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太癫了,癫的让我觉得我太正常了。
跳跃穿梭,碰撞摩擦,打斗伤害,拥抱相爱。脑洞是真的大,也让我觉得,想象力这种东西真的太美好了!
怎么能因为年岁增加而失去想象力呢?怎么能因为现实太沉重而放弃逃避现实的唯一通道呢?
就尽情去想象吧,去享受,去天马行空,去见无数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
“Right” is a tiny box invented by people who are afraid, and I know what it feels like to be trapped inside that box.
“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最近经常看到排序的帖子,问“爱,自由,权利,生命,财富”之类的要素怎么排序。无论要素有多少个,我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自由。
人努力的意义就是,做想做的事,不做不想做的事。做事情要心甘情愿,放弃事情要果断勇敢。
没什么规矩,没什么既定路线,没什么评判标准,人生可以有无数种选择,无数种结局,容错率很高,更何况那可能根本不代表“错”。所以去选择自己愿意走的那条路,爱自己想爱的人。
———
无所谓什么亚裔,东亚家庭与文化。(也真的很想知道每次一出现东亚家庭就有一群人跳出来大肆批判,这群人过的是不是真的超级不幸福啊?这么破防吗?
我没有掌控欲很强的妈妈,也没有软弱的爸爸,也没有打着“为你好”的名义阻拦我或者强迫我做什么事的父母。我肯定不是个例,东亚教育没出问题的家庭多的是,别老盯着腐烂的地方看。就像千年酒文化,曲水流觞,酒痕饭笔,但有的人只能看到酒桌文化一样的道理,真是奇怪。
更何况西方的教育就一定是好的吗?永远这山望着那山高?站到那山的山头,确定就不会看着这山其实也不错?
———
影片里爸爸说(大致意思,没记住台词)——你觉得我怯懦是不是?其实不是的,我只是在用我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突然想到,他最后跟我说“…你有你看待问题的方式,我一直很尊重。我们对待爱的态度本来也不一样…”
是这样的。人和人在一起,一定要找三观一致的,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一致的人。不一样的话,人会觉得自己无比孤独,而对方不可理喻。
我一直是个很强势的人,在我被侵犯的时候,基本不喜欢用迂回的方式去解决。而他不一样,他能做到的最大的反抗就是委婉、迂回,要不就是不解决,忍受,逃避,等到一切都超出他能承受的范围后,瞬间爆炸,一切都坍塌。
我现在也依旧不赞同不认可他的反抗方式,分明在第一次或者前几次不满意的时候就可以反抗,但是迂回婉转地让人体会不出他是在反抗,一点棱角都没有,现在想想依旧觉得窝火。
我不后悔遇见过,但如果重来一次,那就不要开始了。一个多棱体和一个球体,怎么可能契合呢?
生活习惯可以改。但三观这东西,不会因为跟一个人在一起了,就发生什么改变。
———
一开始没理解为什么被选中的人是伊芙琳,后来明白了,因为她是母亲。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真的是很经典。我妈曾经说,她从来没后悔生了我,是我让她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目标有奔头。
所以当女儿问伊芙琳为什么不去其他美好瞬间更多的宇宙,她无法放开女儿的手,无法就那样坦然地让她走。女儿不能,妈妈也不能,某种程度上是束缚,但也是牵挂。父母一辈子做的事情就是在放风筝🪁风筝飞的越来越高,但线始终会在父母手里牵着。与提线木偶不一样,风筝不受那根线的控制,只是会有影响。
———
看到一个高赞短评,他希望有一天看到一部爱不是终极拯救的电影。
相反,我觉得爱就是终极拯救。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爱,男女之爱,父母之爱,陌生人之仁爱,天下大爱,人活着只要有情感,就会有爱,哪怕是爱山川湖海,爱那两块悬崖上的石头🪨。
爱就爱吧,我就喜欢爱,没爱怎么活?纯物质的世界不要太无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