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的美好时代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年代:1990年 / 类型:反类型 / 导演:汤姆·斯托帕德 / 主演:加里·奥德曼、蒂姆·罗斯

一句话评价:莎翁戏剧新章法:哈姆雷特王子沦为配角,小信差成为历史代言人。



罗森捡到一枚金币,下马,将它向上抛了二三十次,重复了二三十次“人头”——在电影一开始,就这么毫无来由的给你看这如同机关枪一般重复的动作和声音,让观众几近崩溃。这段戏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荒诞不经,和这拗口搞笑的片名一样,影片中正儿八经的悲剧氛围是用放大镜都找不着的。



配角也有春天

这部电影名字很无厘头,但它的原名更加让人崩溃:《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可能原作者汤姆·斯托帕德名字越长越能把人绕晕,要不然他也不会跻身世界荒诞派戏剧家的行列。欣赏荒诞派戏剧,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其实《大话西游》《发条橙子》中的荒诞早就被大家所接受,所以《君》中所谓的荒诞不经就只能算小巫见大巫,至少它的故事大家还是知道的。

电影的主角是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这两个小人物在《哈姆雷特》的结尾被处死了。在原著中,他们俩仅在戏剧临近结尾的部分才出现,而且台词屈指可数,几乎是两个被忽略的配角。但《君》却从这两个配角的角度出发,重新对《哈姆雷特》进行结构。作者赋予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很多独特的个性,比如罗森喜欢研究一些有的没的事物,看似带着一副科学家似的严谨态度,可他研究的大多数对象,都是毫无用处的、小儿科的东东。电影一开始它就用硬币研究起概率来,并且得出结论:百分之百都是人头向上。而在花园里,他又发现几个吊起的罐子挨在一起,只要让最边上那只罐子敲击其他罐子,就会把另一头的罐子抬起。可是当他想要跃跃欲试表现一番的时候,罐子却不争气的碎掉了。就算是洗澡,罗森也能发现浴盆里的水位线会随着自己站起蹲下而改变,为此他还童心未泯的玩起了水里的小船。可以说,罗森这些神经表现成为全片最大的笑点。与之相对,吉尔则更多表现出一种沉稳,试图用理性,概念,意象等等来解释整个世界,这也刚好符合一个疯子旁边要有个正常人的搭配逻辑。但吉尔也并非能忍受得了罗森的傻×表现,在网球场地上,他就被罗森自嗨式的游戏精神搞得不正常了。因此,这对欢喜冤家能靠侃大山侃完整部两个小时的电影,这功力可不简单。

  也有研究者称,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实际上是同一个人。罗森喜欢研究科学,而吉尔喜欢谈论哲学,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就存在差异。以荒诞派的角度,科学都是没有意义的,科学家研究的东西都没有价值,所以才呈现出罗森像个孩子一样幼稚。而哲学其实也是荒诞派影射的对象,所以吉尔总是一副痛苦的、冥思苦想的样子。他的内心OS其实就成了贾玲白凯南相声里的经典段子。“真的吗?真的是这样吗?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二者刚好可以捏成一个人物形象的两面,纵然片中的其他人比如哈姆雷特的表现也挺雷人的,但罗森和吉尔荒诞不经的做派,足以秒杀其他所有的配角——尽管他们也是配角来着。

电影皆是舞台

  整部电影带有浓重的戏剧腔调。不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道具背景,都像是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一样。这种模糊了真实和戏剧的表现风格,是斯帕托德一直想要的境界。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就将戏剧和现实做了完美的链接,比如哈姆雷特指导剧团的演员,将叔叔谋杀父亲并夺取母后的所有阴谋当着叔叔的面表演了出来,令其罪行昭然于天下。在这里,戏中戏是映射戏剧里现实的工具,而《好姆雷特》本身又是一桩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戏剧。所以身在戏剧之中的人,究竟是在演戏还是在真实的世界里呢?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充分体现了这种杂糅。哈姆雷特指导着一群戴面具的演员,表演叔叔、父亲和母后那段纠葛的生死恩怨,但接下来的镜头中,坐在台下看戏的成了戴面具的演员,而台上表演的是两只手偶,其中有一只代表叔叔,他向代表父亲的手偶的耳朵里投放毒药。这一幕被台下戴面具演员看在眼里。但随着叔叔的一声怒吼,情节似乎又一下子拉回了现实,原来坐在台下看表演的是哈姆雷特的叔叔。于是表演者从演员到手偶,再到演员,观看者从演员又到当事人,这种跳跃性的剪辑完全将现实和戏剧拉拢到一个彼此不分的境界。或许这正是电影的魅力,能把演戏和看戏完美的统一。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所有人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1990)

又名: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顿之死 / 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 /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已死

上映日期:1990-09-12片长:117分钟

主演:蒂姆·罗斯 加里·奥德曼 理查德·德莱福斯 

导演:汤姆·斯托帕德 编剧:Tom Stopp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