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07-16

入殓师:逝如秋叶之静美

日本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死亡文化;
日本的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据说前些年曾上市的一本“自杀指南”取得了很好的销量。
日本人对于死亡甚至有仪式般的图腾崇拜,你看我们常规的自杀方式,服药,跳楼,枪口对着太阳穴…..这些方式有个共同特点,指向死亡但不是正视死亡,也就是说,当事人不会直面死亡的残酷或血腥。
但是日本人不,他们的武士道推崇“败者辱,死以谢世”,偏偏离开的方式是手握武士刀刀柄高高举起,刀剑指向胸膛深深插入,整个过程中思维清晰,视力无碍,简直是最残忍的方式。
我对这个画面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高中的时候我有一同学极善该动作,当时的儿戏现在想来竟然有些诡异。
可以佐证日本独特的死亡文化的很多,比如《鬼子来了》,那位落难士兵归队后被同仁强烈鄙视,再如《南京,南京》中废墟上的舞蹈,面对死亡的仪式化群舞,诡异残忍。
死亡,永远是人类的永恒话题。
死亡在某些地方成为禁忌,不可言说或者说得隐晦,根源依然基于对死亡的恐惧。
换个角度想,恐怖片为什么恐怖,无非是内心深处我们感受到了死亡的影子,我们恐惧的不是恐惧本身,而是恐惧背后那无法掌控的死亡。如此说来,日本的恐怖片拍得大都直指人心恐怕也和他们独特的死亡文化不无关系了。
欧美的恐怖片好像一个大汉站在门后突然跳起来对你张牙舞爪砍砍杀杀,日本的恐怖片却会很安静,甚至不太血腥,无非是一袭白衣轻轻飘在你面前而已,但是常常会直指人心的后背发凉。
直指人心的东西往往能带来极致感受,极度的恐惧或温暖。
《入殓师》在能够带来极度恐惧的死亡话题上却可以给观者极度温暖,殊为不易。
作为死亡文化的一部分,对逝者的尊重同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可以佐证的是,我们的南京大屠杀死亡数字是笼统的30万,死亡人名单极其模糊,姓名身份不详者众多,而日本的广岛长崎之役死亡人数具体到个位,联想到汶川地震时日本救助队的集体默哀,我想,一个直面死亡的民族才可以直面生者,一个尊重逝者的民族才可以尊重生者。
不经死,不惜生,诚哉斯言。
《入殓师》是一部安静温暖的片子,“帮助逝者上路的旅程”唯美飘逸,似我们的太极般行云流水,很多的小细节让人感动,比如特地使用生前自用的口红,特别穿上生前叮咛的长袜以及父亲手里的小石子。。。。。。。能够被你温暖轻柔的手细心掠过,怕是幸福。
一个从小被父亲遗弃的孩子,一定是内心怀有极大的善良才可以如此温柔。
一个遇见新欢抛弃旧爱的父亲,一定是内心怀有深深的惦念和愧疚才会在离世时手里还握着儿子小时候塞给自己的那个小石块。
一个完全无法接受丈夫职业的妻子一定是怀有极大的爱,才会选择“天涯海角都随你去”,才会选择最终接受丈夫的所有选择。
请有空的话看看这个片子,学着用温柔善待生者和逝者,用爱和善良拥抱这个世界。

入殓师おくりびと(2008)

又名:礼仪师之奏鸣曲(港) / 礼仪师(台) / 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台) / 为逝者送行的人 / 纳棺师 / Departures / Okuribito

上映日期:2021-10-29(中国大陆) / 2008-09-13(日本)片长:130分钟

主演:本木雅弘 广末凉子 山崎努 吉行和子 笹野高史 余贵美子 

导演:泷田洋二郎 编剧: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入殓师的影评

醴
醴 •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