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2

入殓师:对死亡的释怀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从社会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而《入殓师》这部日本现实题材的电影囊括了这三次死亡,电影大概讲的是一位在东京刚失业的大提琴手小林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找工作偶然机遇下从事了入殓师这份职业,在经历同学朋友的冷嘲热讽,妻子的不理解后最终获得了尊重与不一样的人生感悟的故事。整部电影一如日本大多数电影的风格,平淡叙事,通过塑造小人物,描述小环境来映射出社会的大问题----对入殓师这个行业的误解,以及对死亡的偏见如此消极的态度。

影片对镜头的选择和把握以及光影与色彩的处理使每一个画面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感觉。影片一开始从冬天的萧瑟冷寂的环境随着故事线的发展最后到春日绚丽色彩环境收尾,一如对死亡的看法:从消极到释怀;对入殓师这个职业的看法:不理解到尊重。久石让为电影的配乐更加烘托和渲染了剧情的氛围,使观影者更好的沉浸在其中,带动情绪的起伏。

日本是典型的老龄化严重进而导致死亡率偏高的国家,养老送终在我国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可是当真正面对死亡来临的那一天,亲人往往无法面对现实,影片中的小林跟随着师傅到小镇上每一户办丧事的家里为逝去的人整理遗容,明明是暗沉干瘦的一具尸体,在入殓师的整理下穿上衣服,修理面容后变得有了生气,就像亲人并没有逝去而只是躺在棺材里沉睡一般。有人说,终究是要放进火炉中焚烧的尸体,多一步会不会显得矫情?现代人追求仪式感并不是单纯地走个过场,入殓既是维护了死者的尊严,是一种对圣母的善待,同时也是对逝者家属的一种心理慰藉,安抚了亲属的痛苦。“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于秋叶之静美”是泰戈尔对生和死的看法,让逝者死于祥和死于静美即使入殓师的职责。

这是一部充满了人文情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泷田洋二郎导演意在通过电影向观众传递释然死亡的想法,呼吁人们尊重“入殓师”这一类极具人文关怀的职业,整部影片观看完下来让人意犹未尽,随着落幕也让我陷入了对生死的重新审视...


入殓师おくりびと(2008)

又名:礼仪师之奏鸣曲(港) / 礼仪师(台) / 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台) / 为逝者送行的人 / 纳棺师 / Departures / Okuribito

上映日期:2021-10-29(中国大陆) / 2008-09-13(日本)片长:130分钟

主演:本木雅弘 广末凉子 山崎努 吉行和子 笹野高史 余贵美子 

导演:泷田洋二郎 编剧: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入殓师的影评

醴
醴 •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