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到此本书,是源于由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伊夫林·沃的原作《旧地重游》改编的影视作品《故园风雨后》。短短的2个多小时的电影并未能完全展示400多页原作的全貌,但是影片中所呈现的夏日、庄园、教堂等一系列意象,以及各个人物因种种偶然而交织在一起的命运,让我感受到了影片的魅力:

你永远是一个局外人,你拯救不了任何一个人。

影片所带来的长久的怅然若失之感,驱使我去阅读了原作。相比于原名《旧地重游》,我更喜欢称呼这本书为《故园风雨后》,似乎这样才能以第一叙事者查尔斯的视角,冷静且克制地讲述布莱兹赫德这一贵族家庭的衰败历程,在无奈伤感之余,夹杂着作者对日不落帝国最后余晖的叹息与留恋。

“若你现在问我是谁,我唯一确定的只有我的姓名:查尔斯·莱德。其他的……我的爱、我的恨,乃至于我内心最深处的欲望,我都不能确定这些情绪是我的,还是窃自我曾经渴望跻身的世界。话又说回来,有种情绪永远是我的——孤立在租借和二手物品中。纯净如我至今仍在逃避的信仰——罪恶感。’’通过开篇若干年后再次回到布莱兹赫德庄园(以下简称为“白庄”)的主人公查尔斯的自述,将一段封尘已久的往事娓娓道来。

查尔斯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母亲在战争前线支援早逝,父亲是一位有名气的出版商,但是冷漠疏离。在家庭的影响下,查尔斯度过了并不愉快的童年与暗淡无光的少年时代,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压抑、克制和在后期野心勃勃的性格。他来到牛津大学就读于历史系,却一直渴望当一名画家。一场意外,让他结识了学校中的贵族公子:塞巴斯蒂安,一个带有忧郁气质与脆弱感的敏感男孩。

塞巴斯蒂安带着查尔斯来到白庄——一座富丽堂皇、极尽奢华、一砖一瓦间都充斥着浓烈的宗教色彩的庄园。在那里,塞巴斯蒂安将他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并带他一起去威尼斯和父亲度假。在白庄,他们度过了一个灿烂美好、似乎永不停歇的夏日:美酒、游船、西洋棋、以及那个暧昧不清却彼此心照不宣的吻。当然,塞巴斯蒂安喜欢上了查尔斯,但是查尔斯却爱上了与他面容极其相近的妹妹茱莉亚,并在威尼斯之游中,被塞巴斯蒂安目睹了自己与茱莉亚拥吻。

对于查尔斯来说,他意识到了塞巴斯蒂安对于自己模糊隐晦的感情,却优柔寡断地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很明显,在查尔斯眼里,那段插曲更似友情而非禁忌的爱情。但是对于敏感纤细的查尔斯来说,查尔斯在很长的岁月里就是他感情的寄托。塞巴斯蒂安在学校里是光彩照人的天之骄子,家世显赫,身边从不缺少追随者。但是他从没有拥有过无条件的爱——在他那控制欲极强的母亲身上,他和妹妹只有按母亲的意图行事,母亲才会爱他们。因为母亲是坚定无比的天主教信徒,所以他也必须压抑本性来这样做。他总是没有安全感,担心查尔斯会被其他人抢走。因此,不论是在牛津大学,面对周围同学苛刻粗鲁的言论,抑或是母亲轻视查尔斯家世时,塞巴斯蒂安总会极力护着他的朋友。但是,同样缺爱的查尔斯,显得功利世俗,他更懂得在名利场中获利,而不是像塞巴斯蒂安一样,不为名等候,不因利回首,给予他自己纯粹的爱意。

塞巴斯蒂安与妹妹从小就受母亲的影响,信仰天主教。他们都想追寻世间的快乐,却都在家庭丑闻的影响下压抑度日。母亲视天主教为人生信仰,掌控着白庄的一切人与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父亲因宗教信仰的不同,在一战后抛弃家庭,长期与情妇定居在威尼斯。得不到身心自由与温暖感情的塞巴斯蒂安酗酒,借酒精来麻痹焦虑痛苦的灵魂。而茱莉亚却因为母亲的示意和宗教的束缚,被迫与富商结婚。

后来,塞巴斯蒂安离家出走,彻底摆脱母亲的束缚。来到摩洛哥的他明白了人的感情是不完备的,不再向查尔斯索要任何,也放下了自己的执念,却仍找不到现实的意义。查尔斯成为了声名显赫的画家,在举办个人画展的游轮上与茱莉亚重逢。

茱莉亚的父亲马奇梅因侯爵去世前重回故园,并在临死前重新皈依天主教。受到父亲的感召,茱莉亚决定坚守天主教不能再婚的信条,放弃了这份不合宗教伦理的爱情。

故事的结局,查尔斯望着大厅中的圣母壁画黯然神伤。多年后,二战时期到来,庄园已被英国陆军征用,查尔斯以军官的身份再度审视这曾带给自己无限欢愉与痛苦、承载了他一生的爱与恨的庄园。所有的艺术品都在他的吩咐下被遮盖起来,好像如此也能纾解他内心深处的迷惘。

董桥曾评论伊夫林·沃是一位最懂得忍情的作家。确实如此,以讽刺见长的他在行文中大量使用白描的手法,却毫不点破角色感情的暗流涌动。在本书中,作为布莱兹赫德家族的观察者查尔斯参与了故事的发生,但好似又是一个游离于故事外的人,只负责冷静客观地将这个家庭的繁华与沉沦娓娓道来。作者所呈现的场景精巧绝伦,用细腻温柔的笔触描绘了英国短暂的夏季、丰茂的草地、清澈的海水、半倚靠在落日余晖中的白庄城堡……将两个少年隐晦的爱意渗入如梦如幻的夏日中。查尔斯与茱莉亚在游轮上重逢的场景感情表达地最为激烈。查尔斯追求与塞巴斯蒂安面容相似的妹妹,却一直在不经意之间打听着有关塞巴斯蒂安的一切。在暴风雨席卷的游轮里,茱莉亚只是冷静地说:“我太累了,明天再说吧。”物是人非的世事变化与欲说还休的复杂感情都涵盖在简单的敷衍中,作者对感情表达的节制可见一斑。

关于本书的主题,向来众说纷纭。作为一部反类型化的多元素小说,《故园风雨后》的主旨并不突出,有人称其为伊夫林·沃的小说自传,也有人将它归类为天主教小说。小说中充斥着对天主教伦理的思考,以及其对于一个家庭的拯救与毁灭,我更倾向于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宗教思想对于灵魂的压迫与束缚。白庄就像一个旧时代的代表,那里的人或自愿或被动地信奉天主教,将其奉为人生至理,而自身也在这古老的束缚下,一点点被打破,最终消失殆尽。

查尔斯,这个本文的叙事者,实际上扮演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角色。他心怀着对上流社会与新世界的渴望,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塞巴斯蒂安的感情,并借此寻求更上一层的机会。查尔斯将自己视为这个庄园的救世主,自以为可以打破他们宗教的束缚,实际上他自己都已陷入了名利场中不可挣脱。在豪华游轮上举办个人画展时,安东尼对查尔斯如是说:“你选择丛林为创作的主题,真是恰如其分。一直以为你是待宰的羔羊,结果被猎的却是他们。你的饥饿是无止尽的。”他对他的妻子并没有完全的爱意,但是妻子却可以为他邀请来社会精英来看他的画展;他与茱莉亚的爱情,与其说成灵魂的吸引,不如称其为真情与财富的交织而诞生的产物。以至于后来当他与茱莉亚的富商丈夫谈判时,答应了用两幅丛林画作为条件,让他与茱莉亚解除婚约。

文中最为隐晦的莫过于查尔斯与塞巴斯蒂安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同性之恋。在小说中,作者在描写塞巴斯蒂安的言辞有着女性特有的优美,以至于在很长时间内塞巴斯蒂安都被视为20世纪最纤细脆弱的男性角色。两人的相遇,就像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惊鸿一面是塞巴斯蒂安半躺在木舟上飘过查威尔河时的仰头一望,连他在夜晚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查尔斯的房间,低头呕吐的样子也不狼狈。艺术家查尔斯注定要被这样的人吸引,他无法抵抗那些华丽、精致甚至趋于糜烂的事物。而塞巴斯蒂安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将他带到白庄。高大的彩绘穹顶、繁复的艺术作品、华美的雕梁画栋……自称无神论者的查尔斯情不自禁地为这一切痴迷,为他后半生的浮沉已然埋下伏笔。

故事的结尾一贯地保持了伊夫林·沃“反传奇化”的风格。结合电影来分析,这种风格就更为突出。死去的伯爵夫人仍然统治着庄园,就像那副高高悬挂的圣母壁画;茱莉亚独自居住在曾经无数次渴望逃离的庄园等待主的救赎;抗争了半辈子的伯爵在临终前从威尼斯回到白庄,在神父的带领下画了十字逝去。影片结尾,身为军官的查尔斯和象征着天主教的烛光长久对视。查尔斯伸手想掐灭火焰,最终却放手作罢。画面定格在火焰上,却又猛然暗淡下去,似乎暗示了这一切的对与错、爱与恨、浮与沉在此刻都不在重要。当身穿军装的查尔斯故地重游,再次凝视着庄园前的水池,眼前掠过的是摩洛哥的塞巴斯蒂安,是他们欢度的夏日,是他真真假假爱过的茱莉亚,是平静地折磨着儿女的伯爵夫人,还是他初来牛津大学时,看到的那一艘缓缓飘荡的轻盈木舟?

“Always summer.Always alone.Fruit always ripe.”庄园最终是落满了灰尘,夏天不在。昔日繁华落幕,故园风雨后,曾经的繁华转为衰败,只余下一地的旧日贵族风骨。


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2008)

又名:欲望庄园 / 旧地重游 / 重返布莱希尔德庄园

上映日期:2008-10-03(英国)片长:133分钟

主演:艾玛·汤普森 马修·古迪 本·卫肖 海莉·阿特维尔 迈克尔· 

导演:朱里安·杰拉德 编剧:安德鲁·戴维斯 Andrew Davies/杰瑞米·布鲁克 Jeremy Brock/伊夫林·沃 Evelyn Waugh

故园风雨后的影评

List
List • Sebastian
一叶
一叶 • 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