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杨紫琼,因为片名,我一直想要看来这部《瞬息全宇宙》。电影的台湾译名叫《妈的多重宇宙》,香港译名叫《奇异女侠玩救宇宙》——太low 了所以导致我一拖再拖。结果真香了,还剩40分钟没有看完我就做起笔记准备熬夜写影评。
首先,我的视角是精神分析解梦,免不了也有些个人的附会。可我实在忍不住要把它当成一场梦去看——后面我会讲一下为什么它像是梦而不仅仅是无厘头的形式主义。
当我把它看作是梦,电影里便充满着主角压抑的生命力,尤其是和意识相矛盾的黑暗生命力,比如愤怒和毁天灭地的力量,在这力量之外,还有着清醒时无法表达甚至自己都不曾知晓的深沉的爱和占有欲。观影时我几度忘了呼吸,高潮段落甚至掉下眼泪,那是我自己的无意识被触动的反应,来不及变成语言就已经以更直接的形式给出了回应。
一、为什么我觉得它可以被当作梦来解读
首先,梦使用象征性的语言,所以我们的梦总是充满反常识的东西。电影里女儿化身甜甜圈教主那段,教徒们穿得人五人六很严肃,头上却戴着我骑电动车经常戴的大檐帽,很可笑;女主可以把小拇指练出肱二头肌;浣熊站在厨师头上操控他做饭。。。这种不可思议的情节不要太多。
其次,梦作为我们压抑情绪的表达,出场的任何角色都有可能是自己的一部分,妖魔化的女儿、无情的父亲,甚至是无机物,比如石头、球棒——都长了眼睛,被人格化了,这些都是女主内心的意象,是她创造出的角色。
再次,梦中故事的推动、情绪的改变往往有一个转化性的事物,在电影中,女主通过吞一个青蛙摆件、吹一个男人的鼻孔等等行为来实现穿越,还有个让人菊花一紧的情节:俩男的通过把棒状物坐进菊花里来获得力量加持。
二、女儿、父亲、老公的象征
主要讲讲女儿的意象。这个女儿不是她真正的女儿,真女儿有血有肉,女儿的意象却主打一个“妖魔”,她附身了自己的小棉袄,让她辍学、纹身、搞同性恋,简直要了老母亲的命。于是在梦里,女主怒气冲冲要代表月亮消灭她。
然而有趣的事发生了——这个“小丑女”一般的女孩,不仅仅是女儿,也是母亲自己的一部分。而她自己的这一部分在面对无情的、教条的、只讲对错不讲情分的父亲时,被狠狠压抑了,是父亲不想接受“小丑女”,不接受女儿是,也不接受孙女是(主角自己说出来了)。
这个妖魔化的女儿贡献了我心中的金句——“一直以来,我都不是要追杀你,我只是想追逐一个人,见我所见,体会我的感受,那个人,就是你”。她真的,我哭死。在我看来,这就是无意识中“小丑女”的那部分自己拼命追逐女主的意识,要进入意识中去——“看看我呀,让我也活出自己!”
父亲和女儿是成对出现的意象,那么老公则是影片得以he的推手。梦里的老公不但是女主心中老公的集成印象,也是自己柔软犬儒的一面。她对开洗衣店、报税的平庸生活的愤怒,使梦中的老公分裂成窝囊的软蛋和特别man的两种形象,也可以联想这是一个女人的阿尼姆斯,她现在拒斥现实中负责、有生活智慧的软蛋男性,更向往少女喜欢的外显的男性魅力。
三、有意思的片段:石头、女主同性恋情节、黑洞
石头那一段我是真的看到五官拧在一块哭,猛的一下让我想起《爱,死亡,机器人》里太空歌剧的那一集——《齐马蓝》。几乎成人的机器人,在绚烂一生之后,决定把自己拆解变回原来那台简单的泳池清洁机器,在我看来,等于立地成佛。
而《瞬息全宇宙》里母女俩变成石头,用字幕对话,让我感到一种世间可能有的最最博大的包容,妈妈爱你,妈妈恨你,我爱妈妈,我恨妈妈,拥有,失去,所有对立都在静默中统一。不曾知道我恨你,便不曾全然地知道我如何爱你。你说要走,好啊,那我也要跟你下悬崖。
而关于女主的同性恋情节,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不同意。但是真的巨明显,愣说成是社会主义姐妹情我也没办法(摊手)。在其中一个世界,人们的手都是热狗肠,女主和现实中很讨厌的审计员阿姨是同居情侣,她们闹分手,她们又亲亲热热在一起。。。在我看来,这可以说是女主的同性恋倾向在向女儿的同性恋行为认同——因为爱,因为关心,所以我想体会你的感受。这一刻,我想起了岩井俊二一个不太出名的电影《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av女优死去了,她那早已断绝关系的母亲一开始只是愤怒根本不见悲伤,突然,她开始脱衣服,说着“啊,原来她是这种感觉啊”,泪如雨下。
梦中女儿还贡献了一段金句,她说她把一切都放在贝果(不好意思啊 前面一直说的是甜甜圈)上,贝果就质量过大坍缩成黑洞了。她不但想自己进去,还想拉母亲进去——在我看来,这是女儿这个意象的黑暗面,代表着逃避现实、不负责任。
最后母女在黑洞前准备干架,母亲这边却摆出一个明显是拥抱的姿势——她们最后都从黑洞里出来了,母亲(女主的意识)和女儿(无意识中的“小丑女”)从堕落中逃出来了,意识拥抱了无意识,接受了她的光明面向(自由的、浪漫的、有创造力的“小丑女”),也接受了她也具有黑暗的一面(无情的、不负责任的“小丑女”),实现了人格的整合。
所以最后醒来的女主,不再重复过去强势的模式,而是像温柔的丈夫那样,对真正的女儿说,我放你走,但我会永远想和你在一起。
最后,我想说,这个电影是非常触动我的,理由也很个人化。我爱运用精神分析解梦,希望无意识中的自我的种种面向都可以尽量不再被压抑,都出来活跃在我的真实生活中,希望活成一个完整的我。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没有健康的人,在精神病和人格障碍之外,“健康”的人都是存在神经质冲突的——我认为这既是作为人类的天赐,也是诅咒。也许冲突正是我们去作为、去缔结关系的动力,也许真正的圆融就是成佛,也许我死之日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佛”的体验。。。
但是现在我活着,平凡的生活其实一点也不平淡,在我奇异、华丽甚至有时恐怖的心理世界之外,这安稳的生活是我得以平衡的筹码,我居其安稳、醉心于其缤纷,即使平时再耻于谈“幸福”,也不得不说一句——“我很满足”。
以电影一句台词结束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其他宇宙都在努力搏求你的关注,从未全身而至,一生不过是破碎的片段,纠葛与困惑”——我看到这里,感觉到神经质冲突没有处理好的悲伤,如果我们都尽量表达出更完整的欲望,是不是会少些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