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上映的时候听名字跟另一部电影搞混了,所以并未提起兴趣去影院看,直到今天才点开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看完很多感触,特别想写点什么。
校园题材的电影向来都会给很多人带来深深的触动,毕竟片中的情节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影片的女主—琳,天才少女。影片开头她在校长室里那段与校长的几句对话,就让校长免除了她的学费并且有免费午餐,说明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智商有情商,也为故事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头。片名《天才枪手》,我认为只是说她一个人。
另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好学生班克。之所以不称之为天才,是因为他所取得的好成绩靠的是死记,就如他背下的3.1415926535897932384626…(他背到第几位我没记清,我只是想说,圆周率大家都背过,我也能背很多位并且还是小学记到现在的,这也能算天才?)当然记忆超群过目不忘也是天才的一种,但电影里的他并不是。
琳和班克,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不同的是,琳的爸爸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几次出镜,言谈表现出一个慈父、有决断的父亲形象;而班克的妈妈应该未曾受过高等教育,影片两次出现他的母亲,一次洗衣服的背影,一次在学校签字的侧脸,相对直接的表现她对于现实无能为力并且对于班克她给不了任何指点和教育。这也为了后面班克黑化买下了深深的伏笔。
前面的情节简单的说就是,富二代们想考好成绩,买断琳做他们的枪手,琳以教古典钢琴为掩护传输大家做弊的技巧,一时成了小富婆,直到班克揭发考场作弊行为,事情败露,导致本有机会申请新加坡奖学金的琳失去了资格,父亲批评她品行的同时,自责教女无方,并告诫她不可以出国留学。班克也并未因此得到奖学金,期间他意外被人打伤,致使他错过了奖学金申报时间。琳和班克又回到了同一水平。
富二代们要参加STIC考试,想让琳帮忙做弊,琳想到了利用时差传递答案,班克在考场洗手间被抓,琳独自完成答案传递,富二代们顺利通过考试,琳和班克两人各赚得200万报酬,但班克做弊被STIC永久封杀。回国后琳痛改前非,而班克黑化想要继续做枪手赚钱,琳拒绝并自首。
这部电影看似惊心动魄展现出神入化的做弊技巧,实则完全在讲述人性!班克为什么会变成最后的样子?我看着弹幕上都在同情班克、心疼班克、好好的少年被琳毁了、富二代把他拖下水、班克对现实失望才会变坏…等等这些。
我不这么想,点题—人性。班克,内心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是被这件事激发出来了,虽然被封杀,但尝到了甜头,有了钱,洗衣房换了设备,自己换了摩托车,家里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于是就想继续捞一笔。这是正值的人应该做的吗?考场上他揭发别人做弊。就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他无时无刻不埋怨世事的不公平,无法忍受别人的不劳而获,抱怨自己这么努力还是过不上好生活,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当他看到疑似有人做弊最先想到的就是检举揭发,但是他其实并没有证据,只因为人家考试前问过他要答案,他在考场就格外关注,典型的愤世嫉俗的,嫉妒和报复的心理占绝大多数。如果他真是一个正直不可动摇的人,又怎么会因为钱而最终同意做枪手?不要说为了妈妈。不要说因为穷。男人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人穷志不短,这才是应该有的姿态,而他一点都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琳给他一个地址他就来了,谈了价钱他就同意了,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为什么要把锅甩给琳?没有任何人逼他选择,就算他失去了新加坡奖学金的机会,还可以选择等,还有别的机会。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结到自己穷身上。钱能解决一切吗?不能。但志短的穷人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钱上,任何都以钱为先,学习为钱,比赛为钱,打工为钱,以至于最后只要给钱,他根本没有所谓的原则。所以班克最后这一切的一切改变,可以怪社会、怪他的家庭、怪他的父母、怪他的教育,但就是不能怪琳!
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没有所谓的黑化,这就是他应有的走向,从他出场的那刻起,蛛丝马迹就预示着他会变成后来的班克,一点都不意外。人性如此,你最想要什么,那对你来说至高无上的东西,就会引导你变成什么样的人。最后琳的改变也很正常,她的自责因为父亲因为自我的醒悟,她并没有把钱当成全部,她不吝啬,所以她也走了一条属于她的路。
编剧导演很强势,这么写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