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导演最新电影《白塔之光》正在上映。
导演因为常年在韩国任教,早年电影创作主要阵地是韩国,近年来逐渐将创作重心转向国内。在电影《漫长的告白》之后,电影《白塔之光》是张律回国后创作的第二部作品。很荣幸借此机会专访到张律导演,一起聊聊电影《白塔之光》背后的故事:
1、您的电影大多都围绕“故乡”“身份认同”“暧昧”展开。可以说说为什么这样关注这些主题吗?
张律:北京是我生活最长的一个城市。即使在韩国教十年书,但家还在这边,常回来。“故乡”对于我来说有那种断裂的东西,这个东西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是考虑,是无法避免的一个事。
我觉得人和人的关系都是暧昧的。暧昧的意思,翻成另一句话讲就是“不是那么清晰的关系”,即使夫妇、父子、朋友关系也好,我们的关系是非常清晰的但其实又完全不清晰。人和人关系中最底色的就是暧昧。
2、新作品《白塔之光》,主要聚焦中年男性的心理焦虑,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张律:我已经不是中年了,是老年了。现在社会上关于焦虑可能中年这一代是最多嘛,因为承上启下,换句话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就是说他在人生的过程,这个年龄是中间的阶段,遇到的和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最多的一个年龄段。所以,中年可能就是创作作品里面永远避不开的一个东西。
3、这是您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的有感而发吗?
张律:一个创作者和你说“这个是我的经历”、“由我的经历出发拍的”,你也别信;然后他说“这个跟我什么关系都没有”你也别信。创作就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就是你周边的亲人、朋友甚至你自己的某些节奏可能都会进到那里面,所以这个东西也是暧昧的,无法清晰的。
4、为什么选择辛柏青和黄尧做主角?
张律:辛柏青在电影《漫长的告白》已经合作过一次,很舒服。这个电影里的主人物是北京长大的一个中年人,正好辛柏青合作过,也是非常好的演员,他也愿意演这个电影。于是有了第二次合作。
黄尧没有合作过,是朋友介绍。见了一下就感觉和那个人物比较接近,她能够完成这个人物的塑造,所以跟她合作。刚开始设定人物是南方女孩,因为她是广东人,于是顺理成章人物丰富为说粤语的广东女孩。
5、“白塔”这座建筑会为何成为《白塔之光》里的重要元素?
张律:北京是我生活的最长时间的一个城市,30多年吧,比较熟!已经生活了30多年,对这个空间、这里的朋友会有情感关系,创作者一般会想拍的。白塔那一带是我特熟的一个区域,年轻时候经常在那里玩,那里朋友非常多,对那里的氛围和人的样态比较熟,所以选择了那个区域来拍。
在那个区域里白塔是避不开的。那个区域其实在北京市基本就没变,灰色的四合院传统建筑,白塔在那个空间里颜色是非常突兀的,它有一个跟光结合的时候。阳光灿烂的时候,白塔会反射出一种光芒,更有意思的是阴天,下雨下雪没有日光,白塔向上隆起的那个白色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光。
光是能慰藉人心的吧?那个白塔,只要是北京人,特别是在那个地区生活的人,下意识其实都会受到这个白塔颜色的影响。
6、这部电影辛柏青老师戏份很重,演绎得很好,关于他的表演您有什么可以和观众分享吗?
张律:因为上一部片子我和他(辛柏青)合作的时候,他是男二号,(电影《漫长的告白》)那个角色和这一次《白塔之光》的角色完全不一样的性格。这一次他是男一,从头到尾他来引领。我觉得这个演员表演上的深度和宽度都超乎想象,不仅准确,还带来很多的可能性,非常厉害!
7、戏里男女主角之间是爱情吗?他们的相遇是注定的还是偶然的?
张律:所有的相遇都是偶然,但是戏里我倒没有把他们弄成爱情的关系。其实各个年龄层异性之间都会有互相吸引的地方,同性之间也一样,跟年龄没关系。只要有吸引,就会有接近,接近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暧昧的情愫会出来。
电影里的男女主角其实都是非常孤单的人,有时候两个孤单的人会被吸引到一起去。但是它是不是爱情?戏里边我的处理是,差一点往爱情上去但是没有去。情感上很亲密的关系,但不是爱情。我觉得现实生活里很多人比爱情更多的是这种亲密,不是爱情的关系,所以我比较感兴趣。但是,关系往前走的人有没有?有,但是这两个人没有往前走,也是我喜欢的东西。
8、《白塔之光》中辛柏青和田壮壮饰演父子,是一段特别的关系,为什么想表达这样的故事?父亲的遭遇有种悲哀,但到最后也释怀了,对于这个人物设定您是怎么想的。
张律:这种关系生活中有很多。因为外在原因缺失父爱,父母离婚、去世等各种各样原因,让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父爱。(男主角)他爸爸那个年代,司法的东西没有那么明晰,比较粗放式的管理,劳教一年也许是冤枉的,但这个东西致使他不仅缺失父爱,还因为父亲有一种羞耻感,这个问题怎么去解决?
我的朋友中也有小时候父亲因为类似的事情就是走掉了,然后这一生他会被父亲的这个阴影笼罩着。这个东西到一定的岁数,要去弄清楚,起码要走在一条和谐的路上。
我希望不论父子、亲人之间的情感,还是爱情之间,这些互相走得比较近、能够给予慰藉的这些情感我们都要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