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寻味补影(xingge311402) 欢迎热爱电影的朋友关注,你想要的资源我都有。
工厂大院,
带着孩子,拿着汽油的女人。
女人前来为丈夫讨薪。丈夫两年前便已下岗失业,但之前的工资和遣散费却一直没给。
而现在家里已揭不开锅了。
情绪激动的女人威胁道:如果今天不给工资,便要在这自焚。
但,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这并没有唤醒老板良心。
女人果断地将汽油浇在身上,点着了火。
丈夫老尼(简称)听闻噩耗赶忙跑来,妻子虽被救下,但已躺在重症监护室。
两个孩子也被当地福利办带走。
接受过警察的询问后,老尼前往福利办准备领走孩子。但此时,又出现一个问题:
福利办的领导禁止老尼领走孩子,
因为工作人员认为他太穷了,不具备养育孩子的条件。要带走孩子可以,必须先证明自己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同时还会组织工作人员前去评估。
评估通过才可带走孩子,否则便把孩子送去给别人领养。
此时,这种悖论便出现了:
因为生活贫困不得不前去自焚讨薪,
可是领走孩子又要证明经济能力。
所有的人都知道老尼无法证明,所有的人也都知道他家是多么贫困。
但『贫穷者有罪论』让这一切变得仿佛合乎逻辑,即便它格外荒唐。
同时这种荒唐,又总能在社会法则里找到合理的解释。
他是贫穷的有罪者,也是贫穷的受害者。
但老尼仍在努力,
家里没电,就去邻居家借电拉线,
屋子太旧,就去买油漆粉刷一遍。
虽无法改变家徒四壁的窘状,也仍想让评估人员看到自己为了生活的决心。
可惜最终还是没能通过评估。
因为卫生间还没热水器,因为家里竟然还没台电脑...
正如评估人员所说,这都21世纪了,怎么还不给孩子配台电脑呢!
他们眼中的理所当然,对老尼来说却是比登天还难。
其实比贫穷更绝望的是无路可走。
老尼选择在福利办门口『绝食』以示抗议,但领导压根不会理睬他。
门口的保安看不下去了,偷偷的过来和他说了一个秘密:
国家有个政策,对于从福利办领养的孩子会提供一笔补助,而福利办的领导每次都会从中偷偷抽取30%的数额。
所以,表面上是人道主义的善举,
但背后只是为了借着法律的漏洞,利用自己的职位便利,从中赚取昧良心的钱。
更关键的是,即便大家都知道,但对于位高权重的领导,大家也只能默不吭声。
老尼不服,要提出上诉。
但别人一听更觉得荒唐了:别说上诉,老尼连诉状估计都交不上去,因为法院里都是福利办领导的熟人。
可是,谁也不能剥削我的孩子,
即便我一无所有!
老尼最终决定前往塞尔维亚首都:
——贝尔格莱德。
要将自己的诉状亲自交到国家社会事务部部长的手里。
可是他太穷了,穷到连一张车票也舍不得买。
于是灌了一大瓶水,带上一块干巴的面包,决定步行前往300公里外的首都。
从穷乡僻壤到高楼耸立的首都,
从衣衫褴褛到迎面西装革履的领导,
老尼用步数丈量着这个国家的宽度,
丈量着与正义之间的距离。
上访之路注定会无比艰难,
但纵然生命之重难以承受,身为一名父亲,他依然砥砺前行。
这是一条寻子之路,又是一条追问善恶是非,寻求公正和权益之路。
但这也是一条自我的『天真』之路。
《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2020 塞尔维亚
影片上映后,无论是在柏林电影节还是在上影节上都收获了不俗的评价。
这听着是一部苦情片,
甚至给人一种苦大仇深感。
但影片却拍的极其隐忍和克制,
更没一丝煽情。
全片没有配乐,就像在贫穷的底层下,人也会变得隐忍和怯懦。
只是隐忍的背后是找不到呐喊的窗口,
怯懦的背后是触不到可以依靠的墙壁。
你原以为在某一刻,悲痛来临时,情绪会带来喷涌式爆发,但却并没有。
这一路即便中途生病累倒、即便一个人面对狼群、即便最终领回孩子无望,他也没有黯然哭泣。
相反一只流浪狗却让他痛哭流涕。
在路上躲雨的一晚,
老尼碰见了只流浪狗。
短暂的犹豫后,还是分给了它点面包,帮它整理淋湿了的身体...
可是第二天一早,流浪狗不见了。
原来狗被路上的车撞死了。
老尼抱着狗的尸体不禁痛哭不已,这只狗仿佛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300公里,老尼用时6天,历经各种艰难后终于来到了首都。
可他太『天真』了,
他原以为自己的真诚可以打动社会事务部的工作人员,但却被要求『按照流程办事』而拒之门外。
因为按照流程来,首先他得把上访信交给窗口人员,再由窗口人员交到部长办公室助理手里,再由助理查阅....
或者,他得先发送邮件预约....
可是老尼等不及了,坚持要亲自送到部长手里,所以最终被工作人员赶了出来。
而他能做且仅能做的,便是再次用“最笨”的方法来维权。
——“耍赖”似的蜷缩在政府大门前不走。
眼前首都的车水马龙,老尼无法感知,毕竟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犹如另一个世界。
慢慢的,行人不禁被老尼吸引住了,
看他可怜,有人会给他送来食物和水,
同时,还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注意。
一时间,各路媒体蜂拥而至,
虽然都是为了博取眼球和流量,但也在客观上帮助了老尼。
于是,部长助理接见了老尼。
但部长助理对于老尼的遭遇也只是表示同情,同时由于当地独特的法律政策,他也无权去干扰老尼家乡福利办的决策。
他能做的,只是替老尼向当地福利办写封建议信,以及承诺可以让他先见到孩子。
可对于憨厚的老尼来说,以为这样就可以领走了儿女。
但现实世界并不会带着一颗主观的悲悯之心来对待命途多舛之人。
老尼带着建议信回到了家乡,任凭自己怎么求情,领导还是拒绝他见孩子,更别说领走孩子。
更关键的是,因为老尼前往首都上访,这让领导十分气愤。
甚至对老尼嘲讽:去再多次首都也没用!
不过还是有向善之人,一位工作人员还是偷偷安排了老尼和孩子见了面,虽然很短暂。
最终的结局也没有喜大普奔,
相反甚至是继续往伤口上撒盐。
独自一人回到家的老尼发现家里被洗劫一空,虽然早已是家徒四壁,但家里的桌子、椅子、锅碗瓢盆乃至能用的东西都被村里的人们偷走了。
因为大家和老尼一样都很穷,
大家都被穷怕了,大家以为老尼不再回来了,所以便纷纷前去各取所需。
老尼没有发怒也没有发火,平静的前往每一户家里,将东西拿回来。
因为大家都是贫穷的有罪者,大家都是贫穷的受害者。
妻子还在医院,孩子还未能领回。
老尼将桌子收拾干净,铺上干净的桌布,拿出面包。
一个人坐在这残缺破败的家里,
迷茫、无助、无力、无能围绕着他....
此时,虽没有剧情上的情感爆发,但巨大的悲痛感还是骤然来袭。
而全片也是以极力克制和隐忍的姿态去讲述着老尼的上访、寻子之路。
没有悲痛的歇斯底里,
没有绝望的“张牙舞爪”。
但在隐忍克制的沉稳节奏里,那股悲痛、绝望的冲劲和张力还是强势袭来。
你挡也挡不住!
就像表面波澜不惊,
但背后实则早已浪潮涌动,
没有刻意展现或者放大伤痛,
但背后早已伤痕累累。
真正的痛苦也许并不是歇斯底里的呐喊,
而是想呐喊却喊不出来!
老尼的上访、寻子之路,从农村到首都,无论是环境的对比落差,还是一路上遇见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强烈讽刺。
毕竟这个世上有一种罪,
——贫穷。
其实不管你承认与否,『贫穷即原罪』它都是真实存在着。
听着无情,说着沉重,
但却存在于每一片土地之上。
他们是有罪者,但又是受害者。
所以芸芸众生或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或摸爬滚打、砥砺前行,
其实大家的初始目的都相通:那就是远离『贫穷的罪名』。
一部电影改变不了什么,
但将这种“罪名”稳健的呈现出来,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