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FENCES的中译名《藩篱》,是近年来翻译的最好的片名,与英文片名发音相近,又同义,而且直指影片主旨,即便没有看电影也先把电影要传达的隔阂的主旨暗示给观众。

二次大战后,五十年代的美国,种族主义盛行。片中,观众看到的是底层黑人的世界,除了同为垃圾工的白人朋友,几乎没有几个白人镜头,这是一个隔绝于白人阶层之外的属于黑人的悲惨世界。

影片开头,用简单的镜头和男主特洛伊的喋喋不休,勾勒了特洛伊和他的垃圾工白人朋友的工作环境,一份周薪76美元的工作。甚至做垃圾车司机,也是白人的特权。特洛伊年轻时,作为黑人运动员,极具棒球天赋,却鲜有上场的机会,更不要说被关注。对于黑人,五十年代的美国是一个遍地藩篱、充满绝望的社会。

影片中,除了特洛伊收垃圾和中间有不足3分钟等待见董事长的镜头,其余所有镜头都没有离开过特洛伊的家、后院和前门的大街。镜头主要人物只有家庭范围的七个人:男主特洛伊及其白人朋友兼工作伙伴、妻子Rose、脑部受伤傻了的弟弟、三个相差十余岁来自三个母亲的儿女。为他生下女儿的情人,只存在于对话中。

如果说家以外的世界充满了社会阶层和种族的藩篱,那么在片瓦之下、没有藩篱的后院之中,这个家庭充斥的是人性的藩篱,两性的藩篱。这个自以为是、卑微、绝望的男人,是这个家的上帝、天神,他的情绪主宰着这个家每个人的情绪,因为,每个人要仰仗他才能活下去。片中,男性是的丑陋,母性是的伟大。支撑一个家,需要男人每周挣来76美元,更要有一个隐忍、勤劳、向往体面的女人操持。

《藩篱》如一扇窗,在丹泽尔黑人式的喋喋不休中,我们看到的是种族隔离下的绝望和人的坚韧与残忍,活下去,体面地活下去,那么难,被人压榨,也压榨别人,没什么可以讴歌,也不能轻贱,也许残存一点人性,但在生物的本能面前,一切又那么渺小,而这本能就是活着、活下去。为这本能,他离家出走、吸毒、入狱、结婚、做最卑微肮脏的工作、侵占弟弟的战争抚恤金、不肯对长子施以援手、掐灭了幼子的橄榄球梦想、诅咒死神……无论如何,他就是要活下去,然而,他还是在剧中先死了。他活得挣扎、绝望,在家里,周末那一瓶威士忌是他最放松最快乐也最喋喋不休的时刻。幼子觉得特洛伊从没有喜欢过自己;对于特洛伊,家庭妻子儿子意味着他的责任,为这份责任他觉得自己被榨干了。他出轨,大概也是从一时的欢愉中忘记这份沉重的责任吧。大概,他从没有想过,这份欢愉会给快被榨干的他增加一份责任。与幼子的争吵后,他向靠近他的死神咆哮。他因为父亲少年离家出走,他的幼子也因为他离家出走天人两隔再未相见,仿若宿命,仿若轮回,无可遁逃。

在社会上,特洛伊是卑微的,他被社会压榨;回到家中,他是主宰,主宰自己的妻子、儿子,带回私生子妻子要替他养育,赶走未成年的亲生儿子他抗拒的是迫近他的死神。Rose的笑或泪,全是因为他;对儿子,他如同对待讨债鬼,他们彼此从未笑过。片尾,葬礼前,透过小儿子的眼睛,观众看到曾经凌乱不堪的后院,围着整齐的硬木藩篱,有一小片耀眼的花草……在这个家看似最有希望的时候,他死了,这个家的主宰和支柱走了……

导演兼男主角丹泽尔华盛顿,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纽约远郊,与影片的故事背景时代重合。

这部影片的上映期,适逢极右翼势力在全球复燃,米国社会分裂加剧白人至上抬头。曾经的藩篱被拆除过,但新的藩篱也在一个个铺设,世界何去何从无人知晓。那么,此时看这个回忆录式的《藩篱》,是不是可以让发热的头脑清醒?也许真到了被榨干的时刻,那就只有死神才能救赎……阿门!

藩篱Fences(2016)

又名:篱笆内的风暴(台) / 心灵围篱(台) / 围栏(港)

上映日期:2016-12-16(美国)片长:139分钟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 维奥拉·戴维斯 斯蒂芬·亨德森 约翰·艾德坡 

导演:丹泽尔·华盛顿 编剧:奥古斯特·威尔逊 August Wilson

藩篱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