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之光》非常特别,它是在讲述一种现实存在,是我们生活本身。
导演让我觉得街上行走的每个人都怀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在生活。
而导演也怀着自己的秘密。他怀着他故事里角色的秘密,他想要分享。于是写故事拉赞助找演员,最后《白塔之光》来到了我们面前。
先看男主故事。
男主谷老师5岁时他妈把他爸赶出了门,他们再也没见过面。
原因是什么,我们看导演如何告诉我们。
先是铺垫他和父亲没有任何联系。
导演主要用他独自的生活,偶尔接孩子陪孩子,和女主年轻女孩北花儿模棱两可的感情戏来一边埋伏线索,一边告诉我们答案。
印象深刻是一天夜里谷老师喝得有点多,在公共电话亭,拿出一张纸条,拨通了一个电话。听到电话那头说:我是谷运来。
也姓谷?
我这才想起电影第一个镜头他和姐姐一家给他母亲扫墓时,他姐夫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原来是这位姓谷的电话号码。
又想到他平常情绪没什么起伏,说起自己父亲,会说他死了。
对。他是打给5岁之后再也没见过的父亲。
他打了过去为什么不说话呢?我们不知道。他姐夫给他电话号码纸条后,也说他父亲每年从北戴河骑自行车到北京两次,一次男主,一次他姐姐生日,远远看一眼就走了。
不过我们还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被赶出家门。导演真是沉得住气啊,到了影片后半部分下面这个场景才说出当时发生的事。
谷老师和北花儿坐公交车,拥挤的车厢,这时有一位女士转身指着一位男士大喊,他摸我!流氓!
下了公交车,就在这个北花儿和观众毫无防备的时刻,谷老师说:我爸就是那样的人,因为在公交上摸了一位女士,判流氓罪,劳教一年,我妈就把他赶出去了,之后再也没见过。
真的惊心。
现在我们知道了他父亲因为酗酒流氓罪被赶出家门,但,流氓罪就要被赶出去吗?不赶出去会怎样。
我们已经有点忘了,时代开过普通人的玩笑。等他第二次去北戴河我们才知道真正原因。他父亲说:你妈妈把我赶出去是对的,不然你和你姐姐没法抬头做人。在那个年代,人们觉得杀人比流氓罪都好。
其实他父亲一直不承认摸了人,可当年那位女士却说是。而他父亲那天喝了酒,就更没人相信他的话。为什么劳教一年?是那位女士找到办案民警,说其实她也不百分百确定,但让她指认,她就那么说了。民警听了,从轻判罚是劳教一年。
后来他父亲还去找民警和那位女士,那位女士去世了,民警老年痴呆了。
看到这里,不知道说什么。那件事给家庭造成的创伤,是彻底没有任何地方讨个说法了,一个家庭的痛苦,到底该怪谁呢?
女主北花儿的秘密。
北花儿告诉谷老师,她老家在北戴河。但是很快你听见她一个人时用流利的广东话和父母打电话。她在撒谎吗?
北花儿和谷老师见完面,让他先走,自己有事,转身进了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北花儿为啥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呢?
在游乐场小火车上,她突然问一对夫妇你们女儿是亲生的吗?激怒孩子妈妈,骂她是神经病。那她为什么问陌生人这么诡异的问题呢?
直到她和谷老师一起去了北戴河,我们才知道:她5岁在孤儿院,后来被广东夫妇领养。一瞬间,北花儿身上的结都解开了。
谷老师和北花儿互为彼此的观众,我们是既是谷老师又是北花儿的观众。
而这部电影好看,因为导演是一边上锁一边给钥匙。就像生活本身。
最后,这是一部有浓厚北京味的电影。北京胡同、鸽哨音、无影塔、广济寺等具体场景,主角同学饭局后喝高了痛哭流涕合唱《北京欢迎你》都是浓浓的北京。
我在这部电影里发现了北京人的巴黎情结。男主男同学年轻时是诗人去了巴黎,女主在孤儿院就认识后来成为男朋友的人也在巴黎。
上面这些北京人看了会更有感触吧。导演很爱北京吧。这部电影可以说的太多了,如果这篇有很多人喜欢的话,我们再出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