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想看《藩篱》,是由于它在89届奥斯卡上的多项提名。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7.0,这个分数,相较于其它得到过奥斯卡提名的电影来说,连及格都算不上。

于是这令我思考,《藩篱》到底是凭什么吸引了严格的奥斯卡评委们?

带着巨大的好奇,我点开了这部电影。

就像我的题目中所提到的,精彩的电影就是一个不断推翻并最终升华的过程,而于我本人而言,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的冲击,就是它推翻了想象,我的想象——

在最初看到电影海报时,海报上黑人的笑脸却配以沉郁的色调,让我不由自主地猜想,这个故事和《为奴十二年》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开始后,所表现的年代、人物的衣着样式,与《相助》又是那么类似;而人物对话中,还不断出现关于“有色人种受到的差别待遇”这样的话题,更加深了我对这部电影的预定印象——它想要讲述黑人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故事。

甚至,当我看到Viola Davis扮演的女主角Rose时,还产生了一个很可笑的想法——有的人演同一类角色果然是会上瘾的,毕竟Viola也曾因《相助》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可事实证明,以上所有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偏见”,它或许来源于我没有看影片简介,又或许来源于我的少见多怪。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偏见”,在逐渐摸清影片脉络之后,我才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震撼之感,甚至有些“悟”了的意思——

影片讲述的,本质上只是很平常的一家人之间的依恋与怨憎,却写出了一股普通家庭剧没有的荡气回肠。

凭这点,我就想说,这部电影,绝对该有更高的豆瓣评分,也绝对值得上奥斯卡提名。

这部影片推翻了我给它的假想定位——种族歧视。事实上,影片中所出现的一切与种族歧视有关的记叙,都只存在于男主Troy的回忆和臆想里——

比如他认为棒球队开除他,不因他的年龄而因他的肤色;比如他认为他的白人老板会因为“种族歧视”而解雇他;再比如,他不相信儿子Cory会在橄榄球队里得到重用……

可能他的确因为自己的肤色而吃过苦,但以上这些,却都是他个人的偏执猜想,是他插在自己心里的一圈“藩篱”、一座堡垒。

当然,他这样的想法也并不是无法理解——他坐了十五年牢,与世隔绝十五年,而当时的美国,十五年可以发生很多、改变很多。

而影片在塑造了一个这样的人格后,就一定要安排另一种人格去与他碰撞,从而产生矛盾,那么这个就自然而然地由与Troy朝夕相处的妻子Rose来承担了。

影片中,Rose多次提醒Troy“世事变迁”“人会变化”“应该让孩子们去追梦”……而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推翻”——

推翻堡垒,Troy心中的堡垒。

大概正是由于Rose不断冲击他的死板观念,才导致了他产生了那种“被束缚”“压抑”“无法呼吸”等情感与感受,从而使他去追求快活的感觉、找一个能让他“自由呼吸”的人,而这其实也暗示了Troy的出轨。

而当我真的看到Troy有了外遇时,我是非常震惊的,因为他曾多次表达过自己对Rose的爱意,当然这种表达并不是口头地说一句“我爱你”,事实上,他从未对Rose说过这句话,他只是说:“You're the only decent thing happened in my life.(你是我生命中唯一一件像样的事。)”但在我看来这就足够了——他会因这个想法而不愿辜负Rose。

所以当我发现他背叛了Rose时,他在我心中的那个“臭脾气、有个性的善良男人”的人设也就被推翻了,尤其在他看不到Rose为家庭所做的付出与牺牲时,我更觉得他是个“渣男”!

当然其实影片开始时Bono的话就已经暗示了事情的发生,也怪我看不穿吧。

反正,我当时甚至想问问Troy:“既然不爱了,就早点放手,干嘛要无端消耗彼此的感情和生命?”

可事实证明,我又错了——Troy不是不爱Rose了,只是他爱的女人又多了一个,而当这个女人去世时,他迎着风雨,对“死神”大喊:“除非你要夺我的命,否则你休想再踏进这个家里、接近这里的任何一个人。”

他开始修藩篱,这是他要保护自己家人的象征,而保护是因为爱,他爱Rose和Cory,尽管他曾表示自己并不是必须喜欢谁,付出只是因为对家庭有责任,但这些该是他的掩饰与狡辩,毕竟他是个“臭脾气、有个性的善良男人”——他“渣男”的人设又被推翻,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立体的、有血肉的人。

而这就是第三个推翻——推翻固定人设。

不得不提的是,在“向死神呐喊”的这段故事中,影片画面设计与情节的呼应堪称完美了——

通知Troy情人死讯的那通电话是Rose接起的,彼时,一道闪电映在墙上的十字架上,雷声低弱,Rose信教,闪电映在十字架上,影射了这个消息与她而言,也是令人震惊甚至难过的;而接下来Troy接到死讯,窗外闪过一个小闪电,这应该是暗示了男主当时仍处于懵住了的状态,他冷静地说要去看看死去的情人,因为那是“该做的事”,而他的反应其实也非常合乎逻辑——没有人能立刻接受珍贵的人的死讯,很多人在无法承受时,总会下意识地不去承受、不去感受,Troy之后不冷静的咆哮也应证了他不是没心没肺,而这时的电闪雷鸣,也完全切合他的心理。镜头一转,Cory在走廊安慰Rose,身后闪过一道小闪电,伴着一声闷雷,这声闷雷,则象征着父亲的形象在儿子心中瓦解,也是本片的第四个推翻——

推翻情感。

奇妙的是,影片没有大篇幅描写男主Troy的情感变化,他一直都是习惯于以严苛的方式表达爱、执着而偏执、渴望精神认同与慰藉的,唯二的两个明显变化,在于他将弟弟送去医院,也不再叫Bono为“nigger”,个中酸楚,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Troy最大、却也最隐秘的情感变化,在于他对父亲的感情——由敬重,到憎恨,再到理解,最后是怀念。

但事实上,影片对于他这段往事的叙述也只是一笔带过,更多的是用Cory与他的情感纠葛作影射,再由Rose对Cory说的一句“你就是第二个Troy Marks”来作精辟总结。Cory是思念Troy的,从他参加葬礼时打树上的棒球以及和妹妹唱歌时的哽咽可以看出;Troy也是思念父亲的,从他经常唱父亲写给他的歌并引以为豪可以看出。而对于两个儿子,他一直都爱他们并为他们骄傲,只是他不擅于表达。

影片中情感变化最感人的就是Rose,她的话几乎是整个影片最大的泪点,从爱男主所以希望他能看清现实的那种迫切,到她因受伤而爆发,再到她接受小三女儿的那份理智与博爱,后来又决绝地表达了对Troy的失望,却又在最后教育Cory要尊重父亲、并表达了自己对Troy的爱与不舍,她抓住了我的每一个泪点,她就像玫瑰,不仅是名字一样,相同之处更在于她的品质——美丽柔弱而值得呵护、棘手而坚强。

值得一提的是,Viola的哭戏总能很好地抓住人的情感,从隐忍到涕泗横流,可谓出神入化,《相助》里记叙儿子的死亡时是,《藩篱》里的爆发亦是。

当然,这部影片注重推翻却不止推翻,它也在建立——从一开始就“偷偷”地建立着Troy这个挣扎而高尚的灵魂,而在影片结尾时,又由Troy的弟弟Gabe的号声打开了“通往天堂的门”,为影片内涵做了一个完美的定位与升华——

“人会犯错,但上帝原谅罪人、爱罪人,天堂接受一切值得尊敬的灵魂。”

藩篱Fences(2016)

又名:篱笆内的风暴(台) / 心灵围篱(台) / 围栏(港)

上映日期:2016-12-16(美国)片长:139分钟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 维奥拉·戴维斯 斯蒂芬·亨德森 约翰·艾德坡 

导演:丹泽尔·华盛顿 编剧:奥古斯特·威尔逊 August Wilson

藩篱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