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克令人唏嘘,穷人家的孩子真是辛苦。这个电影越是凸显公正分数的重要性,越是说明贫富差距的大,对于穷人家孩子来说那就是唯一能帮助他们争得一点优质资源的武器了。
所以富二代花3000块找他作弊时,班克气得不行,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还跟老师、跟校长举报他好几次。高分是我唯一能抓紧的东西了,你还想抢走?有钱了不起啊。
小琳的家庭环境从经济条件、情感支持上都比班克好,有在身旁给予充足陪伴的爸爸,还能供她上钢琴课。所以结尾小琳能够勇敢解脱,爸爸在旁边给予了无条件的爱与接纳。班克的妈妈在影片中却从未有清晰的正脸,她的出场只有疲劳生活留下的沉重暗影。生活不易,我当然不是在说对错的问题,只是在说资源的问题。
班克为了保证成绩,可能得放弃青春时代的社交、娱乐、自助餐,噢,还有爱情。
可是他都算好的了。退一步,如果你没有家庭在情感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呢。再退一步,如果你智商真的不高,努力也不行呢。
还记得在中学时代我们同学嘲笑过的书呆子吗?记住,有的时候你只是比他幸运。
看到班克,很难不去联想自己灰暗的青春期。现在知道懊悔学生时代没有早恋了,可是翻开当年的日记,每一页都写满了焦虑和不安,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再前进几名。也许再来一次,还是会被分数绑架,忽略沿途所有风景吧。
分数毁灭人性,可是却是无奈之举。这背后更是资源不均、社会不公的问题。
有多少人因为匮乏的资源只能活在“习得性无助”里呢?
“进了大学就不是选择题了”,何止,进了社会以后更不是,这一生都不是,而是家庭环境、背景、金钱、个人素质和时运的综合比拼。想要翻盘,你得更清醒。而想要幸福,你得更慈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