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在于描述了一个群体,他们借用各种新颖的名词,以与传统的年迈的保守派决裂等“标新立异”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矛盾又遗憾的在于,这些方式很多是偏理想化的, 当有些人体会到现实的鸿沟的时候,决定回到现实。
我认为,LOUIS,JOHN,TROTSKY都是这个群体的人物。但是他们的层次不同。
第一个层次:LOUIS
LOUIS一开始也是坚定的“女权主义”“自由恋爱”推崇者,搞画展摆自己裸体照,背叛自己原配。 其实都是像随着所谓“先进思潮”来为自己寻求不同于传统价值的新的理念,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 注意“众人瞩目的焦点”在电影中出现不下四次, 尤金描述louis、louis描述reed、reed描述trotsky)。
然而后来呢? 最后她还是得回到她一开始批判的婚姻、家务、妻子对丈夫的体贴等环节上, 还是需要安全感,还是需要丈夫的忠诚,还是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其中电影有一个片段,牙医说:你妻子说不定要孩子呢? REED送LOUIS一条狗时LOUIS露出的高兴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牙医的话的正确性。



到REED涉及政党活动以后,LOUIS看REED的眼神中既有1917那时的崇拜、仰慕,又有了对长篇大论和啰嗦教条的无奈,涉及LOUIS也逐渐没有了政治类的内容



这就是选择回到现实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JOHN REED
导演对这个人物也有几个经典镜头设置






还有后面,男主的朋友戏谑地开他作品的玩笑的图太多就不截了。
在1917年以后,就像访谈说的那样,JOHN REED遭遇了巨大的成功, 他把自己的所有激情,价值种种都彻彻底底放在革命活动上面,也只有这样他的生活才有意义。



在美国想要搞革命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只能浪费精力去揪词汇,跟自己的朋友搞政治斗争(同时也暗中投影了socialist国家基本上都进行了复杂,无意义的政治斗争)来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偷渡,去芬兰坐监狱,抵达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在会议上针锋相对地辩论,其实就是为了自己和那14个朋友能够被COMMITERN认可。
我觉得导演后面的一个镜头,展示了REED内心的真实想法。


理想主义者最令人动容之处,恰恰也是他们最悲哀之处。
他们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站在了时代前沿,可他们往往发现自己只能紧紧抱着这根唯一的柱子在自我价值的洪流中飘荡。浪越高,他们抓得越紧,在苦痛的极致,他们也就越能获取日常生活获取不到的自己赖以生存的价值,也就是“生活的意义。”
REED最后还是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动力,自己真正所爱,那便是LOUIS。此时他的态度已经与先前抛开LOUIS,独自为了"理想”奋斗时有了很大的不同,可是已经太迟了。


第三个层次:TROTSKY



这个在历史上确有此事。trotsky和lenin都是贵族阶级的后代,按比例换算trotsky算是三线房地产老板的儿子,列宁是中央领导的儿子。
我不认为把列宁、托洛茨基丑化为阴谋家、野心家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就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先进的西欧游历;他们开始进行革命活动都是青年时期。他们所在做的,是每个民族的英雄历史上在生死\变革关头都会做的,被赞颂传扬的事情。


然而也不应该忽视他们在常人看来不能接受的特征:毫无原则、忽视人性、蔑视生命。
列宁、托洛茨基等政治家的言论变换速度之快,在同一本“全集”的不同页数恐怕就能找到不小的矛盾之处,就如同电影中对布尔什维克的批判一样——面包与和平是他们的上台口号,然而呢?召开立宪会议是布尔什维克党合法性的“需求”,然而呢?
除了负面的,列宁在苏俄初期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与1922年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改变取得了成功。说明他们根本不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个“不变的真理”,他们只偏执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修正也只能由自己做出。
他们蔑视法律,称这是统治阶级维护利益的工具;
他们嘲笑民主,称这是为了迷惑工人阶级的障眼法;
然而当“真正民主”的苏维埃体系在苏俄确立,却显然无法脱离官僚主义的桎梏,高度集权的体制而甚至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俄国又一次陷入了泥沼之中。
他们和REED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便是把抽象的理念作为了生活价值的源泉,然而他们的的确确要比REED强大,聪慧,勇敢。他们为了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
—————————————————————————————————————————————
JOHN REED,哈佛的高材生,本可以进入上流社会过着平稳又富足的生活;
LENIN,俄国的官二代,本可以继承父业在体制内发光发热,平步青云;
TROTSKY,沙俄的大地主儿子,本可以每天打打猎,骑骑马,读读书游山玩水度过一生;
当然还有无数个JACK REED,BENIN,BROTSKY在那个时代过着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
特殊的历史环境,缺少安全感的人,抽象的理念,构成了战火纷飞,又抑或是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
似乎又想起来那句著名的感慨:
“一个人的一生,既要要考虑个人奋斗,又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烽火赤焰万里情Reds(1981)

又名:乱世情天(港) / 烽火赤焰万里情(台) / 赤色分子

上映日期:1981-12-03(美国)片长:195分钟

主演:沃伦·比蒂 黛安·基顿 杰克·尼科尔森 爱德华·赫曼 玛伦· 

导演:沃伦·比蒂 编剧:Warren Beatty/Trevor Griffiths