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人带走了你的孩子,说要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你太穷了,不配拥有自己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因为排片太少了,原本跟朋友决定不看了,毕竟这个十一月大家的日子都挺灰暗的,这么丧的电影还是不看了吧。但是,影响我改变决定的是看了一篇影评,说原型人物最终是成功地把孩子争取回来了的。我于是跟朋友讲,虽然这票钱无法贡献给原型人物,但去看他的故事,就算是云支持了吧。

有一天,有那么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Nikola的老婆带着孩子去讨薪,欠他们两年的薪水和遣散补偿金一直不给,而他和她,以及他们的孩子已经饿到不行,无米下锅了。是的,你没看错,外国的农民工也需要讨薪求活。

但,哪怕自F,也讨不回明明是他们的那部分钱。妈妈明明喊着的是,我要带着我的孩子一起自F,如果经理不给钱的话。但关键的泼气油的时刻,妈妈还是退却了,汽油都泼在了自己身上。

有什么用呢?哪怕你把自己烧成一堆灰,钱仍然在别人的腰包,哪怕那里面有一部分是属于你们的。

这时候电影出现了我的第一个哭点,Nikola两眼无神的坐着,你能听到话外音,是警察在审问他,有没有发现老婆最近的情绪不对,为什么放任老婆不对的情绪不管,与之相配合的是,警察在边问话边冲咖啡的水声,以及用汤匙在搅动咖啡的碰杯声。

人类悲喜果然并不相通啊,路都堵死了的层级不同,怎么会通呢?

然后Nikola发现,祸不单行,老婆还在医院,孩子却被社会福利局带走了,理由是,他太穷了,家里没有粉刷,没有固定工作就代表没有固定收入,而没有固定收入的人在有钱有权阶级眼里,是养不好孩子也不配养孩子的。

Nikola需要把家里通上电,通上水,需要粉刷墙壁,然后接受福利局评定,合格才会把孩子还给他。

你看,不是只有年轻才容易轻信,穷人也容易轻信于人。Nikola也信了,回家一番操作,家里看起来不同了,那又怎么样呢?评定二人组说,他还需要卫生间装锅炉,保证有充足热水洗澡,他还需要有电脑,毕竟已经是21世纪了,孩子们需要电脑了解世界。

原来有钱有权阶级也知道时间已经进行到21世纪了啊,21世纪了,国民依然穷成这个脱离了时代的样子,人均失业的时代,却怪穷人不努力找不到正职,讨薪失败却不问讨薪原因,只怪那个去讨薪的可怜女人精神上有病。不解决问题却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一套玩儿的倒是很溜溜的。

于是,那个沉默寡言的Nikola,那个好像总是默默承受一切指责一切批评的Nikola,那个好像总是默默承受所有生活重压从不嚎叫反抗的Nikola,决定不忍了,他要上诉,要步行三百多公里,去首都上诉,要要回他的孩子们,这是他的权利,他这么认为。

谁在乎他的权利呢?福处局大领导只在乎,每一个送出去寄养的孩子会得到政府多少补助金,而他可以从这些补助金当中得到多少好处,重点是,领导认识各行各业的人,小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腿?没人信Nikola可以成功。

这时候电影里出现的第二个哭点,Nikola在行走的路上,避雨的时候遇到一只被淋湿了的流浪狗,当狗狗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向你渴求一口吃的时候,善良的人怎么能扛得住那眼神呢。

所以哪怕自己也没有多少干粮,Nikola仍然愿意把食物分给狗狗吃,并且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将走近他躺在他身边的狗狗揽在怀里,这时候我哭成了一条悄悄流泪的狗。

等第二天早上,Nikola吹着口哨眼含期盼的寻找那条狗狗身影却怎么都找不到的时候,我就知道,完了,完了,该准备好纸巾了。

果然,那个老婆烧伤入院,孩子被人抢走都没有哭的男人,看到那条被车碾压过血流一地的狗狗的时候,哭了,还真是让人心疼啊,物伤其类,老实说,那一刻,他跟那条可以被随意碾压而过的狗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哪怕没有称手的工具挖个坑掩埋这个狗朋友,他也细心地找来塑料布遮住了它,给它保留了最后的体面,然后擦干眼泪继续上路。

我好像要快点说,因为只讲到电影的1/3已经浪费了这么多笔墨。

Nikola花了五天五夜时间走到首都,首都的现代化让我惊觉,原来不是那个国家所有地方都一样穷,而极有可能只是首都之外的地方才那么穷,穷到跟我们的某些村庄并无不同。

意料之中的,他根本见不到部长,也根本不配把上诉书直接递到部长手里,于是他住在那幢大楼之外,接受了记者采访,每个记者都把他当成稀罕物一样来猎奇,却没有人关注他的事情究竟怎么解决才好。没有人上来关心他,吃得怎么样,睡在大楼外好不好冷不冷,只是负责指点他要在镜头前如何站位,待会儿会问到他什么问题。

对于他之外的人来说,都只是把他当作一场只靠双脚行走三百公里的真人秀而已,却忘了行走三百公里不是他的目的和最终诉求。那几个记者带给他的温暖,还远不如冷雨夜里,来给他送好吃的食物的夫妻二人,透过食物,所表现出来的无言的支持。我们的确无法为你的事情做些什么,力所能及就是送点吃的,让你得以继续坚持下去。

所以那个之前只为了流浪狗哭过的男人,边吃边哭出来了,也许是为了毫无尊严像个流浪汉一样的睡在大楼之外而哭。也许是为了大楼保安听从上面安排不许他进楼借个厕所而哭。也许是为了自己走了三百公里,磨的不断出血的脚趾而哭。也许是为了路上遇过狼遇过兔子,发过烧,晕厥过,被人抢过包而哭。也许是担心还在医院的妻子而哭。也许是为了已经两个礼拜没见到的,无故被抢走的孩子而哭。也许只是为了自己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而哭。

反正他哭了,一个近2米的男人,在冷雨夜里,吃着好心人送来的食物,哭得像个孩子。谁说人生是必须公平的呢,如果必须公平,那没做过坏事又善良对人对狗的他,凭什么要遭遇这么些狗屁倒遭的烂事呢?!

故事到最后,哪怕他带着部长的建议信回来,仍然不配带他的孩子回家,却要面对回到家之后,家里被洗劫一空的局面。哪怕他一路上遇到很多人夸他很棒,走路去首都上诉,但他的邻居们只以为他不会再回来了的理由,就轻易将他家洗劫一空,拿走了他所有的东西,除了两家人没有出手之外,没有一片看起来普通且善良的脸的雪花是无辜的。

他没有发火,没有抱怨,没有吵闹,甚至算是平静的,从一个个邻居家里,拿回属于自己家的每一样物品,椅子,桌子,挂钟,存水的大塑料瓶,甚至餐具。没错,那群混蛋连餐具都没放过,但那群餐具都是看起来平凡如你我每天都会见过的普通人,有老人,有女人,还有别人家的孩子抱着他的孩子的玩具。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说话,没有发声,像一个失语的人,只是默默走家串巷拿回他的东西,而那些拿走他东西的人,甚至连个对不起都没有说。

荒诞到让我以为回到了丛林社会,荒诞到让我十分庆幸生在这里,至少,我离家几年,家里的所有东西都在,不会有任何人因为我不回家就砸开我的门锁拿走所有我暂时用不到的东西。

所以问题回到最初,警察审讯他的画面,是讨薪的妻子做错了吗?还是他们那个社会得了病?是他们那个社会得了病,才出现那么多心安理得拿走他所有家当的邻居?

所以最后再讨论一个问题,有篇影评,一个姑娘写的叫“贫穷是对孩子的暴政”,她用自己的例子阐述了,她小时候家里多穷,她多希望当年父母能把她送给别人抱养,让她有个幸福童年。努力论证了,贫穷生活对孩子的伤害。最后她的结论是,穷是万恶之源,Nikola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他的爱而是钱。

比看到电影里,他一件件从邻居家拿回自己的旧物的场景还让我毛骨悚然,悚然到我以为我跟这姑娘看的不是同一部影片。

电影里那一段,他和孩子们有福利局有一次短暂的会面,他为了这会面,特意去买了孩子们爱吃的巧克力,而那玩意儿挺贵。女儿一见面,十分开心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去。而那个青春期的儿子,看起来讨厌他,跟他闹别扭,但说到底是以为他要抛弃他们两个,最后又坚持不想跟养父母走,扑到Nikola怀里说着想要回家去。

我十分想知道的是,姑娘看的那场电影是漏放了这一段让她没有看到是不是?!

如果说有钱就是一切,那如何解释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都是个个活得开心顺意。如果说有钱就是一切,就能为所欲为,那才tm是对穷人最大的暴政吧!?

这部电影我要给它十分,五颗星,本年度值得深思最多次的电影。

电影里,福利局领导信誓旦旦,他知道怎样对孩子们是最好的,因为他有钱有权,就可以毫不过问孩子们自己的意见强行把他们扔到寄养家庭,因为他有钱有权,就可以判定贫穷的Nikola无权做父母。

于我来说,这姑娘的影评跟福利局的领导一样都是可以轻易震碎我三观的存在,如果可以看到我说话,我真心想话给你听,钱是好东西,但不是一切全部,哪怕我仍是个穷鬼我依然要这么讲。

《漫漫寻子路》,很多海报上打着一行字“一个都不能少”,而我更希望把它定义为,穷人也有权利爱和被爱,没人配夺走他们的权利。


漫漫寻子路Otac(2020)

又名:父亲 / 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 / Father

上映日期:2021-11-02(中国大陆) / 2020-02-22(柏林电影节) / 2020-03-05(塞尔维亚)片长:119分钟

主演:戈兰·波格丹 波利斯·伊萨科维奇 纳达·萨金 米利卡·詹尼夫 

导演:斯尔丹·戈卢博维奇 

漫漫寻子路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