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颇有些胡搅蛮缠的意思,主要是一群想发泄对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电影协会)的不满的不甘于受压制的导演们的泄愤之作。其实对于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我国的影迷还是相当有好感的。如果在中国也能够建立起这样一个规范合理的分级制度的话,也许“越经典的影片越被禁”的情况会有相当的改善。可是对于美国的导演们--尤其是那些拍独立小制作的前卫导演们--来说,这个分级制度简直就是压迫他们的一座大山。的确,相对于影片中多次提到的欧洲电影来说,美国人在电影文化上实在是保守得可以,这也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而产生的结果,美国文化要不是六七十年代震荡过兴许保守程度和东方有一拼。可是在我看来,在美国的这种商业氛围为主的电影文化中,要是让他们放开手脚的拍摄,不但拍不出几部欧式的清新自然的艺术佳作,反而多半会让一大把乌烟瘴气的色情作品充斥市场。毕竟文化差别不是一天两天能逾越的事情,在性观念相对保守的美国,性在电影里多半是扮演商业噱头的角色的,还是多遮掩些的好。
话虽说MPAA制定的分级制度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个组织的运作方式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在导演们不满的言论中,我们少有的见识到了相当于美国的“广电总局”的工作方式。据称,MPAA评级的方式极为不透明且不公正。导演们从来就不知道给他们评级的大人物们都是什么人,他们只能坐等处理结果,八成整改建议也得不到,而且小制作和大公司的作品得到的待遇天差地别,还颇有性别歧视之嫌。愤怒且有想法的导演们想了一个有趣的方法:用私家侦探去探查MPAA的评级员的身份。于是,片子变成了一部detective film,而且侦查相当的成功,在影片最后一面播放着MPAA委员严辞拒绝公开身份的电话录音一面把他们的家底全都抖了出来,这还真是大快人心。
整部片子基本上还是和其他美国纪录片的套路差不多,摆出一副“我们生活在阴谋中”的架势,然后一步步揭开那些“big brother”的真实面目,揭露他们的幕后“阴谋”。就影片分析的结果来看,评级员代表了垄断着美国传媒业的几大公司,所以实际上是大财团在控制着美国电影业乃至电影文化的导向。这便是幕后阴谋。其实,对于一个资本主义发达至此等地步的国家,这个结果是必然的,猜也猜的出。
整体来说这部纪录片不算好看,由于掺杂了过多的情绪在里面,使得我在看的时候缺乏认同感。不过它的幽默滑稽的风格还是有些看头的,尤其是那段介绍MPAA 的五级分级制度时的动画,大有南方公园式的放肆的恶搞风格,颇为有趣。我把它截取出来存在了电脑里,以后谁要是问我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问题,我就放给他看,肯定效果不错。

影片未分级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2006)

又名:影片尚未分级

上映日期:2006-09-01片长:97分钟

主演:科比·迪克 埃迪·施密特 阿利森·安德斯 David Ans 

导演:科比·迪克 编剧:Kirby Dick/Eddie Schmi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