片子有关犯罪,翻案,伪证这些元素,而越往深处挖掘,几个主角一开始不为人知的联系也被发掘出来,故事便开始向第二层发展。再比如《完美陌生人》里,开篇便交代了故事的核心创意:大家一起吃饭,所有人都把手机放到桌案上,这个晚上所有的私人信息将完全透明,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样的主题定位直接决定了电影的核心元素,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拥有大量可以操作的细节。比如一场庭审就是公诉人,辩护律师,被告人,证人等等的激烈交锋,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影响整个审判的过程;比如全透明的私人信息,每当一条短信铃声响起,都有可能揭示手机主人一个极端隐晦的秘密,看着这些秘密是如何被发觉,主人又是如何搪塞和掩盖的过程,是非常紧张刺激的。这就是悬疑片能够吊起观众胃口的核心元素。
而《天才枪手》将这个主题定位在了“考试”之上。
现在想想,考试这个元素实在是具备了成为一个悬疑片核心所必备的所有资质。它有时间上的限制,又有随时监控的巡考,学生花样百出的作弊手段和监考人与时俱进的监控方式之间的较量,明里暗里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争锋与变故,每一秒钟都如同拆除定时炸弹一般的紧张刺激。这样一个主题可以发挥的细节太多了。主角在考场上甚至一个最细微的眼神和手势都会令观众惊心动魄,几乎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完美的悬疑片素材。
然而尽管它拥有绝佳的素材与背景,可之后的剧情,却让我越来越觉得,这并不是一部我的概念下的悬疑片。
惯看悬疑片的我在观看电影前半部分的时候一度认为,这部电影的几个主角会像《十一罗汉》里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的盗窃团伙,或者《我是谁》里看似没有章法实则运筹帷幄的黑客组织一样,组成一个设计奇巧,创意独到的考试作弊团队,上演一场遍布国际的考试作弊行动,然后或者被察觉,或者被抓获,或者被他们无意中干涉到利益的其他作弊组织所针对,最后上演精彩的剧情反转,把一切都完美解决。这才是一部让人大呼过瘾拍案叫绝的悬疑片。
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电影完全没有按照我预想的悬疑片套路进行下去,相反,整个故事的后半部分,都是有关一个完全不同的主体,而之前看似核心的考试元素,却仅仅只是渲染烘托其真正主题所用到一个契机。
那就是青春。
这不是悬疑片,而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青春片。而且,刚好是我们拍不出来的那种。
我从一开始就错了。
电影从几位主角高一入学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了他们高三毕业,各奔东西。几个主角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家庭背景,各自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而相遇,共同经历了他们生命中难以磨灭的三年。
而所谓的考试作弊,只不过是连接他们生命的一个小小的契机,在电影中占比虽大,却远非核心。
“我们无非是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青春往事,顺便考试做了个弊而已。”
它就像《怦然心动》里朱莉送给布莱斯的那盒鸡蛋,或是《初恋这件小事》里小水保留着的那本笔记本,它的起因结果并不重要,而真正的作用则是承载着只属于主角们的青春回忆,铭刻着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冲动年代里最唯美的纯情。
很多年以后,当小琳,班克,格瑞斯和阿班几个人,向自己的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过往时,会漫不经心地提一句:“想当初,我们为了朋友们,特地去国外策划了一场完美的作弊行动呢。”
仅此而已。
电影找了一个完美的角度,讲述了真正属于每个人学生时代的回忆。看着主角们在一次小小的测验中将答案小心翼翼地写在橡皮上,找机会递给身后的同学时候的紧张不安;看着得到答案的同学欢天喜地地将答案抄在试卷上时的如释重负;看着他们因为监考员每一丝神情变化而如惊弓之鸟时的如履薄冰;诚然这是完美的悬疑片素材,可更是最真实最细腻的青春写照。
导演刻意将考试的每一个细节都加以夸张,将一场简简单单的传抄答案描写得如同无间道里在黑帮行动中冒着生命危险传出信息的警察卧底一样,几乎完美地将观众带回到了当年的学生时代。在现在看来不值一提的一个小测验,对于那时候的自己来说,不就是天下最大的事情吗?
那个当初能够为了考场上朋友一个隐蔽的手势而感激涕零的自己,那个当初能够和朋友莽撞行事一力承担的自己,如今又到了何处?
其实,这才是青春片的精髓所在。
从一个很小的角度出发,从仅仅从考试一起作弊的友情把电影的深度扩大到了主角的整个少年时代。观众看着他们入学时的懵懂,看着他们彼此结识,看着他们在高中三年经历过的种种事件,仿佛那漫长的三年就在这不到两个小时内一一掠过,一颦一簇历历在目,这不正是人生吗?
恍惚间我想到了那部经典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不也正是把这种感觉发挥到极致的神作吗?
如果说《第一次》是一部看似青春实则悬疑的故事,那么这一部《天才枪手》便是一部看似悬疑,实则青春的佳作。它不具有悬疑片标配的小巧紧凑的格局,而是将它扩大到了贯穿主角三年甚至更久时间的人生跨度。电影的结尾,小琳拒绝了班克重组队伍的要求,两人分开的一瞬间,整场电影的画面全部从我脑海里闪过,他们最初相遇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他们一起经历的一切还跃然眼前,可转眼便时过境迁,彼此交集已尽,渐行渐远。
当他们经年之后再回首,想到当初那热血沸腾的青春年代里,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也无非就是一起在钢琴课上学习答案手势,在印刷厂里部署作弊计划,当初一起完成的种种,无论结局怎样,不知不觉间便都是一段段最为充实的人生过往。
所谓成长,无非就是一个告别的过程;所谓人生,不过就是脑海中存留的记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曾结识一些人,做过一些事。当岁月风化了记忆中那些续连成篇的回忆,剩下的,便是那支离破碎却真正熠熠生辉的细节。它们并不一定是快乐的,正如《头脑特工队》里那半边开心半边苦涩的记忆球,可正是有了它们,青春才真正得以铭记。
尾巴:我们拍不出的青春电影。
曾几何时,青春承载着多少人的向往与怀念。可时过境迁,如今的我们不仅没有拿得出手的青春,还没有拿得出手的青春电影。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而其原型就是几年前中国学生在托福考试中利用时差跨国作弊的事件。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内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但比起单纯的考试作弊的主题,我更欣赏的,是导演只是借用了这个元素,而并没有聚焦于考试作弊事件的本身,却以此为视点,诠释出了一部精彩的青春往事的手笔和见地。
恕我直言,国内的青春片里,尚无能与之一战者。
说他们是一帮没有青春的人吧,这也没什么,不可悲。这个时代青春片能火,刚好说明大家都没有青春,只有青春期。而可悲的是,他们连编纂青春的实力都没有。你给他们笔让他们把心目里的青春写出来,他们端上来的俨然已经是《同桌的你》,《左耳》,《会痛的十七岁》,《李雷和韩梅梅》这种水货,充其量也就是个《七月与安生》,一不留神就是一《小时代》。因此这好几年来,“青春”这个本来应该带着点美好,带着点憧憬的词,现在已经被读作“狗血”。
我前几年一直强调,最反感的电影类型就是被打上青春和励志这两个标签的片子。现在想想,没必要和这两个词过不去。错的不是这两个标签,而是那些烂片。青春是《玩具总动员3》结尾,长大成人的安第把胡迪交到小女孩手里那一丝不舍,青春是《死亡诗社》里Neil带着朋友们在洞穴狂欢时的一腔热情,青春是《长大成人》里几个不惑之年的主角们在小岛上头戴着肯德基全家桶,用老式的手提录音机放着八十年代的流行乐时对自己童年最后的怀念。这些感情,你觉得拍出《小时代》的人,真的会理解吗?
我看《赛车总动员》会觉得励志,看《加勒比海盗》会觉得励志,看《V字仇杀队》会觉得励志,看《楚门的世界》被励志到泣不成声。励志不是一个电影类型,充其量只是一个附加属性。然而现在的国产片都是为了励志而励志,说实话,比起被你们强行励志,我宁看再看一遍《虽远必诛2》然后被强行爱国。
《天才枪手》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得甚至有一点单纯。或者与其说是单纯,不如说是纯粹,纯粹到甚至没有任何恋爱元素的参杂。也许对那些用狗血剧情玷污青春的导演来说,一场没有恋爱元素的青春是不可能存在的。然而很多时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中国拍不出像样的青春片,就是他们把青春想的太复杂了,而对于已经不再简单的人来说,最美好和惬意的事情,可能就是再简单一次吧,哪怕是在银幕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