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1-19

藩篱:《藩篱》与特洛伊

这又是一部对观众很不友好的电影。缓慢的节奏、冗长繁琐的对话和单一的场景全都表明他完全没有顾及大众的观影体验。如果你看了几分钟就直接关掉了,那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电影前半段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话剧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几乎完全以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关系、介绍人物经历、推进剧情和埋设伏笔,节奏可以说是非常缓慢了。中间以一连串伴随着插曲的空镜头作为转场,从后半段开始采用了更为电影化的节奏和手法。在时间与场景有更多的跳跃。
其实这样看电影的前后两半部分在节奏上有些脱节。表达语言的差异导致上下部分几乎像在看两部电影。一般的电影多让大量的快慢节奏段落交错出现,而非只有这样两段。即使有,也多是快节奏的部分在前,慢节奏在后。这样更容易抓住观众,是迎合观影要求的做法。《藩篱》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所以也就不奇怪我将这部电影推荐给身边的其他人时,他们很少有能看下去的。
但当我看完了整部电影,在片尾令人内心平静又思绪万千的钢琴曲中,我想,这是一部值得我反复观看的电影。
故事的主角毫无疑问是那个”烂父亲“、”渣丈夫“特洛伊。 他会把握一切细小的机会对子女说教,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听。他喝酒后会口无遮拦,夸夸其谈,举止粗鲁。他将他工作上和过去人生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他对亲人有很强的责任感,但也对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在心理上对他们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一旦他们脱离了自己的控制或者自己不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存在就会无所适从。
他狂妄自大又极度自卑。他愤世嫉俗但又是现有社会规则的坚定拥护者。对于最亲近的人,他疏于维系关系,甚至将他们当成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但事实上极端缺乏安全感的他内心对于他最亲近的人又有极强的依赖感。这些行为本质上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体现。他严格地履行着一切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责任,但他却不能从中获得丝毫的满足感,也拒绝发掘其中的利益和乐趣,仿佛一头被人用鞭子赶着犁完地的耕牛,完成工作令他厌烦,迫于生计他又不得不做。他喋喋不休地展示着过去的教训带给他的烙印,像某种脱敏疗法麻痹自己,内心却不肯承认他被过去牢牢束缚越陷越深,最终成为自己曾经最痛恨也是影响自己最深的那种人。
不幸的是太少的人能足够幸运到碰到帮他们越过难关的人,又或是自己心灵足够强大能翻篇。他们深陷过去的创伤无法自拔,自怜自哀又自怨自艾,但面对周围人的付出与苦难却当起了鸵鸟,不满外界的一切又厌恶自己。然后他们又总忍不住伤害别人,伤害周围的人,伤害亲人,伤害后代。自己的人生被毁,就不自禁地想去毁掉别人,但他们内心知道这样不对,仅存的良知会拷问着他们。悲剧的人为传递可悲又无可奈何。
原生家庭对人性格的影响巨大而且几乎不可逆转。世界上大多数的家庭还是有明显的强势方和弱势方之分。因为长期地位不对等而造成的压迫感令我们抗拒强势方,但强势方的性格特质、待人接物的习惯乃至思维方式会悄然融入你的灵魂。
但生活仍然要继续。走出阴影不是容易的事,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电影最后母子间和兄妹间的对话既是侧面表现了特洛伊未直接展示在观众眼前的另一面,也是对这长久遗留的问题的部分解答。这并不是一部有强烈批判性质的电影。除了唯一的一场剧烈冲突外,整部电影都拍得克制而平静。特洛伊是一个难以被类型化、标签化的人,复杂、矛盾、难以评判 ,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藩篱Fences(2016)

又名:篱笆内的风暴(台) / 心灵围篱(台) / 围栏(港)

上映日期:2016-12-16(美国)片长:139分钟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 维奥拉·戴维斯 斯蒂芬·亨德森 约翰·艾德坡 

导演:丹泽尔·华盛顿 编剧:奥古斯特·威尔逊 August Wilson

藩篱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