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奇遇电影 (ID:cinematik) 奇遇电影图文版
原题为:第三次的杀人:是枝裕和这回演砸了!
22年前,是枝裕和带着处女作《幻之光》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了当年的Golden Osella奖的最佳导演奖(一般而言最佳导演是发银狮奖,Golden Osella这个奖类似柏林的艺术贡献奖,经常发给摄影、音乐等等部门,不太规律)。对当时还是新人的是枝裕和而言,这个起点不可谓不高。不过他也跟很多其他导演一样,从威尼斯或者柏林发迹,然后转战戛纳。近年更有主竞赛和一种关注的连续入围——虽然包括戛纳在内的三大电影节都无视了他生涯最佳作品《步履不停》,而且最爱是枝裕和的电影节其实是同是A类的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虽说是枝裕和在戛纳经常被降级到一种关注单元,但总而言,至少在日本电影圈他和戛纳的亲女儿河濑直美,以及黑泽清并称戛纳电影节的三大宠儿——出处见今年火爆中日两国的深夜档伪纪录片《山田孝之的戛纳电影节》第二话。今年,他又带着《第三次的杀人》回了趟娘家,还做出了「转型」的大动作。
是枝裕和这次破天荒拍了个推理片,外媒评价还不错,但我觉得不行。事实证明,只靠国民老公福山雅治的颜和役所广司的演技,是不行的啊。所以,我还是给是枝的新片打了一星(场刊体系,四星满分)。
作为早稻田文学系出身的高材生,是枝裕和会将自己的原创故事以小说的形式出版(剧本与小说大体是同时创作),内地的简体中文版已经出版了《下一站,天国》《步履不停》《奇迹》《比海更深》四种,加上一本《有如走路的速度》随笔集,是枝裕和的地位已经堪比十几年前的小清新教主岩井俊二。
如今是枝裕和也是功成名就、票房热卖、诸多荣誉加身的一线导演,并在2016年成为奥斯卡评委。大概是人生需要新的挑战吧,在先后尝试了时代剧《花之舞者》(也是是枝裕和商业转型/主流化转型的起点)、漫改作品(《空气人形》、《海街日记》)、企业定制作品/铁路迷题材《奇迹》之后,是枝裕和终于跳了日本绝大多数导演都会跳的坑——推理。
《第三次的杀人》按流派来分,显然不属于本格推理,而是带一点社会派面向的写实派。
以下内容涉及严重剧透,请谨慎阅读
想要剧透,其实一句话就足够:一开始你以为这是《十二怒汉》,到最后才发现其实是《嫌疑人X的献身》。当然,具体情节还是不一样的。
影片开了一个非常类型片的头,上来就是杀人焚尸的场景重现。但是枝偏偏给了犯人三隅(役所广司饰演)一个清晰的正脸。
接下来,律师重盛(福山雅治饰演)接到工作,要为三隅辩护。那时候,三隅已经因为两起杀人案在监狱呆了30年。谁知他刚被释放,就主动供出「我杀了自己的老板」。
律师的职责要求重盛尽可能去寻找减轻刑罚的办法。而在日本法庭上,有一个焦点问题需要大家留意一下:犯罪动机的不同是可以影响到量刑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调查过程中,三隅一直隐瞒自己的杀人动机。于是,推理剧情就此展开。
重盛竭尽全力寻找真实动机,调查过程中将三个家庭卷入——
被害人山中及其妻女、凶手及其女儿、以及重盛本人的父亲和女儿。
围绕这三个家庭,剧作经历了四次翻转。
最开始,三隅自称是因为贪图钱财而杀人焚尸。
但面对媒体,他第一次翻供,改说是被害人妻子为骗取保险金而买通他杀死山中;
接着,重盛又在调查中发现被害人的女儿咲江与三隅有来往。咲江说自己长期被父亲性侵,三隅是为她杀人。剧情第二次翻转。
这个翻转基本上就是真相了。影片闪回了犯罪现场,焚尸时三隅和咲江都在场,身上也都有血迹。

为了保护咲江,三隅在法庭上再次翻供。这次他说自己没杀人,只是因为对山中解雇自己怀恨在心,抢了他的钱包。
这与事实不符的说法,会导致三隅被判死刑。他自己为了能让咲江置身事外,也已经一心求死。

三隅自己的女儿呢,直到片尾都没有出现,我们只听到她传来的一句话,「希望父亲快点去死」…
剧透到此结束,请继续阅读
如果你没看上面那段,那我可以告诉你,电影的剧情线看上去还是不错。问题是是枝裕和的拍法……
首先,从推理片角度来看,影片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叙事阻力。
整个案件证据确凿,只有动机未定。辩护律师的调查全靠访谈,访谈则全靠被访者的心情。
所以从头到尾,《第三次的杀人》都在纠结「要不要告诉你」。也就是全凭一张嘴。但仅有证词,实在算不上关键性的证据。
再说说重建动机这件事吧。它本身并不复杂,甚至都不需要什么逻辑,这就导致整个推理过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极为冗长的说服教育。
我怀疑这可能还真是是枝裕和的本意。他根本无意做推理,只想用写实笔法展现辩护律师冗杂的案头工作。
说他不想做推理,还有一个原因。这也是最让我惋惜的。
影片中有好几个点,都可以拿来大作社会派推理,但都被是枝放过了。
比如山中做坏事被三隅发现,给了他五十万日元的封口费,后来这笔钱被说成是山中妻子买凶杀人的佣金,这又牵扯出山中生前经常用妻子的账户暗度陈仓的隐情。
这个情节写得还不错,有做文章的空间,却没有被进一步展开。
再比如三隅的犯罪前科。
他以前在北海道留萌市(Rumoi)做矿工,矿山停工后,大批工人失业,当地犯罪率飙升,与之对应,三隅杀害两人被判入狱30年。
这不也是极好的社会派切入点吗?重盛在北海道调查的时候既然发现了旧案背后的隐情,那是枝为什么不用新老两起案件做一个犯罪动机和手法上的对比呢?
导演的一次次放过,让电影的内容和它类型片的套子渐渐脱线。是枝是在反类型吗?可是他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啊。
当然,影片也有为数不多的看点。
役所广司和福山雅治在探监戏里互飚演技,把口供反复修改的谜局发挥的淋漓尽致。
倒数第二次探监的场景中,画面被探访室的玻璃从当中分开,切分镜头中出现了极其玄妙的玻璃倒影,将两人的面孔一虚一实叠在一起,难以分辨。这也是影片唯一一次将正反打镜头改成双人中景。
这马上就能让人想起阿莫多瓦的《对她说》和伯格曼的《假面》。
另外还有重盛在北海道的梦境。
他在那里询问了三隅的女儿,由此展开的线解释了三隅与咲江关系的动力——移情。
重盛本人也被这股移情力感染,梦见自己和三隅、咲江三人站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大俯角镜头之下,这一幕显得颇为抒情。
由此可见,是枝裕和还是22年前那个拍摄《幻之光》的文学高材生。一直以来,他的影片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叙事结构——「创伤后建立的后共同体」。
在《第三次的杀人》里,这个结构同样可见——三隅因女儿的疏离受创,咲江因父亲的性侵受创,两个幸存者遇见后,结成了所谓的「后共同体」。
再进一步说,重盛与自己女儿的关系,恰好互文了上面两对「创伤后父女」。于是,他的案件调查,实际上是一个揭示并进入三隅与咲江“后共同体”的过程。
写到这儿,我的推理真算做完了。
既然是枝以此为结构,那他弱化推理类型的作法大概也不足为奇。
何况外媒对这部片还挺买账的。威尼斯场刊「Ciak in Mostra」按照满分五分的体系,给出了3.27(专业)和2.77(公众)的评分。役所广司也可能竞争一下最佳男演员。
剩下的问题,就是日本观众买不买账了。

影片9月9日(当地时间)就要在推理第一大国公映,所以我们很快就会知道,日本媒体要怎么评价这部「反类型」的类型推理电影。

第三度嫌疑人三度目の殺人(2017)

又名:第三度杀人(港) / 第三次杀人(台) / Sandome no satsujin / The Third Murder

上映日期:2018-03-30(中国大陆) / 2017-09-05(威尼斯电影节) / 2017-09-09(日本)片长:124分钟

主演:福山雅治 役所广司 广濑铃 满岛真之介 市川实日子 松冈依都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第三度嫌疑人的影评

Laraine
Laraine • 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