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粉色元素满满的电影上映了,可算是一下吸引了女性观众的目光,电影的角色原型芭比娃娃其实也是许多女生童年时期非常宝贝的一个玩具。
当我们手上有一个芭比娃娃的时候,我们很喜欢给她换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衣服,幻想她今天要去参加一个什么舞会,大家玩得有多么开心,朋友们会如何惊艳于她今天的美丽……
趁着这次电影上映,一些女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芭比粉穿搭去电影院打卡,也算是沉浸式体验了作为“芭比”的时刻。
《芭比》讲述的是在芭比乐园里,各种各样的芭比和肯每天都过着童话般100%完美的生活。但是某一天,芭比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故障,她找到了怪异芭比寻求帮助,怪异芭比对她说,你需要去现实世界了解真相。
由此,芭比和肯开始了冒险之旅。
从前只在美好的芭比乐园生活的芭比来到人类的现实世界中,会发生什么呢?
1、芭比初到现实世界的不适感
经过曲折的长途跋涉,芭比和肯终于来到现实世界,他们出现在洛杉矶的海滩边上滑滑轮。在这里,芭比第一次体验到让她不适的目光凝视。过往的男性在上下打量她,同行的肯却并不觉得这目光里充满暴力意味。
对比在芭比乐园里,所有的芭比和肯都会礼貌而又有友善地跟她打招呼“嗨,芭比”。显然,这里和芭比乐园不一样。
芭比的脸色变得尴尬和不自然,她问道:“他们为什么老盯着我?”肯也回答道“他们也盯着我”。
在这个细节上,影片很好地揭露了现实社会里,女性其实有接收到这些“不怀好意”的目光,但身旁的男性无法感同身受。
2、占据世界的父权制度
经过在现实世界里游走,芭比发现这里跟芭比乐园好像反过来的,比如工地上是男性、办公场所出入的职员是男性,连集团的领导者,一整个圆桌上都是男性。
芭比在会议室的时候,她下意识问道:“这里有女性负责人吗?”男性在现实世界里掌握着话语权,即使芭比乐园服务的是女性群体,也依旧改变不了父权社会的实质。
作为男性,肯在这里的感觉是——好极了!
肯的视角中,他更直观了解到在父权社会里,作为男性,我能获得什么样的权力,我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益处,我的生活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却习惯忽略的是女性的感受和需求。
肯把父权思想带回了芭比乐园,受到肯的“洗脑包”影响,芭比乐园里的肯都变成了主宰者。
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是:她应该待在家里的、被动的、从属于男性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各色各样的芭比变成肯的陪衬,芭比们的住宅都被肯霸占了。
3、反洗脑作战
芭比找到了现实世界里玩芭比娃娃的格洛丽亚和她的女儿萨莎,并带着她们来到芭比乐园。她们看到了芭比乐园的现状,决心要让芭比们清醒过来。
生存在现实世界的格洛丽亚,她切身体会到女性面临的真实困境是什么,所以当她能够直白地告诉每一位芭比,父权思想下,它要求女性“既要……又要……”的时候,芭比们开始觉醒。
网络上会有人评价这段台词说教意味太重,不过在观影过程中,我仍然觉得这一段表达掷地有声。
如果出现了不平等、受压迫的困境,这需要被所有人看到。女性的发声不是为了站在男性的对立面,一切的努力是为了共同去塑造更平等的社会环境。
4、芭比乐园和现实社会的抉择
芭比在第一次知道自己要去现实世界的时候,她是十分拒绝的,她认为芭比乐园里每天都能开心,每天都能这么漂亮,每天都是如此的完美,她的生活本该如此,日复一日。
到了现实社会里,她体验了哭的感觉、焦虑的感觉、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她了解到,原来作为人类的生活就是得这样。
从心理学上说,人的一生一共有两次出生,第一次出生是指胎儿成熟后从母体分娩到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第二次出生是指一个人的身体与精神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从原生家庭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精神独立的个体走向社会。
相比于第一次的拒绝,第二次的考虑和选择体现了芭比思想上的成长,她打开了思考的空间,而不再是作为一个设定完美的娃娃。
当然,我并没有想说选哪种生活一定最好,只不过影片中芭比她选择来到现实世界生活,我觉得这个过程就会让我联想到,我们在小时候幻想着自己在童话世界里,到真正成年后,走入了社会,这当中我们也需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在思想上迎来一些改变。
1、拥有自己的芭比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的烦恼要面对,还有阴魂不散的焦虑要调节,我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温暖的地方去放松。即便已经成为妈妈的格洛丽亚在不开心的时候,还是会拿出芭比一起进行游戏,那有些朋友就会在回家的时候,抱一下家里的玩偶。
温尼科特首先提出“过渡性客体”的概念,当婴儿与母亲由于分离而感受到孤独和焦虑的时候,婴儿需要一个情感的抚慰物和替代物。最典型的过渡性客体有柔软的毯子、玩具,或者入睡前的某种特定的物品或声音等。
一般来说,成年的我们很少再关注分离焦虑,但我们依旧可以在和“过渡性客体”相处中获得一些抚慰。
2、选择一双舒适的勃肯鞋
芭比的双脚为了贴合高跟鞋,一直都是保持踮着脚尖的状态。现实中我们的脚是做不到这样的,有时候只是穿了半天高跟鞋,脱掉鞋子重新踩在地面的时候,还是会在瞬间疼痛难忍。
玩具乐园为了美丽,当然可以一直让芭比穿高跟鞋,我们也可能为了美丽、为了攀比或者听信了别人的话,衍生出一些“虚假需求”。它并不是我们真实想要的,与我们想要的生活背道而驰,有时候还需要我们忍受一些痛苦。
想要在现实世界里轻松自在一些,可以多些关注一下内心真实的需求,就像芭比选择了适合平脚掌的勃肯鞋。我们真实的需求可能存在于某一瞬间的想法,某一个梦境,某一次“口误”,在我们不曾找到的时候,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一些探索,最终寻找到让自己舒适的状态。
3、放弃完美人设的幻想
在影片中,创造芭比的那位女性出现了,她告诉芭比,“创造芭比的人也不是芭比,没人看起来像芭比,除了芭比”。作为现实世界的人类,我们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
我们会在社交媒体上、朋友圈里看到很多“完美的人”,像芭比一样有“完美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你做不到这样就是不完美的,失败的。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警醒,是不是一直被“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思想推着行动。在某个时刻,放弃完美人设的幻想,或许能让生活变得美妙很多。
芭比的饰演者玛格特·罗比在采访中表达“在芭比乐园,每一天都是完美的,芭比就是理想的代表。但影片中的芭比最终也拥抱了生活中的不完美和混乱,这可以帮助女孩更好地生活。”
如果说玩具芭比娃娃的作用是给我们童年种下梦想——你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那电影《芭比》则是让我们看到从童话到现实的历程,在成长的另一个阶段,它依旧为现实中的女孩们带来信心和勇气。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小店
回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回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