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当对影片进行拉片分析时,会觉得是枝裕和新片《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越回味愈发醇香的电影。
如果说《三块广告牌》是那种将不公的屈辱和愤恨,从每个毛孔中都散发出来的电影,那这一部《第三度嫌疑人》,有一种层层渗入骨子里的阴寒。包装以悬疑推理的外壳,但内核还是延续了是枝裕和前面几部的主题:“人死后,生者的困局”。
《第三度嫌疑人》实际上就是一个论证的过程。围绕三隅的可能事实有:可能一,嫌疑人三隅杀死厂长后焚尸,并偷窃他的钱包,被抓认罪,最后当庭翻供坚持无罪;可能二,厂长的妻子买凶杀人,三隅是帮凶;可能三,凶手不是三隅。
影片安排了辩护律师重盛与嫌疑人三隅七次会面和问询,实际上并非是在推理而是在论证,从死刑论证,到德性论证,再到司法论证,多重维度走向核心关键。
在死刑历史上,日本曾是第一个废除死刑的国家,在武士时期恢复至今。日本司法对于死刑的适用极为慎重,每年死刑判决不超过10件,而真正执行的一般2-3人。这20年来被判死刑的8成以上都是以金钱为目的的杀人,而有心理障碍杀人、无理由杀人等几乎不会被判死刑。
之前沸沸扬扬的江歌案,最后以20年有期徒刑盖棺落定。在案件中,有一个标准被反复提及——“永山标准”。永山是一个少年作家杀人犯的名字,1968年永山则夫在美军基地捡到一把手枪,在东京、京都游荡时因愤懑射杀了四个人,15年后才被处以死刑。
“永山标准”需要考量9个因子:
犯罪的性质、动机、体现于行为样态中的杀人意思之坚定性和残虐性、结果的重大性(被害人人数)、被害人亲属的情感、社会性影响、行为人的年龄、行为人的前科、犯罪后的情形。这实际上透露着不判处死刑原则,当有例外情况再判处死刑。
那影片的结构非常清晰,七次会面就是七次判断,掌控了电影的节奏和转折点,让所有观众都成为陪审团。
一开始,作为三隅的辩护律师重盛来说,调查的重心就在试图论证事件二,以期为三隅减刑到无期徒刑,但他忽视了去寻求案情真相,这也可理解为检方在指责重盛是那种“阻碍罪犯面对自己的罪行”的律师。但重盛并不是结果正义的追随者,他更加追求程序正义。
转折点在第五次会面,谁掌握了提问,谁就掌控了一场对话的节奏。当三隅质疑重盛,你就不想知道真相吗?在重盛对三隅的不断了解中,发现人性与人性之间是可以相互投射反映的,不管是恶还是善。人理解人的方式往往是以己度人,逐渐觉得可以理解的时候,是否自身中就产生了恶的虚像?当重盛想要追问杀人犯三隅的动机,终究会落到一场德性的论证,死刑,是否得当;而人,生而为恶是否有可能。
到这里,三隅的杀人动机已经似乎靠近了可被人理解的范畴,是有希望成为判为无期,再度的转折在第六次会面:三隅先是否定咲江是在说谎,随即否定自己没有杀人,再抛出疑问,你相信我吗?双重的否定就成为肯定,重盛落入话术陷阱成为了三隅的同谋,在最后一次庭审的当场翻供将他推向死刑。
死刑还包含着一个道德难题,即无法精确地判断出死刑的威慑力到底多强,死刑是否比终身监禁的威力更大。当一个凶手的动机是求死,不悔过,当死刑失效后,那么到底何种惩罚才是对他的威慑?电影中,死刑存废是被着重讨论的,分为两方观点:
在三隅观念里,法官和杀人犯是同等的,都在操控他者生命。这是废除死刑的观念,属于死刑“人权抵触”者,强调生命权的普适性。电影中,死者被焚烧后留下十字架的痕迹,而金丝雀的墓上也用石头摆出十字架的形状,而据了解,废除死刑国家的文明类型,多为受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影响的国家。废除死刑的主张最早是由功利主义者贝卡利亚和边沁提出来的。在他们看来,死刑的威吓效果并不大于终身监禁。
而重盛的法官父亲,就是一个不支持废除死刑的人,他认为当年只判处了三隅10年的有期徒刑,量刑的过轻导致了出狱后的再次杀人。废除死刑对于社会稳定有太多不可估量的后果,而且废除死刑不符合民意,受害者的家属当然希望杀人偿命。
那导演的倾向呢,其实是倾向于废死的,因为死刑应否被废止,与死刑的正当性判断有关,在三隅被判死刑问题上,让观众对公权力执行问题上有了个判断。
第三次翻案,让法官、检察方和辩护方方寸大乱,他们在后方开了场小会,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这是一种结果正义,公权力为了达到从快从严惩恶的目的,而任意牺牲应有的程序,结果是好的,但这种功利主义逻辑,已然违背了“最低限度的正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曾说:“罪犯逃脱法网与政府的卑鄙非法行为相比,罪孽要小得多。”
人类社会中的公正本身就存在诸多错位,而对于三隅最大的不公是,生命本身是没有意志的,被挑选着,毫无道理的。公正何以实现?公正无法实现。一直被制裁的三隅,选择了自己制裁自己。
影片通过缓慢的人性观察和并非强情节设定的司法追究,辩护律师重盛陷入了嫌疑人三隅编织的司法难题和道德难题之中:以杀人动机作为引诱重盛的饵,使得他从满足于程序正义逐渐转变为向真相去不断追问,而步步诱导落入一场名为司法审判的谋杀案中,谋杀的对象是三隅。
是枝裕和终究和强情节和商业化还是保持距离的,倘若你是以“这是是枝裕和的电影”为预设去看这部电影,你是能觉得导演的精妙和匠气;但倘若你是以“悬疑推理类型”作为这部电影的预设,那你可能会觉得空洞无聊,也会捕捉不到役所广司身上缓慢而隐秘的气流变化,更感受不到电影逐层深入的议题设置。
况且,就算是枝裕和拍的是推理悬疑,那还是大众所认知的推理悬疑吗?

第三度嫌疑人三度目の殺人(2017)

又名:第三度杀人(港) / 第三次杀人(台) / Sandome no satsujin / The Third Murder

上映日期:2018-03-30(中国大陆) / 2017-09-05(威尼斯电影节) / 2017-09-09(日本)片长:124分钟

主演:福山雅治 役所广司 广濑铃 满岛真之介 市川实日子 松冈依都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第三度嫌疑人的影评

Laraine
Laraine • 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