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的细节做得太绝了。看的时候,不自觉就会被打动,被震撼,无数个小小的细节堆叠起来,就成了影片那样让压抑而痛苦的真实。
他熟稔地做着接水管粉刷墙壁的工作,那双结实的胳膊没办法让我不想起我的外公——一个同样勤劳,有力气有手艺有担当的男人。他们根植在土地上,他们为生活而流汗,他们也许很穷,可他们从没有放弃——然而他们说,他不配抚养自己的孩子。
他是一个穷人,但是一个拥有高尚心灵的人:他感激帮助自己的所有人,他又不将自己视为一个全然的弱者。甚至在讨回自己被搬走的家具时,他还没忘记在门口的地垫上蹭蹭脚。
男主的演技真的太牛逼了,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爆发,是那种无声处听惊雷的静默——他的细节处理,让你相信他就是那个虽然贫穷但异常执著的父亲。
先是形象和行动上的塑造:路上第一个雨夜,他走进小破屋时瓶子里的水已经喝了一大半了,还有他洗脸时习惯性地把钥匙塞回衣领里。甚至是他回到村里,握着妻子的手时,指甲缝里洗不干净的污泥——我是真的在农村生活过,哪怕国家不一样国情不一样,可全世界底层劳动者一定会有相同的关于生活的共鸣。
再说情绪上:男主很少有情绪特别外露的时候,他也很少流泪。从一路的坚持,再到无人理会又加上手机欠费等等事情让他有了一个短暂的爆发,那一瞬间的绝望真的让人跟着难受;还有缩在墙角的无助,他已经到了首都了,可为什么还是没办法?直到好心人的一顿饭给了男主,也给了我们一个宣泄的机会。而最后他一个人坐在桌前,面无表情地嚼着面包,则是让观众也跟着无措和放空了——这种情绪的流动,太自然也太精巧了。那就是一个老实巴交但又被生活折磨到绝望的男人。
其他角色的塑造同样,就是无处不在的细节。办公室官员一句“合张影发推特上”,将观众刚刚燃起的好感和希望碾得粉碎;女秘书的欲言又止,给了她最后“我想帮帮你”一个合理的解释;儿子米洛斯和父亲的疏远却让他最后的反抗显得无比合理……
这些细节真实得让人心惊。
全片没有背景音乐,甚至结尾没有告诉我们他到底要回孩子没有——就只是无比平静地叙述着男主的苦难。
它让我一瞬间想起安哲那部经典《哭泣的草原》——同样是对苦难的平静叙述,同样没有给出任何解决方法。它们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一个聚焦一生,一个着眼一事;一个在沉重里充满诗意,一个给沉重苦痛真实。也许是希腊和东欧的文化传统和气质使然吧——但那份对苦难的刻画,对人性的描写,则是同样的隽永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