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一开始想看是因为票圈的一致差评和热评里“一次失败的尝试”、“把是枝裕和拉下神坛”这种言论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在看的时候却发现,该片不仅不沉闷,而且高潮迭起、一转再转,由于电影主要从男主(律师)的角度展开,所以当我以为自己猜到真相的时候,最后才发现我只是和男主一样,掉入了“审判”的陷阱。这明明就是一部区分是枝裕和和普通导演地位的神级片子好伐。
也许他被人诟病的原因(我猜)就是反传统的悬疑片叙事,就像白日焰火、银翼杀手诸如此类,用“文艺”的技术手法来讲述一个“商业”的故事,所以很多人觉得是枝裕和连故事都没讲清楚就妄图讨论深奥的意义。可是,如果你看懂了的话,你就会明白这个故事恰恰不需要也不应该有所谓的真相。
接下来我想着重分析电影文本,剧透内容很多,但是由于记忆力有限前后情节可能会有偏差。
电影一开始,就是嫌疑人三隅杀人的场景。然后被捕,他本就是一个有杀人前科的犯人,虽然当晚没有目击者,但他很快就承认了检察官指控的罪名:杀人抢劫。接着就是福山雅治饰演的律师从另一个律师那里接手此案,为三隅辩护。由于三隅已经承认指控,所以想要减刑(从死刑减到无期)比较困难,福山只好主张“杀人偷窃”罪,这样就不是为了钱而杀人,而是因为仇怨杀人再顺便偷钱。这里是枝裕和借一个女律师之口,抛出第一个关于法律的疑问:同样是杀人,为什么仇杀就比为钱而杀值得原谅?
接着,福山和他的助理律师在寻找三隅的杀人动机时发现,三隅并不是一个戾气重的人,和受害者也就是他的老板并未结下什么深厚的梁子。他们又去造访了原来三隅第一次杀人的小镇,抓他的警察说他30年前杀死了两个为非作歹的高利贷并放火烧尸,结果也是很快就被抓住了,并且在审判期间多次更改口供,加上他平常不爱抱怨,大家都想不通为什么他会突然杀掉那两个高利贷,所以没有人知道三隅的真正动机,但是为了尽快结案,法官将此案定为仇杀,放了三隅一命。接受采访的老警官说,每次提审三隅,他都接受他们提出的新怀疑和新说法,他就好像一个“空空的容器”。
拜访回来后,福山又去见了三隅,质问他为什么要杀自己不恨的人,三隅给出的答案是:有些人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律师反问:所以你就用这种办法(杀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三隅再反问:你们不就是用这种办法来解决的吗?(指死刑)
因为看到后面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律师、检察官还是法官,大家都并不关心案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们只关注在这场庭审中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法官为了名声想尽快宣判,辩护律师为了减刑劝嫌疑人直接认罪。结果后来三隅突然要翻供,不承认杀人,导致罪行轻重的辩论直接转向了有无的辩论,他不按大家的规则出牌,自然也没人愿意听他要说什么,于是直接判了罪名成立,执行死刑。宣判之后,是枝裕和又抛出另一个质问:是谁拥有决定判决的权力呢?一个人被判死刑,被强行结束生命,而宣判的却是一群连真相都还没了解清楚的人。法律在这一刻显得荒谬无比,它成了大众可以随便审判一个人的冠冕堂皇的工具,正如杀人犯手里的凶器。所以三隅说自己羡慕法官,是因为“法官可以自由地审判别人”,而犯人就要付出代价。
当三隅提出“有些人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命题时,年轻的助理律师马上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我想可能很多观众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但三隅马上激动地说到自己的妻子和父母,他们都被命运做了判决,没有过问他们本人的意愿。他们就像是那些不配活在世上的人,所以上天用各种方法让他们离开。这时我开始隐隐明白事件的真相了,或许是因为受到命运的捉弄,所以三隅也想毫无道理的审判他人,作恶多端的高利贷,食品造假的黑心商人(他的老板),自己豢养的四只心爱的鸟儿(喜欢鸟象征向往自由),残忍地杀害他们然后摆出耶稣受难的十字造型,代表他对他们的审判。然后再坐等被捕,接受“法庭”对他的审判。(从他杀人后没有逃走、提前处理好房租等事宜可以看出,他早就接受了这种荒诞的审判)
但是很快导演就让我推翻了自己的想法,这里要引入第三个关键人物——受害者的女儿。一开始,福山先是发现这个女孩儿和三隅有意外的密切交往,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了解到女孩从14岁开始就遭到父亲性侵,母亲则对此视而不见,并和父亲一起参与食品造假,这件事被三隅发现后,他们转了50万块钱堵住三隅的嘴,但是在银行卡上留下了证据。所以三隅第一次改口供时利用了这一点,说是受害者妻子为了骗取保险金买凶杀人。但在女孩看来,三隅是为了自己才杀死他父亲的,所以当买凶杀人这条道行不通时,她站了出来说要在法庭上帮三隅指证。可是这样一来,大家都清楚小女孩会受到怎样的拷问,她要在众人面前一遍遍回忆惨痛的经历,她以前犯过的错撒过的谎也会被翻出来质询,这些无疑都是在她的伤口上撒盐。所以当福山告诉三隅女孩的决定时,三隅突然要翻供说自己没有杀人,承认杀人都是因为之前的律师跟他说这样才能减刑。而福山也不顾他人劝阻,帮助三隅打无罪辩护,他找到女孩让她在庭上否认三隅为她杀父的事情,女孩犹豫再三最后被福山说服。其实除了女孩,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样打,这场官司必输无疑。于是在这个下着雨的午后,这场荒唐的庭审就开始了。
沉闷,潮湿,这样无心工作的下午我们再熟悉不过。法庭上的所有“局外人”也都想着早点结束好下班回家,所以当被告人在庭上一提出要翻供时,三方便立马开小会达成协定,不再按常规流程重新取证,而是直接接着审,因为大家都知道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当福山抱歉地对女孩说对不起的时候,女孩失望地说了一句“在法庭上没有人说真话”。被告人是假的,律师是假的,证人是假的,检察官胡乱定罪,法官草菅人命。没有真相,更不存在正义。
最后,影片迎来了最后一个转折。当我们同律师一样,以为三隅是为了保护女孩才这么做时,三隅否认了。他此时已经没有任何撒谎的必要,所以福山震惊了,我也震惊了!福山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原来你真的是一个容器”。三隅只是一个空着的容器,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或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他装着什么就是什么。检察官认为他抢劫杀人他就抢劫杀人,法官要办案效率就以最快的结论定案,受害者以为他杀人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辩护律师,把自己对女儿的愧疚投射到三隅身上,认为三隅也是因为对自己的女儿有亏欠,所以把那个女孩当成自己的女儿在弥补,于是帮他演完了这场戏,却也无意中对他作出了应死的审判。而真相是什么呢?三隅到底为什么杀人?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为了救赎,还是审判?没有人知道答案。甚至连编剧是枝裕和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因为每个人心中早已有一个自己所相信的真相。这个真相或许真或许假,就像老律师说的那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只能接触到事实的一部分,却把那一部分当成了全部。
所以我觉得中文版的海报做得很好,“逃不过的死刑,找不到的动机”,命运要审判你,结局早已注定,真相只不过是各自寻找的借口;“一念之间,真相大白”,大白的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导演展现给我们看的,这个社会的真相。
每个人都在这个故事中完成了对他人的审判,是枝裕和通过拍这部电影完成了他对这个社会的审判,而我们作为观众对它加以解读,给它打出一个6.9的分数,何尝又不是一种审判呢?

第三度嫌疑人三度目の殺人(2017)

又名:第三度杀人(港) / 第三次杀人(台) / Sandome no satsujin / The Third Murder

上映日期:2018-03-30(中国大陆) / 2017-09-05(威尼斯电影节) / 2017-09-09(日本)片长:124分钟

主演:福山雅治 役所广司 广濑铃 满岛真之介 市川实日子 松冈依都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第三度嫌疑人的影评

Laraine
Laraine • 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