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和波伏娃的爱情传奇我们都不会陌生,但看完这部片子后,我不想去讨论他们的哲学成就有多大,却在质疑萨特的存在主义和波伏娃的女权主义。
我的问题切入点就是:萨特到底爱不爱波伏娃?如果爱,有多爱?那么什么又是“爱”?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展开的,其中有四处非常精彩的对话。
1、萨特对波伏娃的追求:
萨特对波伏娃的追求可谓极尽甜言蜜语之攻势。但是波伏娃在最初时却可以理性对待。可见这个女性的与众不同。但,当她决心与萨特在一起后,又能够十分有主见地不顺从于家人的反对,选择与萨特在一起。萨特说“我不能局限在一种生活方式里,我需要空间、新鲜感、兴奋和刺激。你是我的必需,但我还需要其他的偶然爱情。”于是他提出“爱情合约”,波伏娃答应了。我怀疑,波伏娃在答应这一合约时的思考是否理智,我觉得她肯定不能深刻地明白严格履行合约的痛苦,也或者这是那个时代,要么选择结婚——成为男人的附属物,要么只能当个老姑娘,无可奈何最中庸的选择。
在萨特追求波伏娃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让一切都进行得太快了。”是啊,你让一切都进行得太快了。那过程的美感还来不及体验,你的热情就很快退却了。
2、二人的分离:
萨特要去柏林。因为他要追求刺激和新鲜。而波伏娃此时显然是渴望在一起的稳定感。其实,此时波伏娃就应该知道萨特不是她理想中履行合约的那个人。但她包容了,同时也纵容了。相恋四年后的一种别离,和萨特在德国的另一段恋情。
3、波伏娃对萨特文学创作的建议:萨特根本听不进去。
4、萨特希望波伏娃帮他找情人:其实他们对于彼此肉体的出轨,在最初还都是很在意的。
5、波伏娃生重病:
人生病时是很脆弱的,但萨特没在。当他回来时,希望与波伏娃亲昵,于是开始了第一个精彩的对话:
“我可怜的水獭,你甚至连兴奋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亏欠你太多,你的支持、聪慧,你的耐心,你伟大的灵魂。”(此话不虚,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女人,或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肉体,更加是这个女人的智慧、耐心、伟大的灵魂。而没有一定精神境界的人是很难做到这融合在一起的三点的,而达到这一境界的,只有爱。但他却不能容忍这个女人的生病、埋怨、排他的爱情,他只想要一位他需要时随叫随到的神仙,而不是一个柴米油盐的女人。甚至集智慧、耐心、伟大灵魂为一体的柴米油盐的女人也不行。)
“你说过火了。不过还是谢谢了。”
“你拒绝我?”
“萨特,我觉得继续和你做爱很无聊……我们纠缠在一起十年,你就有如我生命的一半,我对妒忌嗤之以鼻,但是我妒忌,我妒忌的要死了,我不能再这样继续。”
“我从未想过要伤害你。”(此话不虚,但正是这无心的伤害才更让人无望。)
“我们在彼此伤害……我不想再继续忍受你的偶然爱情。”
“你和其他人是不同的,这你很清楚。”(此话不虚。但与其他人不同的除了本性的叛逆与智慧,更加不同的是以一个站在命运之上的高度去爱你。但你恰恰是利用这一点去伤害她的善良,去考验她的耐性。)
“我非常痛苦。性在我们之间并不重要,不要再继续吧,这样更简单些。……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在一起。”
“不亲热的两个人根本不算在一起。”
“为同一理想而一起工作是更伟大的爱。……我只想保护自己,我们之间的禁欲是我们关系的保障。我希望我们能永远在一起。”(记得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当一个女人不再要求什么了,比她咄咄逼人还要可怕,因为她对你失望了,她在以这种方式一点一点远离你。)
“你怎么能想象如此折磨自己的肉体还能够得到幸福?这太荒谬了。”
“你没有理解。我不是不做爱,只是不再跟你做爱。我只想要一个没人能伤害我的位置。一个对你来说永远不可缺少的位置。这样我便可以享受我们之间的这种和谐的珍贵的自由。”(其实这样一来,二位也就变成了友达以上的朋友。可以共享精神的硕果,却不再过多干预彼此的生活。朋友,或许比起情人是更长久的一种关系。但若真正做到如此,为何还有二位都想另觅佳偶要结婚时的争吵?)
6、因为二战来临的分离:
萨特还是将财产留给了波伏娃,但波伏娃还是执意转交给他的亲人。但却在精神上表明自己难以忍受这份别离。萨特心中是有波伏娃的,他也确实将她视为他的必需,但却是必需不是必须。或者更庸俗点地说,他只有在自己有难处的时候,才会觉出波伏娃的存在,而当他生活平稳后,波伏娃就成为了他的后备胎。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们才可以更和谐地相处。因为他老了,不能再疯狂了。
7、波伏娃父亲离世,自己被学校开除:
萨特全都没有与她共同分担失去亲人和工作的这份痛苦。他在做什么?他在忙着出版《存在与虚无》,他在美国忙着另觅新欢。而当他回到巴黎,巴黎的那个情人和波伏娃对他的美国情人的态度,也恰恰反衬了波伏娃的与众不同。但当波伏娃提出让他留下庆祝《存在与虚无》的出版时,他拒绝了。因为此时的备胎是不重要的。他更不会站在波伏娃的角度去考虑什么。我不知道这不是自私是什么,只是天真无邪那么简单吗?他不会觉得自己打扰的不尊重,只会不屑一顾别人需要。
8、创办《摩登时代》:
萨特要波伏娃帮他创办《摩登时代》,但当他们要去接受庆祝时,萨特却不在状态,他更愿意与波伏娃讨论他的美国情人。这是何等自私又天真的举动,他不知道这把刀子在怎样一片片削着爱他的人的心。于是有了下面这第二段精彩对话:
“谁是你必须的?她还是我?”
“我本想在美国定居,但却不由自主回来了。别再问我更多的了。”(女人啊,女人。这句话就能掩饰一切无心的罪恶了。)
于是是波伏娃与她母亲关于此事的对话:
“我不在乎什么卡尔曼,……我只是想弄明白,……自己。我一直以为自己站在命运之上,现在却发现自己在自我欺骗。像所有女人一样。你觉得萨特爱我吗?”(这是一个有高度的人,她没有怪罪他,而是反省自己。)
“15年前你遇到他时,我并不信任你们的结合。可重要的是,他现在还存在,它必定很牢固,才能在没有孩子,也没有戒指的情况下存在。”
“牢固的是我。在自由和公正的名义下,为了别像有钱人一样,我承受了一切。”(真谛!是波伏娃的付出才维系了这段爱情。只要她还愿意玩下去,这段感情就会存在,但玩法却不由她做主。但是一旦她离开,这个游戏就瞬间不存在了。可悲的是波伏娃还是萨特?)
9、当萨特为美国情人写书,波伏娃的感情在这里崩溃了:
“当你在美国谈情说爱,我却在劳役里代替你不辞劳苦日夜工作,为了萨特和他的期刊。……你应该把文章‘献给她’的那个人是我,是我一手创办了《摩登时代》。……我早就应该把你抛弃给那些龙虾、甲虫。骄傲的态度、天资,都是我创造给你的,你应该都还给我。”
“当心,你开始胡言乱语了。”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心底最真实的抱怨。因为她为他付出的太多了,但是连一个希望都看不到。或许她有言过其实之处,但不过气话而已。而萨特是如何做的呢?弃他而去,一走了之,不哄不劝,不和解。但波伏娃的内心真是太强大了,她还没有彻底绝望。
10、波伏娃到美国演讲,美国情人到巴黎留宿;波伏娃在美国遇见内奥松*奥尔格林:
一切仿佛都是偶然,一切又仿佛都是必然。只是我们没有遇见在正确的时间,只是我们没有遇见在正确的地点。
11、波伏娃回国后得知萨特要结婚:
波伏娃强大的内心大概在此时彻底绝望了。她忍受了萨特太多太多次的“老情况”了。这绝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人能忍受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再爱你的人都不行。于是波伏娃逃离了巴黎,萨特找到了她。从而有了第三处精彩对话:
“我理解你的愤怒。”
“我蔑视你。”
“好吧。你用这种小伎俩逃离巴黎并不光荣。”
“真滑稽,简直好像街头喜剧。”
“滑稽的是疯狂不再持久。水獭,我打算结婚。”
“我知道是她要求你的。萨特,别再多说了。”(多么善良!)
“她明白我和你的联系是永无休止的。”(同时伤害了另一个女人。)
“别再用这种方式安慰我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我来说,只有你是不可缺少的。”
“太晚了,我爱上了别人。他给了我你永远无法给我的,就是快乐。”(波伏娃也不一定是真正爱内奥松,她爱的大概只是萨特缺少的那部分。)
“彻底地被爱抚,不会减少你的烦恼的。我有比家庭争吵更精彩的,并且回报不菲。”(爱抚或许不能减少烦恼,但总比忍受自己的爱人朝三暮四要好过许多吧。)
“这已经不是一次家庭争吵,而是一次决裂。”
12、内奥松来巴黎向波伏娃求婚,《第二性》出版:
内奥松恐怕不是“站在命运之上”,不能理解萨波的这种情谊,所以结局也只能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波伏娃要做出最终选择时,第四处精彩对话上场:
“他要娶我。”
“有什么用呢?”
“他想要孩子。”
“这个男孩真滑稽。”
“他爱我。”
“说真的,你没发现你正把一切搞得一团糟吗?”
“我不能失去他。”
“你是一个大作家,你无法兼顾两者。”
“我爱他,我别无选择。”
“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的余地。还有我,你想过我吗?没有你我会变成什么?”(自私!太晚了!)
“你并不需要我。”
“我只需要你。别为了轻浮的爱情,把我们的生活廉价出售。”
“你从来不会像他那样需要我。也不会像他那样对我讲话。”(萨特和波伏娃在一起的对话很不像情侣,太理性了,大多都是工作。)
……
“我渴望满足他的愿望,就算那是一个陷阱,我平生第一次渴望嫁人,唯一的一次。在我这个年龄,机会失去便不再来。”
“我们才是一体的。没有波伏娃,萨特不存在;波伏娃也不能没有萨特。”
“帮帮我,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劝人的时候,不能够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这样的格局太小了,也不是真心为他人考虑。不客观的视角怎么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呢?)
“在我们的约定里,我忘记了一个有力的细节,其他人都有情感,他们让我们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13、影片的最后:
波伏娃做出不得已选择时的神情,将一切都蕴含在了其中。此处无声胜有声,而此时的背景音乐恰好应景。
波伏娃的问题其实是对家庭和事业的选择。但这其中包含了情感。所以混乱。但若不是因为事业,波伏娃恐怕这次也很难再为爱情留下了。波伏娃去世后是带着内奥松送她的银戒指和萨特合葬的。这足以说明她对婚姻的渴望,对爱情的无奈。还有她渴望的一种家庭与工作的平衡。

波伏娃倡导女权运动,女性不依赖男人而独立,但在这一点上,她是否又依赖萨特而不能独立了呢?人在爱情面前都是低声下气的。当人为了爱情选择了家庭后,就由低声下气转变成了一份责任。女人是可以独立的,但有几人可以如波伏娃一样不结婚、不生孩子,如此自由一生?而当女人要像男人一样两者兼顾时,又如何才能做到独立而优质呢?女权运动恐怕不应仅仅关心女人的经济独立,更应该看到女性在家庭中所创造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社会既然有分工,男女也应该有分工。当把女人全然当做男人使用后,她们是比之前受到尊重了,但同时她们丧失了更多。
回到我最初提出的那三个问题:
萨特到底爱不爱波伏娃呢?我不知道。
萨特如果爱波伏娃,又有多爱呢?或许他的方式太特殊了。
那么爱又是什么呢?爱终究是排他的吧。只有灵魂与肉体的统一才能带来快乐,否则终会纠结。我不知道这种爱是不是也渗透着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如果是,那这或许太狭隘了些吧。
其实,无论中西,无论研究哲学是如何的透彻,最终我们只是人,都有人的劣根性,所以我们终究回避不了那永远无法解决的弱点——寻找确定性。即使是做到了相对自由的萨特和波伏娃也不例外。波伏娃还是曾为到了再不结婚机会就更少了而纠结,下葬时带着的银戒指也足以说明她向往一段稳定的婚姻生活,一个确定、唯一的生活伴侣。而萨特如果不是在寻找确定性,那为何面对波伏娃的离开会如此焦急?为何要彼此定下“爱情合约”?“约定”,约就是为了定。所以,我们世世代代挣扎着,最终却也都逃不出这一循环。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Les amants du Flore(2006)

上映日期:2006-04-16片长:104分钟

主演:安娜·穆格拉利斯 洛兰特·道驰 卡罗利娜·西奥尔 Kal W 

导演:伊兰·迪朗·科昂 编剧:Chantal Derudder/Stanislas Graziani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