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比《福伯》的成功,估计最大不同,就是在某些地方,以明亮的色调释化了死亡的沉重。

其实,仅从二者的海报上即能看出这种差异,《入殓师》以桃红色,黑白对比的形式,为死亡抹上了一层庄重的亮色;而《福伯》则以血渍与冰冷的蓝色调,勾兑了它的沉重感。



在不看剧情的情况下,听电影原声,恰似一次不带地图和指南针的丛林冒险,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音乐本身所带来的直接感触中,和剧情想要表达的意旨风马牛不相及,更甚者会南辕北辙。

但我还是迫不及待的点开了《入殓师》的原声音乐,这既是目前还无缘看到电影的无奈之举,也是受久石让的感召,毕竟,他的音乐配合宫崎骏的奇思异想,曾带给我过无数的感动。

开头的音乐《Shine Of Snow》(雪之光),以几个空灵、跳脱的钢琴音符进入之后,随即就用低婉深沉的弦乐合奏勾勒出一片苍凉广阔,瑕想无边的意境,对照剧情,乐队的解散引发大提琴手对生活的感悟,契合得天衣无缝,同时又为之后他成为入殓师,与死亡近距离接触埋下了伏笔。

《入殓师》的主要线索是对死亡的思考与爱情,而大提琴和钢琴的音色,恰好能够分别代言这两大的主题。最令人叫绝的,莫过于对大提琴的安排,大提琴音乐贯穿整部影片,既符合电影主角的原身份本来就是一个大提琴手的安排,同时,大提琴的音色,更是烘托死亡庄重、肃穆、迷离氛围的不二选择。

《入殓师》的片名和主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香港黄精甫的电影《福伯》,但仅从音乐上听来,原没有《福伯》那么压抑、那么灰暗,除了有限的几首外,每一段曲子,都体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深沉、明亮的元素,经常能同时交织于一段音乐之内。甚至某些篇章里还能听出一些幽默的元素,对照剧情简介一看,果然,《入殓师》会以一些较为荒诞的手法,来冲淡死亡本身的沉重感,主人公小林大悟要面对的死者中,竟然有人妖青年,满身吻痕猝死的老爷爷……

《雪之光》在电影中重复了两次,第一段在开头,第二段片中,它的主题曲的意味不言而喻,透出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不知为何,其后段,总令我莫名的想到《乡村骑士》音奏曲,庄严中透出的巨大激情,在夜更人静的时候听来,总令人不禁热泪盈眶。同样有此魔力的,还有这个原声音乐中的第十四首,《Ave Maria》(《圣母颂》),同样是大提琴的低音进入,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感。

曾为《金刚》、《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经典电影配乐的大师级人物马克斯·斯坦纳曾说过,“配乐中最困难的事情是要知道音乐何时开始与何时终结。”香港电影原声乐评人罗展凤对此话的解读是,这里的开始,除了意指音乐本身的时间外,更涉及一个空间的问题,那就是电影中的影像。

而我的难题在于,只能凭借一份剧情简介来臆猜音乐的“开始与终结”,臆猜某一段音乐来音乐是为了烘托什么氛围,所以在听到最后一首时,突如其来的快节奏音乐让我诧异了一下,不过旋即明白:这一首节奏、旋律与整个专辑迥然大异的曲子,一定是配合字幕来用的吧。



PS:

话说回来,如果看了电影之后,再去听原声音乐,这个时候,剧情先入为主,很容易干扰你对音乐本身的进入,每次听《罗拉快跑》里的时针滴嗒声时,总觉得奔跑的罗拉就在眼前喘息;而《假如爱有天意》的几首音乐,无论如何,总让人恍若置身于那场突如其来的雨中,在雨中,男女主角在煽情的奔跑、缠绵;《教父》里的舞曲,无论如何,首先让我想到的,永远是第一部开头时康妮的婚礼……

入殓师おくりびと(2008)

又名:礼仪师之奏鸣曲(港) / 礼仪师(台) / 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台) / 为逝者送行的人 / 纳棺师 / Departures / Okuribito

上映日期:2021-10-29(中国大陆) / 2008-09-13(日本)片长:130分钟

主演:本木雅弘 广末凉子 山崎努 吉行和子 笹野高史 余贵美子 

导演:泷田洋二郎 编剧: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入殓师的影评

醴
醴 •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