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段大段的沉默。
亲情或许只是个壳子。
第一次去附近一家影院,找入口迟到了7分钟。
影片中第一个给男子温暖的是那条在漫漫路途中偶遇的和他一起在废弃的破屋下躲雨的黑狗,他给它分享了一点他仅有的食物,它和他抱团取暖度过了一个雨夜。第二天,狗被撞死了,在一条荒无人烟的路上,在一条汽车呼啸而过无人问津的路上。
第二个给男子温暖的是达到目的地前一晚的那个零售店小哥,一瓶饮料、一个面包(?)以及一个遮蔽风雨的“钟点房”。
第三个是在电视上看到男子采访的小哥,开着车给他送来了一份便当。
都是普通的——陌生人。
社会事务部的人从推诿到回避(甚至后来连厕所都不让他进去),最后迫于舆论压力写了一封毫无效力的建议信,合了影发了推特——“好了,公关完毕,你可以走了,不要妨碍我们的工作”事务部在心里无声地说。
男子回复他:“谢谢”。
两遍。
男子满怀希望回到荒野般的家乡,买下比售货员推荐的价位更高的两块巧克力和苹果,给被迫分离的儿女和躺在病床上的妻子。
离家前将钥匙穿绳挂在脖子上藏在衣服里,回来门却是开着的,只隔了五天。
开门,“家徒四壁”从夸张变成了写实。
回到村庄,村民见到他都转身闭门。
只有曾帮助过男子的邻居和他见面,告诉他,村人都以为他不会回来了,于是大家破门而入,夺走了他的一切。
300公里徒步,穿过高速和荒野,路过野狼和盗贼,怎么会活着呢?那只黑狗就应该是男子与福利院对抗的结局。
男子从左邻右舍搬回一件件被夺走的东西——四把椅子、一张餐桌、孩子的玩具、电视机、碗筷……重新拼凑出家的模样。
然后在四人位的餐桌上,独自一人撕咬吞咽一小片面包,从他或许是接下来几天的伙食里。
然后竟然,在男子咀嚼吞咽的声音里,黑幕——影片结束。
本以为是部亲情片,看完却觉得是借着亲情这个相对通俗易懂的壳子在写沉默的对抗。
影片仿佛向我们抛出了很多问题:
男子为什么两年没有工作?而且“这不是你的错”?
这个国家城乡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男子最后全家团聚了吗?
但没有一个问题告诉我们答案。
片中男子也沉默:
他沉默地和福利院反抗;
他沉默地毅然决然踏上上诉之路;
他沉默地向社会事务部表达不满;
他沉默地从村庄里捡回家的碎片……
一张宣传海报上写着“以父之名,战斗到底”
这或许就是——以亲情之壳,沉默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